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養娃就像西天取經,一路會遇到各種問題,經歷完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而在養娃這條升級打怪路上,有一個讓爸爸媽媽“聞風喪膽”的劫難就是“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 。
這個時期的寶寶,彷彿觸發了某種特定的開關,一夜之間,就能從乖巧軟萌的天使寶寶,一下子變成動不動就哭天喊地,接連崩潰,對爸爸媽媽一切都說“不”的惡魔寶寶,
這個時期的寶寶是這樣的 ↓ ↓ ↓ ↓ ↓
吃飯:
小餅乾如果稍微碎了一點就覺得已經不完美了,必須要粘起來拼好才是完整的!
吃個香蕉,如果你給他剝好是不行的,香蕉必須是完整的,剝好的不吃!
果汁倒好了是不喝的,必須當著他的面倒才可以!
穿衣:
喜歡一件衣服,一定要一直穿,髒了也不脫下來!
非要穿兩隻不一樣的鞋子才肯出門,攔都攔不住!
不僅決定自己的衣服,還要媽媽也穿指定的衣服,不然就哭 !
日常:
如果門鈴響了,必須他去開門,媽媽要是不小心開門了,那就得關上重開一遍!
不能隨便收拾他的玩具,因為那是他特意擺好的!動了就是“毀壞”了他的藝術作品!
開空調,“滴”的那一聲一定得是他按響的,不然只能重開!
看完這些,媽媽們是不是想抱頭痛哭,感嘆早教君太懂你們了~
抱怨過後,我們更應該反思,為什麼寶寶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一生氣就大哭咆哮?
為什麼terrible two 這麼可怕?
難道寶寶真的是小惡魔麼?!每次普及terrible two 概念時,總會有老人家過來跟我說,以前也沒見這麼不聽話的,現在的人養孩子怎麼這麼多事兒?還自己造詞兒?
其實Terrible two 還真不是現代父母瞎歸納的!
教育家蒙臺梭利將0-6歲稱為“創造的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對性格的發展非常重要,兒童需要接觸各種不同的東西,通過模仿成人為自己參與周圍活動做準備,探索能力和性格上的獨立性。
而重要的是,出生後的2-3年兒童所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而兒童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都是成年人對嬰兒的一些錯誤做法造成的。
目前隨著孩子的養育環境變得更好,terrible 2也常常早於兩歲就到來了。
孩子在1歲以前會以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一直到1歲多(15個月)才慢慢發展出自我意識,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對這個發現,他會有兩種混合的心理反應。
一種是焦慮:和媽媽分離成兩個不同個體的焦慮。
另一種心理是對自己感到驕傲:學會走路,讓他的活動空間變高,變廣;智力發展上的渴求,讓他會想去探索周圍的環境。
但他又還未完全發展到足夠的智力和行為能力,來幫助自己做安全和對錯是非的判斷,常常惹得父母又驚又怕,又氣又惱。 這時候,孩子會用明確的態度和對抗行為告訴大人:我不是全部從屬他人的,自己的事情我想自己做。 漸漸地,他知道了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而哪些事情是“別人讓我做的”,他想頑強地表現自己的意志,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規範相牴觸,從而導致反抗行為的產生。
另一方面,2—3歲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飛速的進步,但是在許多方面發展不成熟。 如情緒的控制能力弱,一旦他感到不滿。就會以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吵嚷、哭鬧等,往往被大人認為是故意作對。 其實孩子無非是忠實於自己的意願,而不是故意搗蛋。由於思維發展的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還不高,他常常只有直截了當地說“不”,而不是採用更合理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要求。 他真的不是不乖,反而是因為太聰明了。
知道這一點的大人們應該為孩子的成長而感到高興,而不是一味地因為孩子無法順從自己的意思而發怒。
這個階段對於年輕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抓住機會,培養好習慣,從下面這幾點做起! ↓ ↓ ↓ ↓ ↓
1. 一起進行情緒管理家長要和孩子一起進行情緒管理,不能孩子一哭,家長也開始慌張,孩子大聲叫,家長也開始咆哮。不管孩子哭得多麼的崩潰,都要用平穩的語氣跟她說話,嘗試理解孩子為什麼哭。
有時候可以把他的需求說出來:
“為什麼哭,好好和媽媽說,你大哭我聽不懂的”
“是不是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拿不到?”
“是不是想先洗手再吃飯?”
“是不是因為沒有自己關水龍頭而是媽媽幫你關的?”
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平靜下來,試著抱著她,摸摸她,跟她說“媽媽知道你著急,不用著急,我們慢慢說,慢慢來”。
雖然這個階段孩子可能不會表達,但是基本能理解大人說的語言了。
2. 不要只出“判斷題”不讓孩子只能回答“是”或者“不”,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對什麼都會說“不”,這個時期他們會有種種叛逆行為,以此來表達“我不一樣”,爸媽識別這個訊號也不用緊張,要認識到這是孩子的成長,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爸爸媽媽說話可以換種方式,比如要吃飯了,不要問孩子“寶寶餓了麼?要不要吃飯飯啊?”,可以改成,“寶寶開飯啦,我們比比誰先到座位上”。
3. 利用孩子“莫名其妙”的秩序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有自己“莫名其妙”的規矩,寶寶自我意識萌芽之後,構建自己內在秩序的同時,也對外在秩序有一定要求,這時如果阻止,會讓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相反,合理利用孩子的“秩序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比如我們可以說“寶寶的衣服自己穿,我家寶寶長大啦” “我們一起吧玩具收好吧,寶寶你看怎麼放?”
這樣子讓孩子慢慢明白,自我意識和周遭環境的界限,哪些是“規矩”應該遵守。
4. 寶寶發脾氣時鼓勵引導很多家長一遇到寶寶發脾氣,在地上撒潑打滾,大哭大叫就束手無策,只能不停的強調“別哭了” “別鬧了”,但其實家長忽略了,當孩子發脾氣時,恰恰是孩子認清情緒的絕佳時機。
當孩子再次發脾氣時,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換種方式,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比如“媽媽知道你難過了,有什麼不高興的說出來好麼?”這樣漸漸的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讓孩子不再大哭大鬧,正確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反正總之,經歷“terrible two”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忍者神功”,每次看到孩子,都在心中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不要小看一個2歲的孩子,她對危險、冷暖、餓飽完全有清楚的認識。
如果沒有辦法順利幫助孩子度過Terrible 2,也會很大程度地延續這種叛逆,直到青春期的再次爆發。相信我,也相信孩子,Terrible 2就遠沒有你所以為的那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