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芽芽經常一個人坐在地上擺弄手裡的那些小玩具,一邊玩一邊自言自語,有時大聲的把我兩之前的談話再演繹一邊,有時卻在小聲地嘟囔什麼,每天爸爸下班回家也會馬上融入孩子的遊戲世界,兩人一玩就是半小時左右,專注得連叫他們吃飯都沒聽見。

隨著時代的變遷,遊戲逐漸深入了我們的生活。或許你會發現,在工作中,領導可能不會向原先一樣滔滔不絕的去給員工畫大餅,而是制定一系列的獎懲制度,彷彿每完成一項工作就像在挑戰一個關卡。在旅途中,走馬觀花的看風景早已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深入地體驗與打卡。

瑞典一個設計師曾做了一個“世界上最深的垃圾桶”,當你往裡面扔東西時,會聽見物體從高處“砰”地一聲墜落。

1天內,它吸引人們扔了重達72公斤的垃圾。平常因想偷懶而亂扔垃圾的人改變了壞習慣,甚至人們在公園到處撿垃圾,樂此不疲地送入垃圾桶。

另一個垃圾桶案例叫菸頭投票箱,垃圾桶上印著“誰是世界上最棒的足球運動員?梅西還是羅納爾多?”邀請人們投票,有效改變了隨地亂扔菸頭的行為。

以上都是遊戲融入生活的點滴,那遊戲是不是也對寶寶有一定的影響與幫助呢?

近年來神經科學的突破發展,更加明確地解釋了遊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神經心理學教授科佐利諾博士認為:孩子需要的不是爸媽的靜態陪伴,而是動態的互動,尤其遭遇困境時,更需要我們主動提供幫助與支援。

對孩子而言,遊戲就是全部,就是生活!

那麼遊戲對於養育方式起到了怎樣的價值呢?

價值一:維繫親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會變得緊張,所渴望的親密交流變得遙不可及。

嬰兒期怎麼哄都沒法讓他安靜,稍大點後他就開始發脾氣、耍性子,上學了睡覺前還要生氣的求關注...

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與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變成“無理取鬧、惹是生非”,遇到這些情況,取而代之的是無奈、煩躁甚至憤怒。

大多數父母習慣做的就是不停地嘮叨孩子,最後也是無濟於事。相互之間的傷害影響了親子感情,而養育與遊戲的結合,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還可以重新培育親密。

勞倫斯·科恩博士在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發明了一個很棒的遊戲,可以不用大喊大叫的提醒她上學不遲到。

早上女兒拖沓不想上學,科恩博士假裝威脅說道:“你最好趕快下來,不然就扔下你不管了,我們自己去幼兒園!”女兒在後面座位上自己生氣。到了幼兒園,老師問孩子怎麼不下車?科恩博士大聲的說道:“她還沒穿好衣服呢,所以我自己去上幼兒園!”女兒竟然在一旁被逗得笑個不停。

這個假裝生氣的遊戲可以輕鬆化解上學前的緊張氣氛。

價值二:不再寂寞

當孩子覺得寂寞、害怕,感覺無法承受壓力時,沒有孩子會走到我們面前告訴我們,當我們質問孩子為什麼那麼討人嫌時,他們更不會告訴我們他是孤獨的。

一切都順利的時候,遊戲能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快樂,而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遊戲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擺脫孤獨感的困境。

一天中孩子的情緒是有很大的起伏,而遊戲是他們最本能的平復手段。

比如,嚎啕大哭後,嬰兒與母親的深情對望;放學回家後的一個擁抱等,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花一些時間做孩子最喜歡的事情。

價值三:鍛鍊自信

在遊戲互動中,如果有輸贏勝負,可以留意孩子對競爭的感受。

比如:親子間相互拋擲沙包,雖然簡單,但是孩子可以訓練手眼和身體的協調性,父母和孩子玩的開心會得意的露兩手;沙包飛來飛去,父母的表揚與誇讚,如“太棒啦、接得好”,都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和激情,並讓孩子對父親產生依賴感。

價值四:笑對挫折

在孩子努力獲得自信心和自我接受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經歷一些挫折,在這個時候,無助感就會悄悄潛入。

如果不能做好,被批評、被處罰、被評頭論足,孩子就會有挫折感,總覺得什麼都做不好,沒有自信,久而久之,孩子就陷入了無力的泥沼當中。

遊戲可以培養孩子自信、消除無助感,其意義在於,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幫助孩子戰勝這些負面情緒。

那如何在家帶娃輕鬆實現遊戲化呢?針對學齡前兒童分享三點遊戲法則:

法則一:3個月-12個月

打地鼠:廢棄的紙箱板,剪出12個圓洞,將紙板放在中間,父母在左邊,孩子在右邊,父母用細棒狀的玩具或者物品在不同的洞裡來回伸縮,讓孩子試圖抓住玩具,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專注力,還可以培養視覺追蹤能力。

盪鞦韆:將孩子放在厚實的床單中,父母分別提起床單的四個角,輕柔的來回盪鞦韆,訓練孩子的感統能力。

抓牆紙:將便利貼貼於適宜高度,讓孩子自己用手一張一張抓取下來,好玩的同時又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法則二:1歲-3歲

手指操:每天堅持帶孩子做幾個手指操,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力。

釣魚:一次性紙杯,杯底粘膠帶,用筷子一端綁繩子寄一根小掛鉤,讓孩子自己將紙杯吊起,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蹦跳爬:廢棄的快遞紙箱不要扔哦,全部拆開,上面畫上手印與腳印,可以讓孩子學習大猩猩上紙板上爬,還可以單雙腳交換跳,提高身體協調性。

角色扮演:爸爸扮演大恐龍,一條腿站立,一條腿開啟,中間形成一個通道,反覆張腿閉腿,讓寶寶爬過去,躲避恐龍的大腳,鍛鍊寶寶的瞬間反應能力。

法則三:3歲-6歲

英文兒歌:熟悉的英文兒歌,父母與孩子一起唱跳起來吧,不僅鍛鍊身體,還能學習英文。

發洩遊戲:儘量將屋內重要物品騰出,設定一個目標玩具,將其放在高處,孩子需要用其他柔軟的玩具將目標玩具擊中,類似憤怒的小鳥;還可以準備大卡紙或者廢棄報紙平鋪在地上,讓孩子用染料肆意塗畫,這樣的遊戲幫助孩子放鬆,並學會釋放情緒。

以上游戲法則僅供參考哦~更多好玩的遊戲還要依靠爸爸媽媽們豐富的想象力去實現啦!

芽芽媽寫在最後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學會使用他的語言,才能反饋給孩子,我們聽懂了、理解了,進而通過遊戲去看孩子深層的問題。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爽口滑嫩 好吃過癮 涼拌腐竹 營養好吃又簡單 孩子最愛吃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