首頁>育兒>

一、你覺得家務很無聊,其實那是孩子的自我追求

寶寶做家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從1歲之後,寶寶就開始萌發自我意識。他會慢慢的知道“我”和“你”的概念,以及,我與你有什麼不同。

在他觀察大人的時候,就會得到一個認知,家庭成員除了陪他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做家務。

爸爸會拿著抹布擦來擦去,媽媽會在廚房叮叮噹噹。

這些對於寶Bora說都太炫酷了,也許比自己手裡的搖鈴,會唱歌的音樂盒更有趣。

因為這是隻有大人才可以做的事啊。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渴望像大人一樣更讓他著迷了。

跟爸爸媽媽一起參與某一項工作,會讓孩子更快樂、更有價值感。

不然你急赤白臉的忙活,孩子在旁邊無所事事,他除了抱大腿哭和變著法兒搗亂引起你注意之外,就沒有別的選擇了。

二、你覺得家務沒有價值,其實那是對孩子的全技能訓練

我們帶孩子,特別容易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區分什麼是有用的事情,什麼是沒意義的事情。

我們的孩子是誰?

是以後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啊!呸呸呸,是要成為成功人士的苗子啊。

終日被家務纏身的老媽子們,理所當然的覺得,怎麼能讓我的孩子做掃地、擦桌子這種毫無價值的工作呢?

作為一個準成功人士,看書、畫畫、搭積木,才是“有用”的事啊。

但如何定義有用無用?

1歲之後的寶寶,家務可能比你上述期望的種種更有吸引力。

就像如果父母愛玩手機,寶寶即便不會玩,只知道它是個小黑匣子,也擋不住對手機的喜愛一樣。

沒人陪玩的積木遠沒有觀察媽媽擦桌子、洗衣服更有吸引力。

從技能提高來講,做家務可以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

就拿幫廚這事來講,一歲的寶寶可能只能幫你扔個爛菜葉子。

這個過程中,他首先要觀察你扔的動作,其次扔準也是一種挑戰啊,最後他還得分清,好葉子和壞葉子的區別是什麼?

通過幫忙,他能認識各種蔬菜水果,這比拼圖認物功效強上100倍。也比你花錢買的任何訓練精細動作的玩具都有用100倍。

不管是擇菜、整理玩具、丟垃圾,其實都可以在玩耍中鍛鍊寶寶的很多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從行為能力提高來講,做家務可以提高寶寶的執行能力、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選個特定的時刻,和孩子正襟危坐來“學習”,而是每時每刻的潤物細無聲。

別小看孩子,有時候他們比你認為的更聰明。

當你說,寶貝幫媽媽把裝水果的盤子拿過來時。

也許你會看到,他跑去廚房看到了水果盤子,踮起腳夠了夠沒夠到,然後跑去洗手間,把洗手檯下面用來蹬著洗手的小凳子搬到廚房,然後蹬著凳子,夠到了盤子,拿過來給你。

不必驚訝,孩子的執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積累的。

擅長做家務的孩子也會更自律。

歸納和執行本就可以提高一個人對自我的控制能力。

一個人得先學會剋制自己,才能從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如果從小生活就沒有任何規律可言,做事全憑感覺,那麼長大之後做人做事自然也很容易放飛自我。

三、我們是媽媽,不是老媽子

說來殘酷,多少媽媽活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老媽子啊。

是嬌慣孩子成為一個巨嬰,永遠跟在他屁股後頭幫他打點;還是儘早的讓他學會獨立,今後各自瀟灑。其實從1歲開始就可以做出選擇了。

如果早點開始讓孩子幫忙,寶寶以後的獨立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他不會有太多問題和抱怨,因為這已經融合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上廁所一樣,做家務並沒什麼特殊的,不過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事而已。

問題就在於,我們總是不自覺的把寶寶獨立的門檻設低,覺得他還小,做不了這、幹不了那。

但當你試著提高孩子獨立的門檻時,你就會驚訝的發現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迎接挑戰。

很多媽媽都蠻驚訝,其實我也很驚訝,因為我只有讓她幫過忙,但從未放手讓她獨立做過這些事。

我想有一句話是對的,孩子總是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長大。

哈佛大學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證明: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收入前者比後者高20%,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不同年齡家務清單

不過說起來,分配家務也是個技術活。太簡單沒有挑戰性,太難了又有挫敗感!

不用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事,不算超範圍呢?

清單只是平均水平,而且家務事真的千千萬萬種啊,所以最重要的清單還是在媽媽們心裡,基於對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的觀察。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你告訴孩子自我保護的方式了嗎?你錯過孩子的求救訊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