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希望這個悲劇故事,不僅僅淪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是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育兒初心上的自省。

“爸爸我是一個從小就養成了吹牛成性的人。

吹了幾十年,自己早明白吹牛有多麼的醜陋,多麼的惹人厭惡可已經習慣了,如果說能改,本身就是吹牛!

吹了幾十年,一切的陽光早已被吹的昏暗,除了吹跑了所有的活路,吹成了眾叛親離,連孩子他媽,沒幾天也被我吹跑了。

好吧,就剩還是嬰兒的兒子了,那就讓我們爺倆相依為命吧!

今天,2020年2月6日,你剛過十八,《未來你來看》裡所說的未來,出現了!

吹了一輩子的牛,終於,真把兒子你吹成了一頭真正的大牛……

以國內歷史上應屆高中生託福成績最高分者(或之一) 118分以及全方位頂尖的終合成績獲自己選定的適合自己個性化的世界一流大學之一美國埃默裡大學錄取 並或邀加入學校足球隊!同時,還被美國塔 夫 茨 大 學、 加 州 歐文大學、加 州 .聖 地 亞 大 學 . .等大學錄取,均不作考慮。”

01

“一得他爹”自嘲“吹牛成性”

但兒子是實打實的牛娃

相信, “一得他爹”和兒子“一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畢竟,這十多天裡,網上鋪天蓋地都是這父子倆的新聞。

本來,我最開始是不準備追這個熱點的,因為對於一個老年喪子的“白髮無牙老人”(張嶽影片號自稱),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除了為他們父子默哀,我不知道說點啥合適,說點啥才不是在他悲愴的傷口上撒鹽。

但是,我又實在繞不開這件事帶給我的震撼和深思。

作為一個父親,老得無疑是偉大的!就像老得自己所說:

而且,教育孩子沒有絕對的對錯標準,我們不能苛求一位父親做到完美(實際上我們自己也做不到,某些方面可能還不如他做得好);我們更沒有資格去指責說是因為他密不透風的愛,讓孩子感到窒息。

但以他知名“育兒大師”的身份,“一得他爹”註定無可避免地會受到媒體以及成千上萬網友的高度關注和議論。

終於熬出頭的老得,此前還在他的影片號“張嶽老人”裡面驕傲地釋出自己的憧憬:“2019年美國埃默裡大學畢業典禮現場,三年後輪到我出現。”

他是多麼期待三年後兒子一得的畢業典禮現場,他與兒子共享那個榮光時刻。

可悲的是,美好的大學生活剛剛開始,一得卻疑似因為重度抑鬱症在美國自殺了。

這對老得和廣大的媽媽粉們,無疑都是一個晴天霹靂!

白髮人送黑髮人,實在讓人悲痛惋惜。可惋惜之餘,這對父子的悲劇故事,也給我們為人父母者,帶來又一次深刻地自省。

02

雞娃到底是為了孩子

還是為了證明自己?

老得傾盡所有,就是為了讓兒子活出個人樣。

這本身沒毛病,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幾乎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只不過,“育兒大師”一得他爹比我們普通人做得更為極致。

然而,有一點值得我們深思:雞娃的初心。

文章開頭從老得那篇自嘲式的授之以漁的美麗故事裡,我們得知,老得從一得還是個一歲的嬰兒時,就立志把一得培養成一個牛娃。

老得甚至為了把一得打造成一個“與眾不同”的學霸,而刻意地去魔鬼式訓練孩子的各種能力。

比如,為了考驗一得獨立生活的能力,在一得不滿9歲讀四年級時,就模擬生存大災,讓兒子困在房子裡,用有限的水和食物,獨自生存下來。而為了強調孩子的獨立意識,老得還故意在兒子旁邊吃大魚大肉,來刺激孩子。

又比如,讓一個8歲的孩子,獨立負責近百位粉絲的飯菜;

還有,明明提前教孩子學了小學一到六年級的知識,卻在孩子上一年級第一天放學就跟他約定:“從今天起到六年級小學畢業期內考試不能考100分,不能考第一名,否則要受罰。”而最讓人匪夷所思地是:懲罰是罰兒子吃他最愛的麥當勞。

但是,同樣為人父母,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刻意而為之的教育心態。你說我膚淺也好,說我庸俗也罷。作為孩子,面對這樣的教育,難道不會感到迷惑錯亂嗎?

為什麼明明可以考一百分卻不讓我考?

為什麼明明是我最愛吃的麥當勞卻說這是懲罰?

還有,讓一個8歲的孩子負責上百人的飯菜,卻刻意不讓人幫手,即便讓一個大人做這件事都會很累很忙亂很心累吧?除了作秀,我實在想不到其他緣由。

老得的雞娃行為有些超乎常理,但他的心態卻不難理解,跟大多數雞娃的父母家一樣,就是都非常在意孩子在人前的表現。

為什麼?

心理學專家林文采博士曾說:

“缺乏自我認可的父母往往要透過孩子的表現來證明自己的水平!”

儘管老得一直強調他對兒子給予了無條件的接納、尊重和愛。

儘管一得也曾對媒體說,“他的爸爸對他沒有功利上的要求,唯一的要求是希望他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希望他自己開心就好。”

然而, 爸爸雞娃的初心真是如此嗎?孩子的真實感受真是如此嗎?

而3月6日,老得還在番禺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方法及意義”的“中國一得爹育兒交流公益講座”;

3月9日,老得還寫了一封《致埃默裡大學Dave的同學們》的信,並在信中說,“兒子一生中所有的決定,我都是無條件地尊重、認同、接受,包括這一次,他最後的這個決定。”;

這位好爸爸失去了他最愛的兒子,甚至可以說是這一生唯一的寄託,但他似乎看起來內心非常強大,他沒有獨自躲起來默默療傷,卻還在不遺餘力地安慰和開解別人,讓人莫名感覺內心五味雜陳。

他這一輩子,似乎都自我沉浸和禁錮在了“一得他爹”的榮耀人設裡,畫地為牢。

無論怎樣,逝者已逝,惟願這位可憐的老父親,能夠真的如他所表現的如此堅強,能夠儘快走出來,過好自己的餘生。

03

何苦為了面子而活

坦然接受普通反而幸福

3月12日,張一得的生前好友艾力(化名)和同學老師們在蘇州給張一得(張一得高中就讀於蘇州的一所國際高中)靜悄悄地開了一場追悼會。

“他生來從不平庸。”追悼會上,張一得的高中班主任這樣形容他。

在班主任及孩子們的眼中,張一得的“不平庸”不止是表現在他的學業成績,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曾被評為省青年足球聯賽最有價值的球員,還是省腳踏車公路大賽的金牌得主……類似獎項拿到手軟。

他還是一個十分善良有愛心的孩子。參加正規的急救考試,獲得了紅十字會頒發的義務急救證書;18歲生日一過,他就迫不及待地考了摩托車駕駛證,曾兩次騎著摩托車為救護車開路。

好朋友艾力的話說。“Dave他不止優秀,他和他的爸爸,都是心靈很偉大的人。”

一條是在高中畢業典禮發言後,請大家監督他不要划水(為了優秀他絲毫都不敢鬆懈);

在一得的留學申請文書,他曾這樣寫道:

這種田園生活方式,在如今都市人聽來也許很有吸引力。但我作為一個小男孩卻討厭這種生活方式……

我總和更富有的孩子在一起。記得我爸賣掉的房子嗎?他供我上了我們區最好的私立學校。

明明家境貧寒,但老得偏偏要拼勁全力送兒子去讀貴族學校,甚至後期因為沒有錢高昂的學費只能靠媽媽粉、好心人的資助。

一面,身為學霸和知名育兒大師的兒子,一得有著很強的自尊感和榮耀感。

但另一面,貧寒的家境和富有的同學圈,卻又給他帶來極大的心理落差,加劇了他的自卑感。所以一得才會寫下:“在富人的圈子裡有點自卑。”

一得出事後,他的一個小學和初中同宿舍的同學在帖子裡說:

“我和他一樣從小父母離異,我跟著爸爸生活,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愛好,所以是很好的朋友。雖然他很陽光開朗,人緣也特別好。但我能隱約感受到他內心的傷痛和無力感。他渴望能和真正的朋友去分享這些痛苦,他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和認可。”

可見,身為學霸的寒門學子張一得,在學校裡可能鮮少感受到真正的認可和友誼。

有句話說,圈子不同,何必強融。強擠進去,孩子受到的更多是傷害。

為了一直維持這“生來從不平庸”的完美學霸人設,一得連停下來歇一口氣都不敢,他害怕失敗,他不敢讓自己當個普通人。

可現實是,這世界99%的人最終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就連一得的媽媽,也勸告他做一個普通人。

一得在他的大學申請書中提到,三年前,為了去美國上大學做準備,他向父親告別來到了母親身邊。一得的母親是一個靠做律師而生活得很好的獨立女性,她母親對她的愛也磨去了他叛逆的稜角。

他還提及,有一次他SAT考砸了,非常鬱悶,媽媽開車從機場接他回家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告訴他:

“等你年紀大了,你最終會發現你其實和別人一樣普通,一樣健忘、平凡和遲鈍。你不要再覺得自己那麼特別了,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好,如果大家都能做好自己,這個世界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或許媽媽的話有些潑冷水,但她可能就是想開導孩子,讓他別給自己那麼大壓力,跟別人一樣做個簡單普通的人就行了。

一面是“貧寒的紳士”的農夫爸爸十幾年來不斷造夢給他:“要做個不平庸的牛娃”;

一面是“事業經濟雙優”的律師媽媽三年來清醒理智地勸告他:“孩子,做個普通人吧,這樣才不會那麼多煩惱。”

可想而知,父母對比鮮明的生活現狀和截然相反的育兒理念,對一得的價值觀衝擊有多大!

我在想,如果一得能夠讓自己放鬆下來,坦然地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做個普通人,或許他就不會這麼痛苦,或許悲劇也就不會發生。

其實,看到一得的故事,讓我想起《佐賀的超級阿嬤》裡的主人公日本喜劇大師島田洋七,同樣是童年家境貧窮(實際上,島田洋七的童年生活要比一得窮困得多),可阿嬤教給他的生活智慧,卻讓他一生都活得真實、陽光而快樂。

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在他上學因為窮被同學嘲笑時,阿嬤告訴他“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做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擔心摔一跤。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習慣穿著髒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啊,貧窮真好!”在外婆的樂觀和幽默力感染下,昭廣不再為家裡的貧窮感到憂慮和羞愧。

昭廣的阿嬤在年輕時曾有著寬裕的家境,但是後來丈夫很早離世,加上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阿嬤後半生一直靠做辛苦的清潔工養活7個兒女和孫子昭廣。但飽經歲月磨難的阿嬤卻一直熱愛著生活,從未想過要放棄。

每當阿嬤看到報紙上自殺的新聞,都會感慨:“何必為了面子而死,做自己就好。”面子在阿嬤眼中,變成了特別不值錢的東西。

島田洋七在窮苦的鄉下跟阿嬤生活了八年,才回到城裡媽媽的身邊。但正是這八年,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時光,也奠定了他一生明快溫暖地面對生活的性格底色,後來他能成為喜劇界的泰斗級人物,與阿嬤從小給他的精神滋養有著莫大關係。

我在想,假如這位超正能量的阿嬤看到了一得父子的悲劇,一定也會感嘆:“何必為了面子而死,做自己就好。”

是啊,99%的人生終歸平凡,坦然接受生活的普通,真實地做好自己,反而過得幸福!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吐舌頭、伸舌頭玩,到底是壞習慣還是身體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