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天,你有沒有許願,希望他一生都不要碰到翻不過去的坎?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挫折一定會來。當挫折來的時候,我們怎麼說,怎麼做,才能讓他面對挫折,勇敢地跨越挫折,在挫折中成長?
本篇文章來自於心理學家田巨集傑的一次演講,在演講中,她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力”的3大步驟,很有啟發性,值得推薦。
1、孩子遇到挫折時,你怎麼說?
我們家閨女第一次跟我抱怨,是在一年級。
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她背英語課文,共八句話。對於沒有學過英文的孩子來說,太難了!她回來跟著音訊聽了35分鐘,沒跟下來,我問她,她說:“媽媽,英語太難了,我學不會。”
我當時沒在意,特別輕巧地說了一句話:“沒關係,今天才週五,還有周六週日,一定能背下來。”我說完之後,孩子一下子火了,她說:“我永遠背不下來,我討厭英文,我再也不想學,我不要去學校了。”
各位,當孩子說這東西不好的時候,你怎麼說?
可不可以說:“不學不行,英文必須要學會,你哭有用嗎?”
不行。因為她學不會,本身就很難過。如果每次學不會的難過,再跟你罵她的痛苦聯結,長此以往,學英文就不是“學不會難過”,而是“面對英語就不想學”。
那我看到她難過,能不能立刻安慰她,說:“孩子沒事,你們老師太過分了,你剛剛學。你背不下來,我也背不下來了,沒事兒,你在媽媽心目當中是最棒的。”
行不行?也不行。
她在家裡聽到安慰,好像心裡很舒服,但是她到學校看到別的孩子都背下來,自己卻背不下來,她會是什麼感覺?你會發現,她建立起來的自信是虛假的,不是真的。
其實當她對我發火的時候,我立刻就明白剛才做錯了。錯在哪兒?心理學有一個詞是“同頻共振”。兩個人在同一個頻率上,你說的話她才能聽進去;當兩個人不在一個頻率上,你說的話她怎麼能聽得進去。
我一下子緊張起來,對孩子說:“媽媽剛才注意到,你特別認真地跟著讀,可是你讀了半小時也跟不下來。”當你理解她的時候,她一下子哭了,說:“媽媽太難了,我真的不會。”哭了10分鐘。
我說:“你平靜一會兒,媽媽做飯完過來看你。”20分鐘我做飯回來,孩子走過來跟我說一句話:“媽媽你要幫我,你要幫我把英語追上來。”
神奇不神奇?剛才哭著說討厭英語、討厭上學的人,這一刻說的話是媽媽你要幫我把英語追上來。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我們整個人就像冰山一樣,冰山浮在上面的部分是行為與情緒,冰山以下是我們的心理需求。
孩子在行為上說“我討厭英語,我不要學英語”,實際上是在說“學不會英文真的讓我很沮喪”。如果我們盲目把沮喪感拿走,你會讓孩子覺得無能。這時候一定要看冰山下面有什麼。
我說:“孩子,英語很難,但是你要學會它,對嗎?”孩子說:“對,我要學會。”那接下來我說:“我們看看怎麼能夠學會。”你會發現,沮喪感背後的力量很強大,它可以讓孩子完成40分鐘的聽寫讀,期中考試還可以考到100分。
跟大家分享這句話:與沮喪一起被壓抑的還有無能感和力量感,我們只有幫他跨越挫折,他才能夠獲得力量。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到另外一個名詞:心理免疫力。我碰到這個困難,解決了它,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困難,我就有信心解決掉它。翻越困難,孩子才會真正有信心。
所以,當孩子回來跟你說我不要做、我很沮喪的時候,我們別急於寬慰他,我們幫孩子看看他想要什麼,如何能夠幫他做到。
2、如果孩子做不到,怎麼辦呢?
孩子特別害怕背古詩,背不下來就哭。你能不能說“別老哭了,哭能背會嗎?”
沒用,各位。如果古詩對我來說是很高的目標,第一次達不到,第二次達不到,第三次硬著頭皮去做仍然很難達到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困難。
是什麼呢?心理學有一個實驗:把狗關在籠子裡面,地板通電,中間有一個柵欄,在狗一側給地板充電。這時候,當它跳到另一側的時候,電機就停了。面對一個一米高的柵欄,一充電,狗就跳過去了; 這時候把柵欄提高到3米,再通電,跳了好多次跳不過去,直到把電停了。
第二次再通電,狗繼續跳,還是跳不過去。第三、第四次,直到七八次的時候,你發現再通電,狗怎麼都不跳了。這時候研究者把柵欄降到到1米,再充電的時候,它仍然不跳,還躲在牆角。
如果狗會說話的話,他會說:我做不到,我跳不過去,我沒辦法。
這個叫做“習得性無助”。每次目標太高,我就以為沒方法做到。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我們要看到他難在哪,要幫他把柵欄降低。
背不會古詩,難在哪兒呢?也許古詩太生澀,讀古詩沒有感覺,那我們可以每天讀5分鐘,讀四遍,這時候還會難嗎?心理學有一個詞是“共情”。即我看到你難在哪兒,你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是什麼,我幫你解決問題。
一個不敢交往的孩子,你說“孩子你去交往吧”,他做得到嗎?我們只有蹲下來,理解他,知道孩子交往難在哪兒,才能幫他邁出第一步。我們可以跟孩子講:“現在你不敢交朋友,你可以在旁邊看一看有什麼好玩的。”
你會發現“看一看”這個小的步驟,可以讓孩子交到朋友,因為看的時候,孩子就會被吸引,不斷走進,會問這個東西怎麼弄;旁邊小孩兒被欣賞,就會說我給你講講怎麼弄的。是不是立刻交起朋友了?
孩子會覺得,交朋友我不怕,我敢交朋友。所以,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難,幫助他搭建臺階,幫他做到。
所謂“共情”,不是我理解你那麼簡單;是我真的看到了你的難,去幫你找到有用的辦法,讓你做到。
3、當孩子做得不好時,怎麼辦?
當孩子做不到時,你能不能簡單地加油打氣:“孩子加油,你一定可以行的。”如果你只是強調結果,在孩子過不去的時候反覆地加油,他會有挫敗感。
孩子的行為真的不是“過得去”與“過不去”那麼簡單,孩子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黑白都有。
那問題來了,有黑有白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
你看到白色,就會看到一個杯子。你看到黑色,就會看到兩個相對的人臉。這是我們注意的選擇性,我們看到什麼,這個東西就會被我們凸顯出來。孩子也一樣。
有一次我陪著孩子做戶外拓展活動。現場有一個斷橋,80釐米寬,中間1米是斷開的,小孩要從橋的這一側邁到另一側,這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難。但是,這個橋架在5米高的空中,很多孩子不敢邁。
孩子上來的時候腿開始打抖,你說“加油,你可以過去的”,加油了10分鐘,這個孩子也沒敢過,灰溜溜下來了。當他下來那一刻,你應該怎麼說?
我對孩子說:“我看到你在上面加油了10分鐘沒過去,但老師覺得你特別勇敢。”孩子說:“啊?我勇敢什麼?我沒過去。”
我說:“我注意到,你上去那一刻腿抖了,但你在最害怕10分鐘裡面,不斷給自己加油,老師覺得你是真的勇敢。”孩子聽了這話,後背挺了起來,站直了,他看到了自己的勇氣。
生活當中,沒有勇敢和懦弱完全對立的孩子。孩子從懦弱到勇敢是一個過程,在達到之前,兩者都在。當兩者都在的時候,我們要看到勇敢的火苗一點一點升騰起來,強化它,勇敢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有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
一個年輕人問智者:我心中有兩匹狼一直在爭鬥,一匹狼貪婪、凶猛、自私,另一匹狼勇敢、友愛、真誠,他們兩個每天都爭鬥不休,你覺得誰會贏?
智者說:你餵食的那匹會贏。
孩子也一樣,身上總會有兩種力量,一個是好的力量,一個是不好的力量,你看到哪個力量,哪個力量就會贏。
當孩子在跨越挫折的時候,我們需要把對結果的關注,拉回到對過程的關注。
我們不能只看孩子是否成功,還要看到孩子堅韌性的增長,看到他是否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當孩子找到堅強的力量、智慧與方法,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4、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總結起來,培養孩子的抗挫力,我們可以這樣做:
做不到時,看到孩子的“難”,幫他做到;
做不好時,看到矛盾中的變化契機;
生活中,通過故事看到挫折的力量。
在孩子整個人生過程當中,真正讓孩子成長、有收穫的,可能恰恰就是他經歷的挫折。如同教育家黃素菲所說:“看似幽暗的負面經歷,卻留下強韌的生命力,經驗深挖生命的河床,容納更充沛的水流。”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挫折過程中,幫助孩子獲得正面挫折的方法,幫助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為: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是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家長服務】
教育指導、育兒經驗、機構搜尋、課程推薦
【機構服務】
招生服務、媒體宣傳、活動策劃、課程合作
您的【關注】是給我們【最美的禮物】
您的【收藏】是和我們【最好的守候】
-
1 #
-
2 #
看完陳情令才知道“共情”這個詞語
-
3 #
請問怎樣可以聯絡你們
說的太真實了,我們做父母的也會時不時的掉進“你要加油”的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