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著閨女上舞蹈課,碰到一位家長,滿臉愁容地坐在角落裡。
跟她說了幾句話,她慢慢開啟心扉,她那個上初中的兒子成績不好,班上倒數第五名,不願意上學了。有天對她說,“媽媽,你放棄我吧!還有妹妹呢!你好好培養妹妹吧!”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這位母親心在滴血。
另一位母親講起來,她親戚的女兒對爸爸說,“爸爸,我要離家出走,請你不要找我,我手機裡面有錢,你要是來找我,我寧願服毒。”
不知道這些孩子經歷了什麼!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對自己如此絕望。
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叛逆,家長痛苦,其實孩子內心也是非常痛苦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去開啟孩子的心結,走進孩子的內心,營造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
一、孩子的問題其實出在父母身上“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出在父母身上。長達十幾年的相處,父母會不經意將日常習慣、思維方式、心態傳遞給孩子。
所以孩子其實是父母的影印件,如果影印件出了問題,那麼問題肯定出在原件上。
你說孩子不愛學習,那麼你有堅持學習嗎?是一下班就在麻將桌上,還是窩在沙發裡刷手機。
你說孩子心態不好,那麼你是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苛責孩子?從來沒有用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你說孩子老是喜歡拖延,不愛幹家務,那麼你是不是事事包辦,沒有給過孩子成長的機會呢?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武志紅給出的建議是:1.不要渴望徹底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態,只要守住底線“好好學習,不做壞事!”
2.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很正常,這是青春期發展的特點。
3.尊重孩子的叛逆,放手讓他們去發展,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叛逆行為會減半。
4.豐富自己的生活,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和伴侶身上。
二、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你想要更加了解孩子,可以參考《看見孩子,看見自己》這本書,《看見孩子,看見自己》這本書的作者是A.H.布拉夫曼,他有著兒童與心理學諮詢50年之久的經驗。
他通過書中的案例告訴我們,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理解,那麼這些情緒就會轉化為身體的問題。如果父母能夠理解他們的焦慮,說出他們的感受,那麼孩子的“問題”也會慢慢被看到。
二胎到來之後,我們家大寶有段時間表現得特別異常,每天早上不肯去上幼兒園,就算去上幼兒園也會哭鬧很久。起初,我們根本沒太在意,一味地強迫她去,有時候直接扛著去。可是情況並沒有好轉。
我慢慢得意識到,可能是老二得到來,讓大寶感覺不被愛了,她只能通過哭鬧的方式獲取爸爸媽媽得注意力。
後來,每次她哭鬧的時候,我就靜靜地陪伴著她,如果我實在控制不住,我會暫時走開,不和孩子產生正面衝突。慢慢地她感覺到媽媽是在無條件的愛她,不會因為她哭鬧而不理解她,忽視她,她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地多起來了。
當我每次準確地說出她的感受,她哇地一聲哭出來,我就知道,這個時候她就已經被理解了。她的情緒也得到釋放了。
只有我們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會信任我們,並且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建立在父母無條件的愛上。當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的時候,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充滿信心,並且心裡充滿Sunny。即便是遇到挫折,他也能勇敢地跨過去。
當孩子足夠信任你的時候,你再去幫孩子培養習慣就輕而易舉了。
三、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參考《正面管教魔法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艾米.麥克瑞迪,她是早教專家,是美國正面管教育兒機構的創始人,也是正面管教理念的發起人之一。這本書就是手把手教我們,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一哭鬧,你就忍不住乖乖順從!
如果你的孩子家務活從來不幫忙,並且理所當然地認為家裡的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的。
如果你在輔導作業的時候焦頭爛額。
如果你的孩子丟三落四。
如果你想糾正你的孩子的,那麼你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中介紹的32個良好行為養成術,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想要獲得掌控力的家長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
書中讓我覺得受益匪淺的一點就是“身心靈時間”,所謂的身心靈時間,就是每天花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全身心的陪伴孩子。這種高品質的陪伴要勝過全天候的低品質的陪伴。所謂低品質的陪伴就是,每天拿個手機或者放開電視給孩子看。哪怕父母24小時都在身邊。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遠不及那些每天只獲得15分鐘高品質陪伴的孩子。
哪怕你的孩子二十歲,你也可以嘗試一些方法,去增進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每一個孩子都不應該被放棄。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