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方法一:經常問孩子吃什麼,分自己一點可以嗎?

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正在吃東西,媽媽在旁邊跟給孩子撒嬌說:“寶寶,你在吃什麼,給我也吃一口好不好?”

有的時候孩子會馬上給,但有的時候孩子會猶豫,這個時候媽媽就會說:“咦,寶寶這麼小氣呀”

孩子聽了之後,會把食物分給媽媽,但是媽媽這個時候就會說:“媽媽不吃,就是看看你肯不肯給媽媽吃,我們家寶寶真棒,是個懂得分享的好孩子”

這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事情,覺得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玩笑,然後是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好方法。

可是孩子沒有這麼好的判斷力,他們會把這個東西當真,會然給孩子誤解大人只是想讓自己做出分享的動作,卻不是真的想要這個東西,這根本無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也容易讓孩子失去基本的判斷力。

方法二:這個椅子真壞,別哭,我幫你打他!

在日常生活中,活潑好動的孩子,經常會磕磕碰碰的,然後痛的哇哇大哭,有的家長看到了,就會趕緊將孩子摟進懷裡哄,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

經常會說:“寶寶,不哭哈,是誰撞到我們寶貝的,我幫你打它”。

說完之後為了哄孩子開心,去拍打撞到孩子的靜物。

家長可能沒有想過,其實是孩子自己撞了靜物,但是卻把錯誤全部歸結到靜物身上,這雖然能較好的哄孩子,但容易讓孩子養成遇到不痛快的事情就去遷怒他人的習慣,孩子學不會反省自己,也學不會寬容,甚至引導孩子以暴制暴的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撞的不是很嚴重,建議家長不用太過緊張,走過去溫柔的幫孩子揉一揉,然後告訴孩子:“沒事,揉揉就好了”。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一些,再跟孩子說:“**被你撞了,它也會疼,所以我們也幫它揉揉好不好?”

方法三: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兒的,我來教你

玩具是孩子童年必不可少的東西,但是孩子剛拿到一個玩具的時候,可能還不知道玩具的具體玩法,然後又很好奇,就這邊弄弄,那邊摸摸,這是孩子的一種探索方法。

但有的家長在旁邊看著就無法忍受,家長希望孩子能馬上學會怎麼玩兒,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就會上手教孩子怎麼正確的玩兒,對孩子說:“錯了錯了,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兒的,我教你”

你的本意是想讓孩子好好玩兒,但是你的一句錯了,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玩具就不是用來玩的?為什麼還要規定怎麼玩兒呢?

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且不受慣性思維的限制,如果讓孩子安靜認真的思考問題,孩子可能還能玩出新花樣,而且自己研究出來的比被人手把手教要更有成就感。

建議讓孩子儘量嘗試自己玩兒,等孩子主動找你幫助的時候,再給予幫助就好了,及時發現孩子方法錯了,也不要急於說你錯了,而應該委婉的說:“其實還可以這樣玩兒”,通過引起孩子興趣的方式來吸引孩子來用這種方式玩兒玩具。

方法四:媽媽不讓吃,我們偷偷吃

為了防止孩子蛀牙,媽媽們通常會規定孩子不能吃太多的糖果,但是爺爺奶奶寵愛孩子,會偷偷給孩子糖果,然後說:“媽媽不讓吃,我們可以偷偷的吃”,如果吃的時候被發現了,還會站出來袒護孩子。

對待孩子的教育,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致戰線,而且必須有一個人是有著絕對的主導權的。如果媽媽已經給孩子制定了規矩,那麼其他人最好不要輕易破壞,這樣不但教會孩子撒謊,而且也會對孩子自制力的培養造成影響。

建議如果孩子想要破壞媽媽定製的規則,爸爸或者爺爺奶奶不應該幫著一起破壞,而是溫柔的問孩子:“你問過媽媽了嗎?媽媽同意嗎?”來制止孩子。

如果孩子不依不饒,如果涉及到的問題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幫助孩子一起獲得媽媽的同意。

21

玩具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加油!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