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弟子規》裡有一句話這樣寫道:“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意思就是如果需要用別人的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先問過人家的意見,人家同意才可以拿,如果沒經過人家同意就拿了人家的東西,這種行為就是“偷”,

從小到大,相信家人肯定都教導過我們不要“偷錢”,如果有需要和家裡大人說,大人會給你買,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偷”過大人們的錢。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都會崩潰,覺得,這不應該是自己孩子應該有的行為,大多數家長都會暴躁如雷,拽過孩子就揍,想讓孩子改掉這個惡習,畢竟“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一直給家長們敲響警鐘,

可是,有家長髮現,無論怎麼打罵孩子,孩子“偷錢”的惡習還是改不掉,家長們傷透腦筋,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家長應該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偷錢”這種行為!

有的家長認為,只要給孩子足夠的高品質生活,就不需要給錢了,孩子的衣食住行自己都能安排妥當,可是,家長在滿足孩子物質生活的同時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金錢教育,讓孩子對錢沒有概念不說,如果家長無法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偷錢”的這種行為。

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出現“偷錢”的情況呢?

1:私下解決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這一套早就不流行了,家長可以和孩子私下裡正面討論他偷錢的行為以及危害,也可以斥責孩子,但千萬不要在外人,尤其是大庭廣眾之下教育孩子,也許家長以為這種做法會讓孩子不敢再犯,

但結果恰恰相反,孩子會覺得家長這是在羞辱自己,還會因此變得更加自卑,以後聽到“偷”這個字的時候都會覺得所有人在針對自己。

2:防著孩子不如讓孩子自己做主

有的家長髮現孩子有“偷錢”這種行為後,就會把家裡的錢看的緊緊的,甚至有事沒事的時候還會翻孩子的書包,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出現兩種思維,一種是覺得自己不被家人信任的感覺,另一種就是“刺激”的感覺,看著父母小心翼翼的藏錢,更加刺激了他們“偷錢”的慾望。

家長可以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可以從一週開始,等到孩子學會分配的時候再逐漸給孩子增加數額和時間,比如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還能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其實,孩子出現“偷錢”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出發點,不要覺得這樣觸碰到了自己的底線,就覺得孩子“罪無可赦”,可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然後實施上面這兩種做法!

-----------------------

6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二胎生育津貼發放了,寶媽很開心,你們那津貼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