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為人父母,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煩惱:孩子脾氣大,稍不順著他,就撒潑打滾;挑食偏食,飯桌上經常演變成孩子吃飯的戰場;出門不是欺負人就是被欺負……

面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吼叫、打罵、置之不理等暴力方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火上澆油,引發孩子更激烈的對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地說教,孩子全當耳旁風,還要被嫌棄“真嘮叨”。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在早期教育中,對孩子的性格教育應該居於首位。研究表明,個人情緒管理培養的最佳時期應該從孩子兩歲開始。越小開始培養,孩子越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怎麼有效的引導孩子做好情緒管理呢?每個家長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透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透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給與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

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父母所給予的愛和關懷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懷錶現在願意花時間傾聽兒童,當兒童受到委屈或經歷了一次失敗的體驗,表現出消極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給予鼓勵和關注,這對於孩子學習對不良情緒的調控有關鍵作用。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需求會越來越多,並開始追求獲得各種精神上的滿足,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時,及時父母最終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家長也不應該傳遞出生氣等消極情緒,而是要表明一種態度——我很重視你的要求。

4、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變得自信強大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因此,考慮到孩子的尊嚴,父母應該拒絕使用消極的評價方式評價孩子,尤其是當孩子處於某種不良情緒時,“不準哭!”、“多大個事!不準鬧”等,都會孩子學習處理不良情緒以及對情緒的理解不利,家長應該多使用帶有尊重、鼓勵意味的評價方式,如“你表現得不錯”、“遇到難過的事會傷心流淚,這是正常的,沒關係。”、“當你生氣時,請想一想如何用理智的方式排解你的情緒。” 等等。

5、教會孩子適當宣洩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洩機會宣洩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餵養小白鼠會導致癌症。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洩是必要的,不一定要採取大發脾氣的方法,可以採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幹,或者乾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兒童在6歲以前已經學會了基本的表情,如快樂、懼怕、憤怒和悲傷等,在6歲以後形成的行為特點和方式會影響兒童以後的人生,情緒管理能力在這其中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還有大量研究指出孩子在兒童期需要獲得基礎的情緒管理能力,否則成年期會出現情緒障礙和行為障礙。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發脾氣的原因也千奇百怪,孩子每一次發脾氣,其實都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和成長的好機會,而父母愛的能力,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哭起來讓你抓狂?家長先別發火,培養孩子“情緒表達”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