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帶孩子去玩,在遊樂場的時候,孩子指著那個過山車,硬是要玩,但是對於有畏高症的我,是根本不敢玩的,但是沒辦法,孩子要玩,我也就答應讓孩子去玩了,在出口處等他。在等的時候,站在我旁邊的一對母子就在吵架,大概是因為小男孩想要玩碰碰車,但是他的媽媽不准他玩,認為太危險了,而孩子卻執意要玩,看到別的小朋友玩的那麼刺激有趣,他就一直向他媽媽請求准許他玩。

但是,他媽媽並不同意小男孩的請求,說:"玩什麼玩,那麼危險,你還小,等等被人撞飛了,不玩這個,玩那個旋轉木馬吧。"小男孩搖搖頭,說:"那個不好玩,一點都不好玩,我就要玩碰碰車,媽媽,你什麼都要約束我,管著我,我不要你管"。小男孩越說越氣,直接一氣之下就跑開了,徒留下他媽媽在後邊追著叫:"你站住,小心別摔傷了。"

以上場景相信很多家長都身臨其境,但是,什麼都不讓孩子做,難道就真的是單純的保護孩子不受傷嗎?還是這只是僅僅父母真正內心不想孩子接觸呢?這種控制慾強的父母,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學習一下著名的"食鹽效應"。

什麼是"食鹽效應"?

我們都知道,一道菜的成功與否在於放鹽多少,過度的鹽會讓再好看的菜餚變得鹹不可言,少量的鹽又會使得再好的菜品黯淡無光,只有適度的鹽量才能造就一碟美味的佳餚,這就是"食鹽效應"。

"食鹽效應"放在教育中就是父母所實現的愛其實就像煮菜放鹽一樣,必須適度,要讓他們感覺到適度的愛,讓孩子感覺到舒服輕鬆,孩子心中才不會覺得過度壓抑抑或是過度放縱。其實,過度的嚴厲和溺愛都屬於父母控制慾強的表現,嚴重違背了"食鹽效應"。

父母控制慾強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不少父母,都無意識地站在長者的角度,給孩子施加壓力,以自己的準則和原則要求孩子,控制孩子的言行舉止和訴求,但是,這樣只會帶來強烈的反作用,更是費力不討好,很多父母都會以"我是為了你好","我是愛你的"一系列華麗的藉口掩蓋自己內心對於孩子的控制,卻不知,這樣做會產生什麼後果,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會有什麼影響。

1.父母控制慾強,過度嚴厲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認可度,成為自卑膽小的人。

2.父母過於溺愛同樣會讓孩子變得嬌縱,懦弱,凡事都依賴別人,離不開父母。

3.父母控制慾強,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與父母的對抗和矛盾。

4.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干涉和控制,會讓孩子缺乏主見和個性,在往後的生活中處於被動狀態。

5.如果父母控制慾過強,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狀態下,那麼孩子就會容易出現心理疾病,例如抑鬱症、強迫症。

父母怎麼做才算是適度地控制呢?

從出生的一刻起,就註定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再是依附於母體而存在,但是,很多父母仍舊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一樣,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控制孩子的合適欲求,有一句話說的好:"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養肥了,但是卻把孩子養廢了"。

的確,萬般控制孩子的父母,只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怯懦無主見的人,那麼,對於控制慾強的父母而言,怎麼做才可以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尊重孩子的選擇,多聽孩子的主見。

作為父母,我們要深深知道一個事實:從孩子誕生的一刻起,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獨立的思想。所以,教育孩子,我們擔任的只是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強迫者的角色,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父母的下一代。

逛街時,多問問孩子想買什麼,想吃什麼;遇到家庭問題時,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關乎孩子的抉擇時,多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多參與到決策中,而不是忽視孩子的主觀感受和意見。什麼都幫孩子做決定的話,會讓孩子失去主見,長大後只能成為無謂的個體,淹沒在茫茫的人海中而沒有閃光點。

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讓自己成為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從成年人的視角看孩子,以成年人的規則規範孩子,從而讓孩子失去童真,在小孩子的年齡裡成為不該成為的小大人。作為父母,我們都習慣了站在領導者的高度教訓孩子,卻不曾站在孩子的角度成為孩子,以孩子的心態教育孩子。

好的父母,在孩子眼裡,不是父母,而是朋友。在一檔節目中,李璐不小心弄傷了手,她還向自己的女兒撒嬌,女兒還說母親是個小孩子,把孩子當成大人,將自己當成孩子,放低自己的身段,是父母減少自己控制慾的重要方式,這樣做也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父母,更融洽和諧地與父母交流溝通。

在做好基本的安全保障下,多支援孩子冒險。

很多父母都生怕孩子受傷,這個不準孩子做,那個不準孩子做,說實話,我的孩子四歲就已經學會拿刀切牛排,但是估計很多父母都不會給那麼小的孩子拿刀吧,一開始孩子奶奶也反對孩子拿刀,覺得太危險了,但是還是在我的堅持下,孩子得以機會接觸刀,並很快學會了使用刀。

的確,我們拒絕孩子拿刀具等鋒利的工具,害怕孩子一時失手傷害到自己和他人,但是孩子是好奇心爆棚的,越不讓他碰的東西,他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去拿來玩,這樣不是更危險嗎?那還不如教會孩子如何使用這些危險工具,讓孩子真正知道這些工具的危險之處。

適當放手讓孩子多冒險,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可以讓孩子在冒險中獲得勇氣,從而轉化成學習上、生活上的大膽和勇於拼搏的精神,這樣就可以讓孩子脫去蛋殼,成為堅硬的石頭。

既不過於寵溺孩子,也不過於嚴厲要求孩子

過於寵溺或者過於嚴厲都是會讓孩子成為"蛋殼娃"的,作為父母,我們教育孩子的態度就要張弛有度,在做人原則與底線的問題上,必須要嚴格要求孩子,但是在生活小事上,可以允許孩子適當犯錯,處處嚴格要求孩子只會讓孩子畏首畏腦,不敢放手做事。

作為媽媽,我也和很多父母一樣深愛自己的孩子,總想著給孩子無微不至的寵愛和照顧,但是這恰恰是對孩子最不利的。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一份自由的小天地,也不要處處為孩子做好計劃和打算,多把主動權還給孩子。畢竟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雖然孩子還小,但是已經有著自己對於這個世界和個人的看法,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的意見,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膽說出來,支援和信任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自信獨立的人,每個人都不喜歡受到別人過度的控制,孩子也一樣,所以,控制慾強的父母要銘記: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大鬍子寶媽”專業唬娃火了,娃成功被嚇哭:俺是誰?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