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小時候形成的性格,將會在成長以後影響孩子的一生,孕育孩子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不要因為一丁點小事就倍感受挫,要有不卑不亢的自尊,才能更多地立足於社會。
就在前不久,網上有這樣一個新聞廣受關注,那就是一位女生的媽媽職業是清潔工,每天媽媽都很早地起來掃地,辛勤地工作確保周邊環境整潔。有一天,恰巧是這位女生的學校舉辦運動會,在運動會的時候媽媽被分配來掃地清潔操場,女生陪伴在媽媽身邊,路過的一些同學就開始指手畫腳,充滿諷刺地嘲笑:“呦,快看,你媽媽原來是掃垃圾的呀!”
面對這樣的嘲笑,女生沒有感到自卑,而是非常有自信地回懟:“我媽媽不掃地,學校的操場會每天都這麼幹淨嗎?”這個事件引起網友們的關注,大家紛紛為女生點贊,這樣自尊自信的女生值得被欣賞和鼓勵。
同時,這件事也引發許多家長的思考,到底一個孩子的自尊是如何形成的,取決於父母的工作,經濟水平等原因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個孩子的自尊心究竟從何而來?
心理學家羅傑斯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自尊是對自我概念評價的總和。也就是說,孩子的自尊是來源於他們本身對自己的認可接納程度,他們能否喜歡自己,並且認可自己,從方方面面上承認自我,是形成自尊來源的重要因素
每個人都會渴望獲得別人的讚賞和尊重,如果一個人很有錢也擁有大量的好朋友,但是身邊的人卻對他不管不顧,無視其所擁有的一切,那麼,他就無法實現內心的滿足,就會感到自卑,有強烈的挫敗感。
馬斯洛表明人的自尊是一種高階的心理需求,只有當人的成就,優勢,名譽,支配地位等慾望被滿足時,才能感受到強烈自尊!因此,如果孩子經常習慣性地被讚賞將會洋洋得意,自尊心就更強一些。
孩子的自尊體系形成中包含了自愛,自信,自我觀。一個自愛的孩子能夠在遇見困難的時候尊重和善待自己,而相反的孩子不自愛,被會做出一些愚蠢到傷害自己的行為。
自信的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出更加積極向上有活力,能夠在學校展現出自己的優勢,能夠落落大方地跟同學相處,能夠接納自己並且熱愛生活。
自我觀也就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一個孩子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優秀的,身上沒有一點閃光點,那麼孩子就會更加地自卑和懦弱,表現出極其不自信和無法改變自己的糟糕現狀。
孩子的原生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到孩子自尊的形成,假設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處於一個不夠善意的家庭,家長每天都說著“你真笨”、“你太不爭氣了!”、“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等話語,那麼,孩子接收到的都是負面情緒,又怎麼可能成為一個自尊自愛自信的孩子呢?
另外,除了家庭環境外,孩子所處的社會氛圍也很重要,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孩子接觸的人事物都不同,這個社會是如何看待孩子,培養孩子的也會影響孩子自尊的形成。比如,老一輩的社會觀念重男輕女,傳承下來濃厚的歧視氛圍,就會讓身處社會的女孩漸漸地看清自己,愈發自信。
▶▶培養孩子的自尊體系,家長應該如何做?
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上心,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過度關注了,孩子從小到大都活在爸媽的關懷與照顧下,完全沒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等。
家長過分關注孩子限制了孩子的成長,讓他們成為了溫室花朵,接觸的人事物越來越少,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少,很難擁有自尊,根本不懂得何為自尊。
家長要放手,發掘孩子身上具備的閃光點,然後揚長避短,引導孩子參與更多趣味的活動,不要孩子做一點稍微有挑戰和難度的事情就說“不行,這太危險了”、“不行,孩子玩這個會受傷的!”之類的話
任何孩子都渴望獲取家長的信任,家長要充分地信任孩子,不要孩子一犯錯就去責罵,毫無緣由就去質問孩子,這樣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其失望和無助。
比如,鄰居家的小雨一回到家就發現家中菜盤摔碎了,滿地都是碎渣子,特別地髒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是年幼的女兒乾的,內心非常地氣憤不已,但是她沒有立馬去責罵女兒,而是與女兒對視了一下,然後就默默地把垃圾收拾了,並且一天都沒有多說什麼!第二天,女兒主動找到小雨認錯,她知道媽媽沒有罵她是希望她能夠做到主動承認錯誤!
明智的家長不會用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給孩子一個眼神,一個提醒,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讓孩子形成自我思考的能力,有選擇地去處理這件事,不能過度表揚或責罵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可以形成可控的自我價值,要懂得正確認識自己!
一個有愛的家庭才能孕育出一個懂得自尊自愛的孩子。父母之間的感情和睦,關係融洽,能夠相互扶持和照顧對方,那麼在這樣溫暖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自然也會散發出溫暖的氣質,能夠給人帶來樂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相反,如果一個家中父母之間經常因為一丁點小事就吵架,兩個人動不動就冷戰,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會變得性格更加地叛逆和不懂事,父母之間都相互不尊重對方了,孩子又怎麼可能學得會自尊和尊重他人呢?
在生活中孩子最不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家長把自己當做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沒有給予平等的地位,不能夠平等地對話。
一位寶媽帶孩子去逛街,街上車水馬龍,人潮湧動,熱鬧非凡,寶媽興奮不已就拉著孩子擠進了人群去看熱鬧,非常開心地說著:“寶貝快看,這邊有活動,很有趣的!哈哈”
原以為孩子會和自己一樣開心,但沒想到孩子“譁”地一下就哭了出來。寶媽一臉不解,這明明是很有趣的活動,孩子不喜歡嗎?怎麼突然哭了,直到她蹲下來詢問孩子時超前一看,寶媽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矮小,根本看不到活動,看到的都是各種各樣擁擠的大腿。
正如故事中的寶媽一樣,家長很多時候沒辦法去理解孩子,讓孩子受到了委屈。要培養孩子自尊,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需要家長有共情心理,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能夠用孩子的想法去解決問題,要與孩子平等地對話,尊重他們的想法!
只有給予孩子等同於成人一般的平等對話權利,孩子的話語才能傳達進家長的內心,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引導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