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聚會,朋友在聊天過程中說起了他家孩子。事情發生的過程大概是這樣:在晚上他們吃飯的時候,寶寶因為不想覺得筷子很難使用,於是就準備下手去抓食物。孩子他爸看到之後,著急的對孩子說“要用筷子吃飯吶,不然筷子是用來幹啥的?只有多用了才能夠學會,用筷子吃飯”孩子聽了之後一臉委屈,眼淚在眼睛裡面打轉。

朋友看到之後趕忙安慰孩子:“爸爸不是故意吼你的,只是想要讓你注意衛生,我們繼續吃飯好不好”孩子他爸可能孩子還是不開心,就想要自己喂孩子吃飯。結果孩子根本就不領情。朋友說孩子經常會這樣,動不動就覺得自己特別的委屈。所以問我為什麼孩子會這麼的玻璃心?

“玻璃心”是指人的心理像玻璃一樣脆弱。稍不注意就會變得粉碎。現在孩子普遍的心理脆弱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一顆“玻璃心”說不得打不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其實家長們需要找到其中的原因,進行鍼對性的解決,而且也希望給孩子一些“逆向關懷”,不能總是“心太軟”。

孩子玻璃心,是什麼原因?

在孩子逐漸成長之後,就能夠明顯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表現,而且孩子的想象力會逐漸的豐富起來。有時候家長對孩子說一些嚴重的話語,就會讓孩子不開心。另外家長們對於孩子過多的保護,也會讓孩子們只能聽得進好話,一點批評也聽不進去。最後導致了孩子“玻璃心”。

1.家長過於的溺愛、包辦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到:你知不知道用什麼辦法能讓你的孩子得到痛苦?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不少的家庭對於孩子總是細緻入微的關懷。把孩子當做整個家庭的中心。無論孩子在生活當中想要做什麼,想要得到什麼,都會想盡一切辦法的滿足。特別是當一些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逐漸的讓孩子隨心所欲,想要得到什麼就有什麼。一旦讓孩子有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心裡面特別的難受,順子之後會產生過激的行為。

小軒現在已經上小學了,昨天在家裡面玩卡通車,看到爺爺坐在旁邊,直接就對爺爺說“給我倒一杯水來,我有一些渴了”爺爺對他說“你自己有手有腳,為什麼要讓我給你倒水?”雖然話是這麼說,但爺爺還是起身給小軒倒了一杯水。即使飲水機就在小軒旁邊不遠的地方。雖然家長在話語上總是說著孩子,卻還是在行為上慣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稍有不順心就想要離家出走,甚至產生自殘的行為。這都是因為生活當中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2.身邊人過分的誇獎

現在不少家長覺得需要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以為賞識教育就是不斷的誇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需要賞識,但是也並不是無條件的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誇獎。這些誇獎讓孩子聽習慣之後,就會聽不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一旦受到批評之後,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自己受不了。

鄰居家的小花就是這樣,作為家裡面唯一的孩子,所以無可厚非的受到了全家的寵愛。在生活當中,無論孩子做每一件事情,家長們立馬就會下一句提出表揚,這也讓孩子習慣了誇獎。有一天在學校裡受到了批評“你這道題做的方法是錯的,應該換一種方法”孩子聽了之後當場就哭了,讓老師也弄得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過分的表揚,其實有時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讓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感。

孩子脆弱、玻璃心,受到的傷害會更大

1.導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差

在家裡面的時候,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情,家長都是直接進行幫助,把孩子的事情進行了解決。結果孩子一旦外出之後,遇到事情就會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比如說如果孩子在家裡面吃飯,都需要家長去進行扶喂,那麼到了幼兒園之後,沒有家長對孩子進行幫助,孩子就不會自己吃飯。其實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希望家長從小就開始進行培養,這樣即使孩子一個人在外面,也不會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所以當孩子想要學習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們不要總是“放著,你不用管,讓我來弄就好”這種態度去對待孩子,應該讓孩子逐漸的自己培養一些能力。

在大學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女生。因為她是家裡面唯一的孩子,所以在生活當中,無論什麼事情都由家長來代替。即使到了大學,家長也是給她做了所有的整理之後才走的。一開始的時候,小姑娘的衣服總是換來換去,根本就沒有洗過。等到了一段時間之後,衣服沒有了。只好問其他人誰會洗衣服?那段時間全宿舍的人都在教他培養自我生存的能力。後來當他自己回想到這段時間的時候,自己也覺得十分的好笑。

2.孩子過於敏感的自尊

在家裡面,孩子總是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一直都能夠受到誇獎。所以到外面的時候也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受到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時,可能其他人說者無心,但是孩子卻記在了心裡,覺得自己十分的委屈,在一瞬間可能會情緒爆發。

閨蜜家的小云,有一天從幼兒園回來之後,閨蜜忙著給孩子做飯。看到孩子的玩具四處擺放,就讓孩子自己先收拾一下。結果等閨蜜從廚房出來之後,就看到孩子坐在地上哭。等他問孩子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孩子才告訴她,自己在學校的時候,其他人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自己卻沒有受到,回家之後還被閨蜜罵。就覺得自己已經不被其他人喜歡了。從這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敏感。

3.孩子不敢嘗試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是會接觸到新鮮的事物。但是因為孩子有一顆玻璃心,害怕自己學不會新鮮的事物,害怕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經歷失敗,害怕自己在學習新鮮事物當中經歷打擊。所以即使他對這個新鮮事物很好奇,他也不會輕易的去嘗試,因為擔心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經歷失敗。

很多時候孩子都會遇到一些新鮮事物,比如學習滑雪,孩子可能一開始都不知道雪橇要怎麼使用,但是因為害怕嘗試失敗,所以根本就不會去嘗試,而這時,孩子很可能喪失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脆弱、玻璃心的孩子需要“逆向關懷”

什麼是逆向關懷?

逆向關懷起先源自一種動物保護。早期在美國的動物園,裡面有一個鹿苑。因為當中的錄取門不再為食物所煩惱。所以也逐漸忘記了奔跑。因此陸群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得到了大量的繁殖。然而經歷過繁殖之後,鹿苑裡面的鹿群卻有很多都患上了疾病,有很多都異常的虛弱。甚至達到了瀕臨滅絕的危機。這個時候有一位管理人建議,在鹿苑裡面引進幾頭惡狼。之後他們發現鹿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不少。鹿苑裡面因為餓狼的存在,迫使陸群不斷的奔跑,而病弱者被餓狼捕捉。所以留下來的鹿群越發的強壯。後來人們將這種奇特的動物“保護”稱為“逆向關懷”。

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也不能總是“心太軟”,有時候也需要讓孩子感受“逆向關懷”,讓孩子們能夠自己也能經歷風雨。

1.讓孩子經歷挫折

著名拳王鄒市明從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吃虧要趁早,讓孩子自己摔倒了能夠自己爬起來,讓孩子對於自己的選擇堅持下去。所以軒軒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總是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就算被打倒了,也能夠重新站起來。鄒世明認為,人最不應該有的就是玻璃心,因為一旦碎了,就很難拼接起來。

孩子如果一味的在家庭的保護當中,不選擇面對外界的挫折。剛經歷到一定的打擊之後,孩子就很難再站起來。因此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培養抗打擊能力。告訴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並且有的時候需要孩子自己面對獨立的成長。

在奧斯卡短片《鷸》中,小鷸總是等待著媽媽捕食回來餵養自己,當媽媽鼓勵自己外出捕食時,小鷸總是逃避。最後一場海浪讓小鷸成為了落湯鳥,還害怕水。但是媽媽還是鼓勵小鷸自己出去覓食,最後小鷸不僅能夠自己去覓食,而且能夠克服對水的恐懼。這其中就表現出來,鳥媽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也因為愛孩子,所以鼓勵孩子自己學會獨立。

家長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如說在家裡面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碗筷,寫完作業之後自己整理書包等等,從生活的點滴當中,讓孩子學會自己成長。自然孩子也能夠獲得自己的獨立能力。

2.表揚和批評要有度

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和批評。當孩子做成了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簡單的誇獎孩子“你很聰明”,應該從細節上誇獎孩子的能力。當孩子經歷失敗的時候,能夠讓孩子勇敢的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並且不懼怕挫折,否定自己。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應該主動的指出孩子的錯誤點。並且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批評。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本身,鼓勵孩子進行改正,並且最終獲得成功。

當孩子有一顆“玻璃心”的時候,就需要家長們有一顆“狠心”,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的成長為一顆擁有強大內心的人。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原因,很多家長都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