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美國的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經講述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帶著自己的女兒在院子裡拔草,然而5歲的女兒本就是愛玩的年齡,於是一邊拔草一邊玩耍,而塞利格曼對於孩子的舉動表示非常不滿,於是便將女兒罵了一通,並且數落出女兒許多的壞習慣。但是女兒的一句話,讓塞利格曼反思了很久。“爸爸,就算我將所有的缺點都改正,那也只是一個沒有缺點的孩子而已。但是我依舊沒有優點,您為什麼不仔細觀察我的長處呢?”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和塞利格曼的做法是一樣的,都是在意孩子的缺點比較多。雖然說,作為家長在意孩子的缺點是沒有錯的,但是隻是一味的在意孩子的缺點,一味的數落孩子的缺點,那就不是正確的行為了。

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關注孩子的缺點呢?因為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為人中龍鳳,但是他們忘記了什麼叫做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成功學中其實存在著一句話:改變缺點並不會使人成功,發揮優點才可以使人成功。

家長習慣性關注孩子缺點,為什麼?

其實這種現象叫做“負面偏見”,意思就是:比起正面的資訊,人們往往對於負面的資訊更為敏感。負面資訊還會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負面資訊的影響下,人們的評價會變得更加突出負面。就譬如,孩子在考試中一共考了五門功課,其它四門功課的考試成績都是90分以上,而唯獨只有一門學科的考試成績為50分,很多家長都會將所有的注意集中在50分的學科成績上。

但是如果按照學科分佈的比例來算的話,每門學科平均佔量都是20%,而考的最差的那一個學科,卻往往會收穫80%的關注度。

一個孩子可以存在很多個缺點,但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每一個缺點都存在同樣的期望,那就是改正。同樣,孩子的優點也需要家長的引導才能得到強化,可是家長往往都會忽略孩子在某一些方面的潛能,選擇性的注意一些家長在意的環節,也就是更為注意孩子的缺點。

何為“優勢效應”

美國有一家大型的調查公司,名字叫做蓋洛普,這家公司在對照過大量的成功案例之後發現,成功者都存在這一個特點,那就是揚長避短。每個人都有這不同的性格特點,有的人是善於和別人交往、有的人是善於取悅對方、有的人則是適合做領帥,這樣的性格特點必定要在適合自己的工作上才能發揮,如果沒有在適合自己的地方,那也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必定會離成功越來越遠。明確自己的優勢,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如何才能獲得成功,這就是“優勢效應”。而孩子也存在著不同性格,不同性格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興趣愛好的優勢。

通過探索兒童的核心優勢和區分優勢型別,培養孩子技能也會變成一件輕鬆的事情。當然,還是會有很多家長都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學業上,很多父母都認為,只有孩子的成績好才能有出路,但是家長們不知道,孩子並不是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改好學習的。孩子之所以苦學成績就是上不去,其實並不是智商不夠,只是側重點不同。

心理學家哈沃德·加德納通過對腦外傷患者的研究發現,這些人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他細分了智慧的八個分類,即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關係、自我認知和自然認知。每個人的智慧組合都有不同的主導傾向,從而創造了智慧發展的多樣性。

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明白優勢效應的重要性,讓孩子著重發展自己的優勢,未來才能有更大的收穫。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應該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勢,只有加以培養孩子的優勢,才能讓孩子繞開那些彎路。

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的優勢智慧,培養孩子優勢?

每個孩子都有八個方面的智力,但是程度不同,表現出來的天賦也不同,父母需要更多地考慮如何在最初階段找到孩子的優秀才能。

在優勢確定之前,父母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的領域嘗試更多的機會並參加更多的團體活動。區分不同智慧天賦的目標領域相對容易,通過不同的嘗試,可以看出兒童在哪些方面具有最高的接受能力,進而判斷優勢的方向。 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引導,優勢效應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高,但是具有需要家長如何去做呢?

1、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優勢

如果你的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那就證明孩子懂得變通,通常不會出現思維固化的時候,而孩子擁有這種思維最初的影響著其實是父母,父母也需要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孩子的優勢。

2、樹立榜樣

孩子在沒有發現自己的優勢之前,對於技能學習是沒有信心的,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家長給孩子進行心理輔導,讓孩子擁有自信的能力,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3、給予支援

優勢在展露出來之後,周圍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也特別的重要,如果家長不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援的話,孩子很難將自己的天賦轉化為優勢。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鼓勵和支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讓孩子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孩子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可以有一個好的發展,可是一部分家長試圖通過更改壞習慣來讓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但是隻有缺點的彌補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耀眼。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想要成為好孩子,探索精神和社交能力、自理能力,一樣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