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眾所周知,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難免會有小情緒的時候,而作為自控力相對弱的孩子,更是會時不時地耍一通壞情緒,讓不少父母感到很頭疼。

我們知道,當人的壞情緒來臨的時候,大腦會瞬間短路,停止轉動,以致無法做出正常和理性的思考。

不得不說的是,面對孩子的壞情緒,一些父母沒能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卻反過來被孩子的壞情緒帶了節奏,最終弄得一地的雞毛。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家長最常見的反應有如下:

寵孩子的父母,想的是儘快息事寧人:“寶貝別難過了,都怪爸爸不好,媽媽這就給你買玩具……”。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懂得了:哼,下次我想做什麼,再用發脾氣的方式來使媽媽乖乖就範。暴脾氣的父母,想到的是快刀斬亂麻:“你再鬧看看,再鬧就狠狠打你一頓,看你還敢不敢發脾氣……”,這看起來能迅速地把孩子的壞情緒壓下去,但代價卻是讓孩子丟失了自尊心、喪失了安全感。愛說教的父母,喜歡擺出一副教訓的架勢:“你看你!媽媽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不要這樣……”,其實媽媽忘記了,此時的孩子早已被壞情緒控制了,現在根本不是給孩子講規則、講大道理的好時機,這樣做,只是在火上澆油。情緒容易失控的父母,不是想著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反而以憤怒的情緒來對待孩子的壞情緒,造成惡性迴圈。大大咧咧的父母,則對孩子壞情緒視而不見,這將影響到親子間的正常溝通。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出於疼孫子孫女的心理,很容易把孩子產生壞情緒的原因推卸到別的不相關的東西或環境身上,這會讓孩子失去從錯誤中反省的機會。

對照以上這些,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關調查研究發現,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優秀的情緒教練。

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是父母應該要認真對待的教育行為。孩子有了壞情緒並沒有那麼的可怕,可怕是我們對此的上綱上線、熟視無睹或不以為然等各種無知和錯誤的教育方式。。

想消除孩子的壞情緒,提高孩子的情緒管控能力,可通過以下這五個步驟來破解孩子的情緒密碼,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

01 當孩子有了壞情緒,第一步就是認真傾聽孩子

從人的心理學角度分析,人一旦有了壞情緒,其實在內心深處都願意甚至是非常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傾聽,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當孩子有了壞情緒的時候,作為父母,第一步就是要嘗試著去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父母對孩子多一些認真傾聽和共情理解,會滿足孩子傾述的慾望,減輕壞情緒給孩子身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別看這一步很簡單,不少父母卻難以做到位,或是未經了解就想當然地給孩子的壞情緒下結論,或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痛心疾首模樣等等,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連帶著把自己的情緒也捲入到了孩子的壞情緒中,有時全家人都被壞情緒所左右,這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

02 教孩子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對情緒的表達方式一般都比較單一,特別是在壞情緒來了的時候。

我們會看到,不少孩子為了宣洩自己的壞情緒,愛用大喊大叫和亂扔東西表達不滿,哪怕是在公共場所也是如此,這一狠招曾讓多少的爸媽狼狽不堪和尷尬不已,想想就讓人不由地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只要壞情緒不是經常性的,我們完全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孩子,就算有了壞情緒也不可怕,只要能夠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爸爸媽媽都會認真地傾聽,共同把壞情緒這個“大壞蛋”趕跑。

當孩子有了壞情緒的時候,如何把自己的情緒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呢?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描述自己此時的真實感受,在孩子的描述中,其實就是孩子在釋放自己壞情緒的一個過程,或許等到我們聽完孩子的描述之後,孩子的壞情緒已經消除了大半。

03 充分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父母能夠對孩子的壞情緒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接納的時候,哪怕孩子的心再狂躁,過不了多久也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家長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等於是在告訴孩子一個觀點:你有了情緒是件正常的事情,可以坦然地面對它。

家長的理解和接納,在使孩子的壞情緒儘快得到平靜的同時,還加深了親子關係,“親其師,信其道”,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更加有利於下一步幫助孩子解決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04 引導孩子適度地發洩情緒

前面已經說了,孩子偶爾有了壞情緒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時,當孩子的壞情緒來了的時候,讓孩子適度地發洩一下情緒,也是一種緩解情緒壓力的應急方式之一,這就好比輪胎如果充氣過滿,要稍稍放掉一些才能防止爆胎。當然,這裡要把孩子破壞東西、歇斯底里等暴力發洩的方式排除在外,強調的是適度。

等到孩子的情緒得到適度的宣洩之後,父母就要視情況,和孩子做進一步的溝通和了解,記住,理解和接納這一步永遠不能被忽略。

05 學會科學管控自己的情緒

經過了前面的幾個步驟,現在是要進入到關鍵的一環,這就是要學會科學管控自己的情緒,而這裡所指向的物件不僅包括孩子,還包括父母。

其原因在於,人的壞情緒的產生,大都是由於不會科學管控情緒所造成的,這是壞情緒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

情緒管控能力低的孩子,往往會選擇逃避或採取極端的手段,就像那些大喊大叫發脾氣或摔東西的孩子一樣。

而孩子在與父母的朝夕相處中,其行為模式非常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因此,情緒化的父母不管願意不願意,大都會帶出同樣容易情緒化的孩子。

身教重於言教。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作為父母,在管控孩子的情緒之前,首先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而父母能夠科學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才更有底氣教孩子學會科學管控自己的情緒。

科學管控情緒算是登堂入室的最高層級的一步,是由被動轉為主動,並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壞情緒的發生。

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是我們家長在教孩子管理情緒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27

玩具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教育全靠媽媽?告別喪偶式教育,別讓你的孩子“沒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