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中的一部分人一定聽自己家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媽媽,老師不喜歡我。”家長們也有不同的回答,而看似簡單地回答,其實是有技巧的這決定了孩子是否自信,自尊。那麼家長們又該怎樣巧妙的回答呢?
一
也許老師不喜歡只是出於感情
老師也是人,正常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慾,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喜好。我們應該理解孩子想獲得老師認可的心情,也應該理解老師有自己的喜好和行事作風。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的情感偏好問題,我們不妨試著幫孩子做一下分析:
1、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偏好
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你有很多同學,你對他們也不是一樣喜歡,有些更喜歡,有些不喜歡,甚至討厭,你的老師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她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喜好。但是老師們都具有極高的職業道德,所以是不會因此而區別對待學生的。
2. 可以爭取讓老師喜歡你
只要你聽話不調皮,沒有不良習慣和行為。只要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不懂得問題虛心求教,友好同學。喜歡和老師交流,性格開朗,不跟老師對著幹,老師就會喜歡你。
其實老師們大多是喜歡孩子的,正如一位老師所說的,真的做到隨心、隨性就好。
3. 實在不喜歡,也沒關係
也許有的孩子會問:如果我照做了,老師孩子不喜歡我怎麼辦?
也許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如果老師真的不那麼喜歡你,也沒關係。因為誰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做到讓所有人滿意。不要因為別人不喜歡,就自己傷心難過。人可以追求完美,但是要接受結果的不完美。所以,更不要為了獲得別人喜歡,做一些自己不願意、自己認為錯的、甚至傷害自己的事情。
做好自己,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二
如果不喜歡變成行為
父母嘗試跟老師了解,為了避免衝突,父母們可以間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樣”,“有沒有給老師帶來麻煩呀”,“老師你覺得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迫切提高的”……父母們注意的是,“首因效應”導致老師對某個孩子的偏見是常態,即一些老師會因為不喜歡某個孩子的相貌而產生厭惡之情,繼而以不友善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方面的原因,家長們常常難以知曉,老師也不會說出來,所以當家長髮現老師毫無理由地討厭孩子,便要以積極心態引導孩子。
同時要安慰自己的孩子,同時讓孩子自己學會判斷。
小孩子的是非概念和道德標準是由大人建立的,因此做事總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認可。你會自然地認為大人表揚的就是對的,而批評的就是錯的。
但是隨著你的長大,你已經開始發現大人也會做錯事,這時你就開始有了獨立判斷的能力。
人不可能沒缺點,而且自己的缺點自己比較難看到,當別人給你指出缺點時,這是善意的批評,你應該感謝並虛心接受。但如果有人無事生非地指責你,這就是惡意打擊。
你一定要分清什麼是善意的批評,什麼是惡意的打擊。這樣批評就會幫你進步,而打擊也不會傷害你,反而會使你堅強。”
三
可能不喜歡還是個誤會
當然,也不一定真的是老師不喜歡孩子,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聊多一些,會發現孩子口中的“不喜歡”,可能還是個小小的誤會。
當孩子說“老師不喜歡我”時,我們千萬不可以也著急得不行,立刻質問孩子,是不是做錯什麼惹老師生氣了?甚至跑去質問老師,為什麼獨獨針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可能會讓原本的誤會成真——老師真的不喜歡孩子了
明智的溝通方式是:
開頭先說,“我這次拜訪的是因為有一個難題。希望您能幫助我了解為什麼孩子會擔心您不喜歡TA。”
然後再告訴老師,孩子在什麼時候說了什麼,越具體越好,儘量用孩子原話複述。
這樣的表述方式沒有攻擊性,會讓老師卸下心防,認為你是支援TA的工作的,並願意一起尋找答案。
所以一定要反覆表明,你只是想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教師是崇高的職業,我們相信絕大部分老師都很愛孩子、也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所以在溝通之前,提醒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能憑著孩子回家後的一面之詞,就認為老師或學校處理不當。畢竟孩子還小,很多真正對他們有利的事情,他們不能完全理解。
也有很大的可能,對於老師來說,所謂的“不喜歡”,其實就是重視。
孩子被批評,其實是值得開心的事,說明了老師重視孩子,希望自己的嚴格,能夠換來孩子的更好成長。
在老師眼中,不同孩子就如同不同的璞玉,需要不同程度的雕琢。底子越好的“璞玉”,往往會得到更精心的雕琢,因為老師希望把“它”打造得更完美。
最後,當孩子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時,不妨當做一個教育契機。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沒有受到明顯的負面影響,在徵求孩子的意見後,孩子也不需要父母干涉,那麼便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衝突,因為這也是在鍛鍊一種交際技能。
也希望每天晚上,除了輔導作業的“吼”,家長們可以花上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吧,了解他的內心想法,才有機會站在他的身邊幫他跨過困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