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積食,需要調理脾胃的寶寶有哪些表現特徵?
1.便祕或者腹瀉
脾虛瀉,往往是一吃就拉,因為不消化嘛,一般拉的都是稀的,含有不消化的食物,營養吸收不了,就全拉出來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脾氣虛,不消化,但他也不拉,脾氣虛,不能把津液傳送大腸,大腸就會變得乾燥,從而形成便祕。
2.一感冒就容易咳嗽
脾氣虛會導致寶寶經常感冒好理解,為什麼會容易咳嗽呢?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虛時間久了,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可見脾胃乃是源頭,脾胃虛弱是咳嗽的根源。
3.晚上睡覺出汗多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氣具有固攝作用,脾氣也屬於氣,除了可以固攝臟器、防止下垂外,還可以固攝津液,脾氣虛,固攝津液功能失調,寶寶便會出現多汗的症狀。
4.體質差,容易感冒
脾氣虛,寶寶吃飯不好,時間長了,營養當然成問題,營養跟不上,體質自然而然的就變差,特別是習慣性感冒的寶寶,日常護理要特別照顧。
小孩生下來,脾胃是第一個經受壓力和考驗的系統,所以也是第一個要鞏固的系統,脾胃好了,其他系統才有充足的供給。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般調理得當,1歲以後脾胃就基本長成,2歲左右就可以承受各種壓力了。
但是孩子又經常嘴饞,自控力還差,看到好吃的經常會不受控制的多吃,再加上有些家長鼓勵孩子多吃,認為多吃一些,身體才會長得好,所以要想給孩子調理好脾胃,首先在飲食方面就要嚴格把關。
少吃"硬菜"
現在普遍的生活條件提高了,誰家桌子上都少不了幾個硬菜,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雞鴨魚肉擺滿一桌,孩子的碗裡堆一座小山,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攝入量過多,孩子的脾胃就要花費比往日更多的精力來消化食物,負擔加重,可能會引發消化不良。
少吃甜膩的食物
孩子都是喜歡吃甜甜的食物的,因為孩子的味蕾沒有發育完全,比較甜的食物更能刺激到孩子的味蕾,會比較受孩子喜歡,但是不管孩子多喜歡吃,家長也要懂得給孩子控制,甜膩的食物會影響到孩子的消化,損傷孩子脾胃,還會傷害到孩子的牙齒,損傷孩子的健康。
少吃寒涼食物
脾胃非常怕寒涼,寒涼的食物會降低脾胃運化能力,給脾胃帶來傷害,這也是要求家長要讓孩子遠離寒涼的食物的原因,尤其是在冬天,一定要做好孩子的保暖工作。夏天,雖然天氣熱,但冰棍、雪糕、冷飲之類的也要讓孩子少吃。
脾胃養護,當以飲食為先
家長要注意,讓孩子不過食肉類食品,避免傷食。可以多吃山藥、芋頭、南瓜、薏米,配合多糖類食物,促進腸胃蠕動,增強胃動力,順暢消化吸收緩解積食,同時讓孩子少吃油膩生冷的食物,平時媽媽可以給孩子做些細軟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粥、麵條,有意識的把健脾的食物加入到一日三餐中來。
飲食定點定量
父母幫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每天規律進食,攝入量根據孩子的胃口來,不要硬逼孩子多吃,七分飽最佳,否則會給腸胃帶來額外的負擔。
按摩揉腹
平時在家多做些揉腹部,捏背,搓腳,很簡單的小兒推拿,在家自己每天給孩子做一段時間,能明顯發現孩子的抵抗力強,脾胃也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