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的社會,競爭很激烈,但是合作也很重要。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刻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廣泛交友,培養自信。

他們送孩子參加各種集體、野營活動,甚至早早地送入早教機構。

希望孩子在群體裡面能很快融入,和別的孩子打成一片,否則孩子就是性格孤僻不合群,父母會擔心地厲害。

父母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人從原始時代起就是群居性的,這種聚集讓人感覺安全。

隨著成長,以後的校園學習、工作應酬、戀愛婚姻都帶有社會屬性,所以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是必要的。

但是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交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在讓孩子交友之前,孩子已經與父母建立了緊密的依戀關係。

沒有產生親密的依戀關係,強行讓孩子融入集體,自行交友,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因為很可能孩子非但不會往父母期待的方向發展,還會對他們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1、讓孩子多跟其他同伴玩耍並不能提高社交能力。

在著名教育家加拿大 戈登.諾伊費爾德和加博爾.馬泰所著一書《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中這樣寫道:“依戀和個性化是成熟的必要條件,而成熟是培養真正社交能力的要素。

融入社會不是簡單的合群或者和別人處得來,而是保留自己的特性或個性,清楚自己的想法,並珍視別人的想法,懂得尊重別人。”

有很多年輕人會拼命加好友,來證明自己朋友很多,但是很多都是無用的,甚至從來都沒有過聯絡。

孩子的交友也是一樣,不顧孩子的特點和成熟度,一味讓孩子交友,極易讓孩子跟隨同伴。

要不追求主導別人,要麼被別人主導,傾向於模仿別人來達到合群的目的。

很多校園裡經常會有一些三五成群,不好好學習,到處惹是生非的孩子。這些孩子並不是天生就壞。

大部分由於和父母的關係不是很好,日常生活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關心,導致一些孩子喜歡報團取暖,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小群體。

每個團隊都有一個領導者,讓下面的人做什麼,孩子也會附和照做,即使是不好的事情,孩子也會答應,為了不被踢出去。

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好,就會導致孩子走上歪路。

2、同伴並不能消除孩子的無聊感。

這是因為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孩子並沒有真正的融入。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中寫道:“引發無聊的原因是孩子的真正本能未被充分激發,同時又缺乏自我意識來填補空白”。

具備緊密的情感依戀關係的孩子,即使獨處,孩子也會有自己的事情可做,並不會覺得無聊。

最近很紅的紀錄片《零零後》中有一個叫一 一的小女孩,她從兩歲左右進入幼兒園時,就喜歡獨處。

別的小孩子成群結隊地玩耍時,她獨自一人在室內來回踱步。

所有的玩耍幾乎都是一個人,吃飯時也是到最後,不急不慢,看起來悠然自得。

當問到為什麼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她理直氣壯回答道:“我就喜歡一個人玩”“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從一個三歲孩子嘴中說出的話,比很多大人還要成熟理智。

在老師一直強調要交朋友時,一一難過的哭了,她說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歡和媽媽玩。

3、同伴交流無法提升孩子的自尊。

自尊最大的特點並不是自我感覺多好,而是能夠不受別人影響進行自我評價,需要孩子心理成熟。

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有很多同伴,但是他們交流時,傾向於吃吃喝喝,消費上喜歡攀比。通過服飾、電子產品等外在東西的對比,自認為高人一等。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不是自尊,而是虛榮。

並且依靠同伴獲得的自尊是不穩定的,因為同伴的評價不是固定的,小朋友不經意的一句話都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

幼兒園裡一群小朋友在玩耍,鵬鵬的自尊心極強,在做手工剪紙時,被別的小朋友說了一句“你做的不好看,我做的比你好”,就難過地厲害,一天都提不起精神。

所以父母不需要太著急,不需要兩三歲時就擔心孩子的交友難題。

就像片中的一一一樣,她的父母並沒有覺得孩子不正常。

她在幼兒園擁有難忘的獨處時光,後來在家長和老師合理引導下,也學會了交朋友,和朋友打成一片。

在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後,孩子的心理會成熟很多,這時恰當地引導孩子交友才會對他成長有利。

做父母的,從孩子出生時,就要多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學會理解他們的訴求。

要堅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勤儉、有愛,傳輸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要成為孩子的領航人,對於他們的成長及時給予指導。無論是學習還是交友,都可以給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聽見和看見,如果為人父母與子女彼此之間建立起緊密的依戀關係,那麼父母權威的地位就會確立,教育孩子才會更有話語權。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出生爸爸怎樣發朋友圈?這種最不受歡迎,媽媽:過麻藥勁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