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人們,大多都知道學習的重要程度,“知識改變命運”,只有努力學習才可能會在未來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不過,這對於認知有限的孩子來說,這個道理還不是他們可以理解的,在他們看來,學習根本體會不到有什麼樂趣,每天吃好吃的,和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才是真正快樂的事。
面對著滿桌的書本,孩子很容易就會產生疲憊不堪的感受,而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也實在是讓孩子感到厭倦的事,以至於每天早上起床上學時,都是牢騷滿腹的一種狀態。孩子們還經常會向父母提出,為什麼要上學讀書的問題。
兩位父親的做法,使孩子走向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普遍回答:“爸爸和媽媽都是為了你”
順順自小就是在一個傳統觀念比較濃厚的家庭中長大,順順小的時候因為爺爺奶奶的身體情況一般,自己一直是由媽媽帶大的,爸爸則是負責掙錢養家,特別辛苦。媽媽平時也總是和順順說,爸爸這麼辛苦掙錢,一定要好好學習啊。
只要順順一有不太認真的時候,媽媽都會說出如此的一套話。慢慢下來,順順的精神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還認為目前完全就是為了父母才讀書的,自己根本無法體會到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但是,順順的性格十分乖順,父母說出的要求,也都會配合執行,而且對於父母的辛苦操勞也是看在眼裡,可其中更多的情緒卻不是心疼,而是因為那山一般大的壓力。
因為順順怎樣也想不到,自己這麼一直努力學習,在別人眼裡卻是一個不會變通,只會死讀書的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少見,但這麼說話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孩子在這種條件下更不會懂得學習真正意義是什麼,只是一個學習的工具。
即使孩子在父母的敦促之下,確實獲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可在未來工作中也難免會進入“聽之任之”,做事不靈活的境地。甚至是有些孩子還會因此而產生逆反心理,誤入歧途。
聰明父親的回答:“讓你讀書,是希望你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之前看到過一件事,是因為孩子不願意上學,身為醫生的爸爸就開始了如下的講述。有天晚上,正好是孩子的父親在醫院值班,這時進來了兩個農民工,其中一人是手指頭斷了,過來急診的。
手指斷了的民工問治療大概需要多少錢,醫生回答說把手指接回去,大概需要三千元,而截掉則是需要三百元。農民工聽後,說:“截掉吧”。
這裡並不是歧視,只是這位醫生父親由此產生的感慨,因為物資條件確實會限制一個人的選擇。他告訴兒子,如果因為不學習影響的思維受限,也會導致將來的生活水平有限,限制選擇。
沒得選要比不懂得選擇殘酷的多,而學習卻可以幫助活躍思維,拓寬發展前途,使我們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
這位爸爸的做法就非常正確,如果只是單純給孩子施加壓力,確實也是帶著道德綁架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努力學習的孩子,也會顯得有那麼一些的可悲和可憐。
只有當孩子可以主動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其中潛在價值的時候,才會自主的學習。
而且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深思熟慮,教育方法的不同,也會給孩子引導至不一樣的人生。既然家長始終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學習,那麼自己也要不斷進步,好的引導,才會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