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十全十美的家長,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在家庭教育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
但是孩子即使在不同,這4件事情,也儘量不要對孩子做:
1、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別人家的孩子”這種比較的話在家長圈裡面,不管熟不熟,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兩幫家長一起相互比較,比學習,比習慣,比才藝。但是比較的多了,小孩子就容易沒有信心。
孩子都是有潛力的,沒有信心的孩子,它的潛力是不敢給你看的。對於孩子來說,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重要的。
2、獎勵孩子要更多的是精神層次的獎勵為什麼不要用物質獎勵?這跟孩子的興趣值點也是有關係的,孩子的耐心差,很多玩具等東西,玩了兩三個禮拜,就扔在旁邊不喜歡了。
獎勵不止是要單純的給孩子樂趣,更重要的,是家庭帶入的參與感。
豆豆小時候不愛洗澡,她爸爸就想給她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洗澡。但是被我拒絕了,我告訴豆豆,主動洗澡1次就可以給媽媽化一次妝,主動洗澡3次就可以給爸爸化妝。每次實施獎勵的時候,我們都笑的不行,孩子從此就喜歡上了洗澡。
所以獎勵孩子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獎勵一件有趣的事情,要讓全家都參與進來交流的事。
比如說做功課,七點吃完飯,做功課到八點半,昨晚功課之後可以允許玩耍半個小時,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沒有大人專注的,往往一邊做題一邊想到等會要玩,就會遲遲的寫不進去,寫不進去也就導致了孩子學習的時候學不進去,效率其實會更低。
有一個好方法就是從玩耍當中去學習。豆豆學到了為什麼會下雨,回家要寫一篇作文內容是下雨發生的事情。那天是週末,剛好下了小雨,在別的孩子都在家裡寫作業的時候,我帶著豆豆去小公園玩水。我們把葉子放在水裡面,看看誰的葉子跑的最快,豆豆玩的很開心。
這個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天上要下雨呢?然後我就跟豆豆討論了起來,包括下雨的原因,下雨的趣事,下雨的傳說。說著說著,豆豆突然說:媽媽我們回家吧,我想回去寫下雨的故事給老師看。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東西讓孩子感受的到,觸碰的到的話,那孩子一定是感興趣的,學起來不辛苦的。
4、不贊成打孩子罵孩子
其實打孩子是很快的,一動手,孩子便說“不敢了不敢了”但是孩子以後真的不敢了嗎?他真的明白為什麼了嗎?在我看來,說清楚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比如我最長的說教足足說教了5個鐘頭,也是跟孩子最長的一次談心。結果後來孩子說,媽媽你還不如打我一頓呢,那次的經歷讓窩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說,有的孩子就是熊孩子不聽教育,只有靠打才能讓他們聽話。對此我想說,所有靠著打來教育的孩子,一定是最開始的時候方方面面影響成了孩子現在的性格,只能靠著打來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