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週末,帶著孩子去好友芳芳家裡玩。看到芳芳的狀態,莫名有些心酸。芳芳是一個全職太太,每天的生活,除了孩子,還是孩子。

芳芳的孩子兩歲半,孩子吃飯、玩玩具、上廁所事事都要依賴她,她也全部包辦,完全沒有要求孩子獨立完成的意思。

芳芳的生活只有孩子,沒有自己。她向我抱怨,老公每天不是應酬就是加班,從來沒有時間管孩子,她經常半夜抱著孩子崩潰大哭。

芳芳面臨的問題,也是大多數全職媽媽的問題,所有精力和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生活,身心疲憊。

任何事物的背後,都有其原因。其實,類似芳芳的全職媽媽們,是否應該反思,造成這樣的局面,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中有這樣一段話: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思是說,遇到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媽媽們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孩子身上,弄得自己身心疲憊,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疼愛孩子沒有錯,養育孩子是每個家長的義務,但我們不該為了孩子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不該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人生。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最好的狀態是相互成就。

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他們有足夠的力量成長。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時刻準備著將他們解救於水火之中。而是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注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保護、幫助、指導孩子也是做父母的職責,但是如果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你脆弱的神經,你的生活徹底被孩子佔據,那說明你已被你的孩子“綁架”。

媽媽完全以孩子為中心,並不是好事。於孩子而言,可能是一種負擔,對媽媽而言,把所有心思放可能會讓自己對孩子的愛變得偏執和瘋狂。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述了五個關於母親如何教育孩子的故事。在其中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中,小偉媽媽遭遇丈夫出軌、工作失意、離婚一系列糟糕的事情後,她把兒子小偉當成自己唯一的希望。

可是,有一天,她發現兒子不再像往常那麼聽話,為了參加畢業旅行,竟然對她撒謊。小偉覺得媽媽很過分,居然不讓自己參加畢業旅行。兩人的關係一度陷入僵局。

吵架後,小偉每天都重複同樣的生活。

原來,媽媽拿到一個可以控制孩子時間的遙控器,只要小偉有做得讓她不滿意的地方,她就會選擇時間倒流,直到小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止。

媽媽的愛變得多瘋狂和不可理喻,讓小偉崩潰,甚至試圖多次自殺。

這就是一個媽媽把全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結果。雖說電視劇有些誇張的成分,但總是能給我們啟發,讓我們反思。

養育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你對孩子過度關心、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了豐滿的羽翼,終將會被孩子綁架。

溺愛的養育方式是一種惡性迴圈,你越過度保護,孩子越依賴你,你投入的也變得更多,慢慢的,你會覺得越養越艱難。

正如印度電影《起跑線》中,女主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外出之前,女主幫女兒噴防蚊液、塗防晒霜。

明明室外溫度很高,女主還要給女兒穿薄羽絨服、戴頭盔。即使不在女兒身邊,她也會嚴格交代傭人諸如幾點吃東西,幾點洗澡,看電視不能超過30分鐘等事項。

女主怕女兒被蚊子叮咬,怕女兒被晒黑,怕女兒感冒,怕女兒摔跤,怕女兒沾染細菌……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一書裡說,這樣的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課,隨時準備俯衝下來,解救孩子於“水深火熱”之中,有人給這類家長取了個形象的綽號——“直升機型父母”。

這本書將家長過分干涉孩子成長的行為稱為“過度養育”。習慣“過度養育”的家長經常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她們眼裡只有孩子,她們總是擔心孩子會出事、會犯錯,任何風吹草動就首當其衝為孩子遮風擋雨保駕護航。

那麼,想要不被孩子綁架,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一)試著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昨天,帶女兒逛超市,看到這樣的一幕。一個六歲小男孩在地上打滾哭鬧,吵著讓他媽媽變形金剛。媽媽勸說,“昨天剛給你買了一個,買回家就扔在那兒不玩了,今天咱們不買,回去玩,好不好,乖。”

說完,小男孩哭得更厲害,引來不少人的目光。媽媽只好妥協,小男孩立馬從地上爬了起來,拿著變形金剛高高興興離開。

現在這樣的媽媽不在少數,剛開始她們可能很有原則,但如果孩子持續哭鬧,她們就會妥協。

媽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抱起來,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明確告訴孩子再怎麼哭鬧也不會妥協,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會因為他們的負面情緒妥協。

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的,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

我們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讓孩子體會被拒絕、不被滿足、遇到不一樣的對待方式,可鍛鍊孩子理解他人、接納現實、適應當下、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他便不會再來“麻煩”你

青青媽媽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一歲多時,要去玩衣櫃門、臥室門時,她會把孩子的手放到門縫邊,故意關門讓孩子感受手被夾、疼痛的感覺,接著再告訴孩子門縫的危險。孩子便知道,哦,手不能放在那個地方。

曾看過一個視訊,國外一個一歲半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脫掉睡衣、自己爬進浴缸洗澡、洗頭、刷牙、把衣服放進洗衣機、自己吃早餐、自覺練習特長、給寵物狗餵飯、扔垃圾、晚上睡覺自己換衣服。

無論是青青媽媽、國外小寶寶的媽媽,她們教會孩子獨立,讓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孩子越長大,她們越能讓自己“置身事外”。

很多媽媽在剛開始可能很有耐心,一遍一遍給孩子重複示範,教孩子如何說話、如何走路,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問題越來越多、困難越來越多,媽媽們總是忍不住替孩子代勞,久而久之成了一個“包辦媽媽”。

(三)不要把孩子的人生,當成你自己的人生

你有你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你無法代孩子過一生。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是最重要的,這樣對孩子也更好。

豆豆媽媽自從有了孩子,孩子成了她的全部,她捨棄自己的興趣愛好、休閒活動、朋友聚會,只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理想中的優秀孩子。

豆豆媽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養育孩子身上,像個陀螺不停轉動,只有睡著的時間才屬於她自己。

孩子終將會慢慢長大,擁有自己的生活,媽媽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會適當放手,做好監督、指導的“旁觀者”角色就好。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人都著急成功,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功,媽媽給孩子報外語、繪畫、鋼琴培訓班,想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以至於媽媽們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

很多媽媽太著急,著急讓孩子懂事,著急讓孩子提升學習成績,著急讓孩子出類拔萃,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就會對孩子很失望,孩子也會深受打擊。

每一個媽媽都竭盡所能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未來,都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庇護下健康、快樂成長。太多的給予和庇護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豐滿羽翼的機會,還會讓自己陷入泥潭。

《讓孩子成才的祕密》這本書告訴我們:家長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能形成良性的親子互動,打造和諧的親子關係。儘早從孩子的“綁架”中解脫出來意味著我們和孩子都能更好的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要忘記我們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妻子和媽媽。

願我的文字溫暖你。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脾氣大,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爆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