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去小區的健身路徑晨運時,很多家長已經帶著孩子出來玩了,非常熱鬧。我很喜歡孩子,和小區裡的很多家長也很熟,經常會和他們一起聊聊天。
就在我和一位剛會走路的小寶寶玩時,旁邊突然傳來一陣哭聲,只見一位年約三歲的小男孩,正在邊哭邊說:“我的車車……”。他身邊正站著一位和他年紀差不多小女孩,女孩手裡拿著一輛小汽車,愕然地看著哭泣的小男孩,顯然是被嚇著了。
兩位孩子的媽媽見狀,趕緊走過來,男孩的媽媽說:“乖,沒事,小車車就讓妹妹玩一下呀,等一下她就還給你了。”女孩的媽媽則趕緊把小汽車從小女孩手裡奪下來,還給小男孩。這下好了,小女孩也哭了起來。
這時,旁邊有些看熱鬧的家長也加入了勸導行列,有的人對小男孩說:“別哭了啊,小玩具而已,就讓她玩玩吧!你看,現在弄得妹妹也哭了。”有的人說:“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麼呢?她搶了你的,你去搶回來就行了啊!”有的人說:“妹妹都還給你了,你還哭什麼?羞不羞啊?”
看到這個情形,我不禁想起一個以前和朋友們討論過的話題:孩子的東西被別人搶走了,家長該怎麼教孩子呢?是讓要求孩子寬容的面對,還是教孩子“以牙還牙”,霸氣地把玩具搶回來?
生活中,不同家長的做法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間搶東西是很正常,也很常見的,在發生這種情況後,家長的做法也各不相同。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家長、要求孩子無條件地讓步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家長,是在孩子的玩具被搶後,總是勸自己的孩子作出讓步,例如對孩子說:“你讓給他玩一下吧,他又不是不還給你”“你別那麼小氣,一個玩具而已,你上次還吃了他給你的糖果呢”,諸如此類。
很多家長都認為,一件玩具而已,拿去玩就拿去玩啊,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於剛有物品獨佔意識的孩子來說,自己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會覺得其它小朋友侵犯了他的私人領域,他的自尊受到了傷害。這就是為什麼同一件玩具,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再給別人玩,孩子會很樂意;但是沒經過孩子的同意就給別人玩,孩子就會哭鬧。
卡卡媽認為,家長不要為了想培養孩子無私的品格,而要求孩子作出讓步,這樣做,不但孩子不會變得更大度,反而有可能因為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而變得更警惕,表現得更“自私”。
第二種家長、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了,家長卻批評自己孩子
有的家長,在自己孩子的東西被別的孩子搶走,哇哇大哭的時候,不但不安慰孩子,還會批評、責罵孩子,說孩子是因為沒用、自己的東西看不好,所以才被人搶走的。他們認為孩子除了哭什麼都不做,是一種懦弱、沒膽量的表現。
家長的這種做法,多數是是看見孩子的東西被別搶人走了,心裡既生氣又著急,孩子卻只會哭,他恨鐵不成鋼,希望可以用責罵孩子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膽量和勇氣。
卡卡媽認為,家長這樣做,不但激發不了孩子的勇氣和膽量,正好相反,這種行為會令孩子相信自己真的很沒用,很懦弱,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還可能令孩子對與人交往的行為產生恐懼,變得內向,不善交際。
第三種家長、教孩子以牙還牙,把玩具霸氣的搶回來
有的家長在自己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後,會非常生氣,覺得自己孩子受到了欺負,於是教唆孩子去把玩具搶回來。甚至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他搶了你的,你也要搶回他的,這樣才公平。”
我有一位鄰居,從小就是這樣被他媽媽教育的。記得上小學時,他是村裡的小惡霸,沒有小孩敢欺負他,可是,也沒有孩子願意和他做朋友。因為雖然別人不能搶他的東西,但是他卻時不時就搶別人的東西。
這位鄰居一直到現在,處事方式也和小時候一樣,喜歡以暴制暴,不知道他媽媽會不會後悔自己這樣教育孩子?
雖然鄰居的事件有點極端,但是,卡卡媽認為,教孩子以牙還牙、被人奪走的東西一定要奪回來的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行的。其實,孩子是很單純的,玩具他想玩,所以就搶過來玩一玩而已,根本沒有“欺負人”的想法。如果父母把成人之間的競爭心態投射到孩子身上,必然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第四種家長、先安撫孩子,再教孩子學會“機智”應對
有的家長會在遇到孩子的玩具被搶的情況時,及時安慰孩子,耐心地聽孩子的哭訴,給孩子精神上的支援和鼓勵。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後,家長會告訴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自己去與搶玩具的孩子交涉,如果孩子願意把玩具借給別人玩,那就可以借出去;如果孩子不願意借,可以去問他要回來。
卡卡媽認為,這種方法值得借鑑。孩子的東西突然被人搶了,他因為無助、委屈、難過,所以哇哇大哭,此時他需要父母的安撫來緩解情緒。至於玩具是要回來還是借出去,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因為那是孩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