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Institute)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嬰兒在第一年嚴重且持續的睡眠問題與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有關。
這項由Fallon Cook博士領導的研究發現,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的某個時間點出現睡眠問題是很常見的,大約60%的母親報告說她們的寶寶間或存在輕微的睡眠問題。但20%的母親報告說她們的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裡的睡眠問題不僅持續存在,而且很嚴重。
Cook博士說:“與其他母親相比,那些存在嚴重睡眠困難的嬰兒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更可能經歷過較差的精神和身體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嬰兒睡眠問題可能更多地與母親在懷孕期間的健康狀況有關,而與養育方式無關。
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是否有可能預測哪些嬰兒會有睡眠問題。目前的發現,以及其他新研究表明,嚴重和持續的嬰兒睡眠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與母親在懷孕期間的健康狀況有關。
Cook博士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睡眠困難的嬰兒的父母經常感到嚴重疲勞、抑鬱和焦慮,並擔心寶寶的睡眠問題是由於他們照顧得不夠好。
她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儘管父母盡了最大努力幫助嬰兒睡得更好,但一些嬰兒依然可能出現睡眠問題。”
“及時發現併為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準媽媽們提供支援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出生以後,這些母親可能會因此受益良多。
“照顧睡眠不好的嬰兒是一件極其繁瑣且糟心的事。如果父母感到抑鬱、焦慮或疲憊,除了向家庭醫生或兒童健康護士尋求幫助以外,還可以及時向家人、朋友和當地的育兒機構尋求幫助。”
良好的睡眠是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要練就的生存技能,重要性不亞於吃東西、走路、說話。況且睡眠對大腦的發育、對其他器官和機能的發育、甚至日後的記憶情緒的發展都很重要。更關鍵的是,寶貝們從不會睡整覺到能連續睡一晚上這個過程,正是新手爸媽剛上崗,一切最混亂的時候。從知識儲備、心理準備、到經驗積累和對寶貝的了解,都處在原始積累階段,每天心力交瘁的日子怎麼都覺得望不到邊兒。
另一方面,睡眠又確實不像是學吃飯、走路、說話,這些技能我們人類獨有,歷經漫長的進化才發展出來,想想就複雜,花時間去教、去適應中間的反覆、直到掌握是很正常的。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睡覺這麼簡單的事,難道不是天生的嗎,即使不是天生的,應該也跟換牙一樣,順其自然就行了,還用教?!你如果也是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再說了,很多時候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寶貝睡眠節律的養成發生在夜裡,對於白天已經很疲倦的父母,能屢屢頂著睏意爬起來餵奶,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哪有富餘的精力和耐心大夜裡和寶貝鬥智鬥勇、訓練規律的睡眠。
說到嬰兒睡眠,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不像成年人那樣分成幾個階段。我們知道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是由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動眼期(NRE)這五個階段組成的。前四個時期的睡眠總共要經過約60~90分鐘,而且都不會出現眼球快速跳動現象,所以又叫作非快動眼期(NREM)。正常的睡眠每晚平均會有5次這樣的迴圈。和正常成人相比,小嬰兒的睡眠就非常簡單了,只有活躍睡眠(active sleep)和安靜睡眠(quiet sleep)兩種,前者類似成年人的快動眼睡眠(REM),持續大概20-30分鐘,後者則類似成年人的非快動眼睡眠(NREM),通常在一個小時左右。在安靜睡眠期,寶寶的呼吸變得更深更有節律,四肢也鬆軟下來,變得不容易被吵醒,這時,你可以把ta放到嬰兒床裡,不用太擔心ta被吵醒。安靜睡眠期過後,意味著一個睡眠週期的結束,這時寶寶要麼重新進入活躍睡眠開啟下一個睡眠週期迴圈,要麼就醒了。基於上述事實,你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不去打擾已經睡意來襲的寶寶。通常比較難的是,精疲力盡的父母希望儘可能快的把他們的孩子放到嬰兒床裡,但更好的幫助小寶寶從活躍睡眠平穩過渡到安靜睡眠的辦法,就是不要打攪:
首先,當你觀察到寶寶有要睡的跡象,不要破壞整個程序,如果你正抱著ta,那就繼續抱著。其次,注意ta何時進入安靜睡眠階段,以及所需要的時間。然後,額外再給出10分鐘作為保險措施。最後,你終於可以放心地把寶貝放到嬰兒床裡了。
不過,你需要知道的是,出生後3個月內的嬰兒睡眠是完全沒節奏的,即使你已經按照上面的提示做到儘可能不打攪ta了,因為此時ta的褪黑素分泌水平還是亂的。基本上要到出生後6個月,大部分才能達到每晚5個小時的連續睡眠。一些寶寶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學會睡整覺。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嬰兒們也一直在努力。研究者們觀察到,出生後48小時,寶寶們已經掙扎著以便白天能醒的時間更長。同時,真正意義上的非快動眼(NREM)睡眠,也就是能作為正常覺醒/睡眠週期一部分的非快動眼睡眠,最早在6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觀察到。
那麼對於父母們來說,如何能幫寶寶們加快這個程序呢?下面是一個已經達成共識的總體原則和兩個互相排斥的可供選擇的夜間哄睡方法。
總體原則就是,高度一致的就寢程式。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1. 大概在6個月時,為孩子選擇一個固定的就寢時間;
2. 設立一系列可預期的就寢儀式,比如唱催眠曲、調暗臥室燈、洗個熱水澡等等;
3. 無論什麼樣的儀式活動,都需要遵循“三個相同”:內容相同、順序相同、環境相同。
這總結起來就是通過條件反射,幫助孩子儘快建立良好的睡眠行為習慣。
接下來談談兩個互相排斥的夜間哄睡訓練方法,分別是夜間依附養育法(NAP)和讓孩子哭(CIO)睡眠訓練。這兩個方法建立在對孩子想要的和ta需要的是不是統一的,這個問題的理解上,夜間依附養育法認為兩者高度統一,而放任孩子哭則認為兩者不一致。
以威廉姆.希爾斯(William Sears)為代表的夜間依附養育法(NAP)在網上又被稱為拒絕眼淚(no tears)睡眠訓練法。它的核心是父母對寶寶哭泣的及時響應,並主張孩子與父母同睡,建立安全與信任關係。
而以理查德.法伯(Richard Ferber)為代表的讓孩子哭或控制哭泣訓練法,則建立在條件反射的基礎上,認為讓孩子減少夜間哭泣的最佳方法不是及時迴應,而是逐漸延遲迴應反饋,這種方法在美國的父母中非常流行。
在對比了各有千秋的兩大睡眠訓練法後,父母們究竟該如何做呢?這五步分別是:
第一步,在寶寶出生前,基於你對嬰兒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是不是一致的這件事的理解,先站好隊。
第二步,從類似夜間養育依附法的模式開始,因為無論如何,當寶Bora到你的生活後,滿足ta的需要和夜間照顧都是必然的。之後,如果你認為寶寶想要的和需要的確實是一回事,那你可以在之後的睡眠訓練中繼續沿用。
第三步,到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開始記錄下ta的睡眠習慣。
第四步,在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做出決定,並貫徹你選定的訓練方法。
第五步,實施、評估和調整。
最後,一定要記得,寶寶們其實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