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一項調查研究,研究人員對研究物件進行了長達30年的調查研究,由此來發現詞彙量對大腦發展的影響。通過對不同語言環境中的孩子們地發展進行了跟蹤記錄,最後研究人員們得出了結論,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處的語言環境決定了他們所接觸的詞彙量,而這些詞彙量對大腦發育影響非常明顯。
研究人員特意強調了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的重要性。良好語言環境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所掌握的詞彙量會遠遠高於其他孩子。於是在得出研究成果後,這項實驗的研究人員也就是芝加哥大學的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在1995年的時候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與之類似的研究。
研究的重點內容也是想要發現父母語言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的影響。科學家們花費了2年的時間對42戶家庭進行了記錄。尤其是這些家庭的語言習慣。
這些家庭的孩子大約處於9個月的月齡,科學家們按照經濟條件進行了家庭區分,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孩子在4歲之前積累的詞彙遠比經濟條件差的家庭的孩子多出來3000萬個。這僅僅是在2年的研究時間內產生的差距。科學家發現在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孩子接受到的語言刺激更加的正面、多樣,而相反的情況下,孩子接受的語言刺激較為負面、單一。
可見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建立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明顯,其實,孩子所接觸的語言環境對其今後的學習與發展也影響頗深。
孩子最近接觸的語言環境,對他以後的學習與成就至關重要!在上面提到的那個調查研究中,研究人員又對這些不同家庭的孩子在10歲的時候進行了比較分析。研究人員清楚的發現,哪些在上一次實驗中表現優秀的孩子,現在在小學階段的成績也非常不錯。在3歲的時候可以掌握大量的詞彙量的孩子,現在在聽說讀等學習內容上都很有優勢。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語言環境上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差距越來越大了。甚至對於研究人員來說,這樣巨大的差距也是很難預料的。並且研究人員也提到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家長們對此越發的不重視,培養的時間越晚,那麼孩子間的差距就會越發的明顯和無法彌補。
可見,孩子接觸的語言環境已經對孩子發展的很多方面造成了影響,孩子在數學認知、閱讀、感知能力等等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干預。並且,這些能力在孩子以後的成長中也會有所顯現,比如說,學習成績、個人成就等等。
父母所建立的語言環境也會對孩子的潛能開發有著一定的影響,孩子們處於豐富的語言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外界刺激更加複雜,孩子的學習能力等方面也會有所提升。
父母的語言環境決定著孩子先天潛能的發揮曾經有一項實驗,研究人員把患有先天耳聾的孩子分別植入人工耳蝸後交給不同的家庭養育。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到了3歲了,但是他們卻有了不同的表現。其中一個孩子可以正常的上學,而另一個則要去上語言學校。
造成孩子這樣的表現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所處的語言環境不同。父母們與孩子經常交流溝通刺激了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而沒有給予孩子足夠豐富的語言刺激的家庭的孩子則顯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弱勢。
有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是腦部功能發育的催化劑。這就也間接地說明了語言環境的重要性。孩子在不斷的發展語言力的過程中,大腦接受的環境刺激越發的豐富,孩子的潛力發展更加飛速。
對於兒童來說,每天使用的詞彙中有86%-98%的比重都是來源於父母的,也可以說,孩子的語言環境是有父母的語言環境所決定的。這也說明了父母語言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並不懂得如何為孩子建立恰當的語言環境。甚至一些父母認為反正孩子聽不懂,自己說了也沒用,而忽視與孩子的詞彙交流。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顯然會阻礙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想要孩子先天潛能的正常發揮,家長們不妨學習一下“3T原則”,助力孩子的語言環境建立。
“3T原則”幫孩子構建良好的語言環境1、共情關注(Turn in)
這指的是當父母保持與孩子同樣的關注物件,針對孩子所關注的目標進行語言教育。比如說。家長在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孩子聽著聽著出去玩了,那麼家長就不要再勉強孩子坐下來看繪本,而是去和孩子一起關注他所感興趣的事物,把話題轉移到孩子關注的目標上。
2、充分交流(Talk more)
也許孩子關注的內容對大人而言是很無聊的,但是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想法,保持和孩子充分的交流。比如說孩子對一個蘋果很感興趣,家長就可以接著蘋果開始表達,蘋果的顏色、味道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成為表達的內容。充分的交流使得孩子接受的內容更加深入,不侷限於表面。
3、輪流談話(Take turns)
引導孩子加入對話之中,僅僅父母做出表達是不夠的,家長要引導孩子也去做出表達,讓孩子參與到輪流對話的場景中,孩子的思維和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的調動。這個過程中家長要保持耐心和包容,不要嘲諷孩子做得不夠好。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語言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並且也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與其把孩子的語言發展寄託在之後的學校學習中,不如從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入手,讓孩子感受到更加豐富的環境刺激,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