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看到有一對母子正好路過,兒子一直定定地站著不肯離開,媽媽卻一直不願讓孩子進去玩。
"玩這些太危險了,回家媽媽讓你玩積木和小汽車,乖,快回家。"
孩子聽了卻愈加不滿,任媽媽拽著拖著也不肯走:"我就要玩這個!"
媽媽生氣了,直接大聲地斥責孩子:"讓你玩什麼你就玩什麼!再這樣下次就不帶你出來了!"
孩子聽後只能哭著被媽媽拖走。
看到這一幕的我感到有些難過,現在的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受傷、受挫,不讓孩子做一些自以為的危險的事情,一直把孩子圈在身邊。
卻不知道,家長若不懂得及時放手,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受挫力"!
|學會放手,才是讓孩子真正獨立成長的開始BBC曾經拍攝了一部有關帝企鵝寶寶成長的紀錄片——《Snow Chick - A Penguin's Tale》。
這部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3分,因為它真實地體現了企鵝寶寶的成長之路。
你可能想不到,在帝企鵝寶寶出生五個月之後,它們的父母就會離開他們。
在這之前,它們會輪流將寶寶放在自己舒適溫暖的育兒袋裡,預防南冰洋零下30-60度的寒冷的侵襲,同時也抵禦天敵的攻擊。
但同時,它們不得不輪流花數週的時間,往返於捕食區和育兒區,給孩子們帶來新鮮的魚類。
Snow Chick雪寶是其中個頭最小的帝企鵝。父母在離別時,還特意折返給雪寶餵了一通"離別的大餐"。
這對帝企鵝來說是成長的重要一環。它們在暴風雪來臨時,必須要緊緊地圍在一起抵禦風寒。
當父母離去,可憐的帝企鵝寶寶們還在風雪中苦苦守望。
而在飢餓的驅使下,它們終於在零下二十度的暴風雪中,本能地往大海的方向走。
同時在過程中它們啄掉了身上的絨毛,換上了成年企鵝的羽毛。
而最膽小害羞的雪寶,因為冰層的不小心裂開而第一個落入大海,卻意外地成為隊伍裡最有經驗的開拓者,帶領夥伴探索未知的大海。
其實只要我們細心留意,會發現生活中各處都是小生命也在不斷地成長與離別。
動物的世界裡沒有溺愛。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明白,適時的放手和離開才能讓孩子獨立面對和戰勝困難和挫折,才能讓孩子真正自立起來。
|"抗挫力"的重要性,你一定要知道!其實帝企鵝父母在離開寶寶,放手的同時,就是讓孩子迅速提高"抗挫力"的過程。
那麼什麼是"抗挫力"呢?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經花費三十年研究發現:在人生的困難和挫折面前,決定一個人成功還是失敗的關鍵,是看這個人是否有強大的心理彈效能力,俗稱——抗挫力。
簡而言之,抗挫力,就是我們面對挫折的能力。
"抗挫力"猶如人心理上的免疫系統,將一些困難和挫折的"病毒"隔離開來,防止其對人心理的侵擾,還能提高生活的動力,以勇氣與信心去探索世界。
其實"抗挫力"近年來被提到過很多次,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孩子處於抑鬱、焦慮、憤怒、沮喪的狀態,甚至是由自殺傾向。根據中國官方報道,中國是世界兒童自殺率最高的國家。
而在這些自殺原因裡,大部分都不是因為遇到了真正的"人生絕境",而僅僅只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家長和老師責罵""感情受傷,覺得人生沒意義"等等。
你看完一定會覺得好笑,為什麼現在孩子的承受力越來越差了?
其實很簡單,因為父母越來越難以放手了。
比如遇到問題就找父母,什麼事情都由父母安排,不會寫題也有退路等等,這些都是抗挫折能力缺失的表現。
抗挫折能力分為兩部分:
1.抵抗挫折的能力;
2.相信自己又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時有勇氣面對挫折。
這表明,即使孩子擁有足夠的力量和能力,他們更要有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樣才有贏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抵抗挫折,需要培養能力去抵抗和處理它,同時要有心裡的勇氣去面對它,兩者缺一不可。
|孩子的"抗挫力"可以培養!你只需要學會放手當然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其實這很簡單,只要做到以下3點:
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首先當然是最基礎的能力——抗挫。
如果讓你會想自己獨立解決困難的經驗,會是在哪個瞬間?
"是在我自己練習騎單車不斷摔倒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肢體的協調感……"
"是在每一個與計算題不斷搏鬥的夜晚,我感受到了大腦的靈活運轉……"
"是在我摔倒後自己爬起來時,感受到了身體的力量……"
但是在多數現實生活情境裡,總是父母在包辦孩子的生活,甚至是"指揮"孩子,但是這些經驗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並不能通過父母的"說教、建議和指揮"來實現的。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真正的經驗需要在實踐中養成,真正的對抗挫折的能力需要自己的親身經歷。
你的經驗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這在剛才將抗挫能力的構成裡有說到,真正要培養抗挫力,還要讓孩子從內心裡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正是過往自己一次次的爬起,一道道題目的正解,才讓自己不斷建立自信,自己學會穿衣服、學會搭積木、學會解決和小夥伴之間的矛盾,能讓自己更有信心地面對人生下一個階段的難題。
"哎呀,你別弄了,我來幫你!"
很多家長都這麼說:我這不是怕孩子失敗了難受嗎,所以才去幫他的呀!
但是這並不是好的解決方法。
比如孩子在拼七巧板,最後兩塊怎麼也拼不出來,急的嚎啕大哭。
這是孩子一定會尋求父母的幫助,因為這是解決問題最快捷最方便的辦法。
而如果我們幫孩子解決的問題,孩子嚐到了捷徑的甜頭,以後遇到困難就轉向父母,等到真正受挫時受到的傷害會更大。
父母給以給予孩子提示,但不要直接幫孩子做,等到孩子拼出來後,及時給予讚美反饋,讓孩子最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
放手讓孩子去"錯",同時不要吝嗇你的讚美,尋找機會讓孩子嚐到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甜頭。
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孩子切記不要包辦孩子的生活,給孩子適當的選擇的權利,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能力,並且更有信心。
也不要顧忌孩子的消極情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並讓孩子想如何解決問題,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有時候,一句"別怕,有我在呢。"可能並不是一句適宜的話,有時候,一句"去做吧,不要管成功或者失敗。"或許才能真正讓孩子自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