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媽媽都會變得很煩躁,尤其是看到孩子做一些自己反感事情的時候,這個狀態就會更加明顯體現出來。
能不能好好吃頓飯?媽媽從小明出生開始,便辭去了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在家裡全心全意地照顧小明,尤其是一日三餐成為了生活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媽媽看來,小明就是自己的“小冤家”,簡直讓媽媽操碎了心。
小明有個特別不好的習慣,每次吃飯的時候都喜歡大口大口地往嘴裡塞飯,然後塞不下了再吐出來。
媽媽每次都讓小明弄得沒有了食慾。所以每當這個時候,媽媽總是特別粗暴地拍掉小明的手,並且制止他這樣吞飯的行為。
但無論媽媽怎麼制止,小明好像都改不掉這個壞習慣。後來為了讓小明好好吃飯,媽媽便開始給小明餵飯,這樣至少小明不會再胡亂塞飯,然後再吐出來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同樣的煩惱,但其實往嘴裡塞東西的孩子不只小明一人,很多的孩子都會出現這個狀態。
往嘴裡塞東西的原因在孩子3歲左右特別容易出現“往嘴裡塞東西”的現象。很多媽媽抱怨說孩子喜歡亂吃東西,有時候真的擔心孩子吃到一些不該吃的東西,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保不齊會出現危險。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一種病態表現,也不是孩子的壞習慣。
在《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一書中提到了口腔敏感期的概念,其中就包括孩子從出生開始會通過聽、視、味、觸來感受和了解新鮮事物。
其中在孩子熟悉的環境下,孩子最早使用的感覺器官就是口,口變成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大門。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會通過這個大門來認知一切,所以他會把身邊所有的東西,都通過口去嘗一嘗。
教育專家說過:
“2歲的寶寶通過用嘴去感受世界,是屬於他們的一種途徑,也是他們自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不能陪伴孩子順利度過,而強行制止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大腦以及感知方面,延遲發育或者是發育缺陷。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1、 陪伴;
在孩子口腔敏感期,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指責。孩子的求知慾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他們想要得到更多,探索更多。如果這個時候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就只能通過自己的途徑來尋找答案。
2、 滿足;
孩子敏感期,家長還要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並且給予認同。一般情況下家長可以買一些安全、健康的物品,讓孩子在無害的情況下啃食這些東西,從而達到滿足。
3、 認同;
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其實是渴望得到家長認同,所以無需制止。只需要保證讓孩子在安全的狀態下,充分的去用口體驗新鮮事物即可,從而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成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