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父愛如山,可是在我們身邊,很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中都缺乏爸爸的身影,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產生了一種共識,那就是照顧孩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更多的應該是媽媽的責任。
當然,我們不能貿然的苛責爸爸們,畢竟現在的社會給了男人越來越多的壓力。
為了養家餬口,妻兒過上好的生活,爸爸們每天忙於工作確實也非常辛苦,早出晚歸的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是,這並不能成為爸爸缺席孩子成長之路的理由。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完整,爸爸或者媽媽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爸爸必須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之中,千萬不能讓家庭看似完整,實則成為喪偶式家庭。
爸爸的角色有多重要?前蘇聯心理學家證實,父親的形象是力量與勇氣的象徵,他們勇敢、果斷、豪爽、眼界開闊、事業心強。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往往比父愛缺失的孩子更活潑開朗,其生活的獨立感、學習自信心、社會責任感都比其他孩子明顯佔據優勢。
世衛組織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這足以說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角色不可或缺。
因為女性和男性在性格特徵上都會有所不同,雖然媽媽的性格會更溫柔細膩,讓孩子感到溫暖,但是卻沒有男性的沉穩和果敢,而這些顯然只能由爸爸給予孩子。
忙爸爸如何高效陪伴孩子?1、自我定位和思考
幾乎所有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原因都是一個字:忙。但同樣是忙,其實也是有不同的。
有的爸爸是真忙,而有的爸爸則是打著忙的旗號,逃避對孩子的陪伴。這就需要爸爸認真反省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做出改變。
真忙的爸爸每天的忙碌是肉眼可見的,他們甚至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就這樣還覺得時間不夠用。這樣的爸爸顯然是沒有時間關心家庭的,自然談不上陪伴孩子。
但還有一類爸爸,每天下班後就約上三朋四友胡吃海喝,即便回家也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他們口口聲聲的說自己忙,其實只是忙著吃喝玩樂,以此為藉口逃避帶孩子,把陪伴孩子的責任統統推給媽媽或老人。
爸爸們應該意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要回歸家庭的,雖然生活有時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但無論如何,如果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所有的努力又有何意義呢?
2、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說過:自己最驕傲的事情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競選中,從來沒有缺席過孩子的一次家長會。
很顯然,在奧巴馬看來,孩子的家長會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時刻,所以他會非常重視,自然不願意錯過每一次參與孩子成長過程的機會。
我們無法要求爸爸放下一切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畢竟生活還要繼續,工作不能丟失。
但是至少在孩子需要他們的時候,爸爸能夠暫且從工作中抽身,去見證孩子的每一次成長。
有時也許並不要花太多時間,卻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深沉而又甜蜜的愛,這種有效的陪伴就足以讓孩子收穫滿足和快樂。
3、擠出一點時間打造親子時光
有人說,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很多時候人們只是強顏歡笑,但是轉頭的那一瞬間,流下的淚水卻不為人知。
這雖然非常現實,可也略顯偏頗,因為相信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每一位父母的臉上都會流露出最美的笑容。
和孩子在一起,不僅是孩子最幸福的時刻,相信也是父母難得的悠閒時光。
所以哪怕爸爸再忙,每天抽出半小時陪孩子應該都是能做到的,和孩子聊一聊當天發生的事情。
陪孩子一起讀繪本講故事,每月帶孩子去感受一次大自然,每年帶孩子去看看外面不同的世界……
只要爸爸願意為孩子用心,願意暫時放下工作或手機,即便只是把孩子摟在懷裡片刻,也能讓孩子變得快樂無比。
4、選擇合適的方式陪伴孩子
曾國藩身居要職公務繁忙,長年在外見不到孩子,那時的交通遠沒有現在發達,通訊更是還停留在書信階段,但這些都不會成為曾國藩不管孩子的理由。
他曾經在一年時間內給孩子寫了200多封家書,對孩子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用文字實現著和孩子的交流。
生活在清朝的曾國藩尚能如此,現在的爸爸又有什麼理由偷懶呢?
再忙也有時間給孩子寫一張問候的紙條,打一通問候的電話,或者是趁著午晚的時間和孩子視訊幾分鐘,出差在外給孩子買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和書籍……
這些其實都是爸爸對孩子的關愛,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但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獨特方式陪伴。
想要提高對孩子的陪伴效率,爸爸應該多從正面給孩子一些鼓勵的肯定的迴應。
這是一種對孩子的認可,會讓孩子產生自豪感,從而建立自信心。學會在情緒上和孩子共鳴,儘量避免對孩子有消極否定的反應。
這樣不管孩子情緒是高興還是低落,爸爸都能夠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心態,越來越優秀。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不僅是時間上的付出,更是精力上的付出,有的爸爸一邊抱著手機一邊坐在孩子身邊聽他們說話。
看起來像是在陪伴孩子,其實孩子說什麼他們根本都沒有用心去聽,只是哼哼哈哈的迴應一下敷衍了事,這樣的陪伴顯然談不上有效。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重來,所以爸爸們,請放下你們的工作和手機,用心的陪伴孩子半小時,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