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些天發生的一件事,寫完解決過程之後,家長和老師們說有幫助,把它當案例。而這些天家長諮詢中,家長常常說“你說的我都做了,我就是這麼跟孩子說的,可是他不聽啊。”所以我把這個過程當例子,做一次改寫歷史的探索,供大家學習。

前言

中午快放學的時候,老師發來圖片資訊,我趕緊開啟(因為此刻爸爸還在校門外等著,說等了好一會沒接到娃,問我老師有沒說留堂,這下是真來了)

圖片拍的是一張小紙條,明顯是中方格本上撕下來的半頁,上面寫了一句粗話,還畫了一砣便便!

我仔細辯認了一下,不是我娃的字——大大舒了一口氣,馬上又緊張了,那能是什麼事呢?

(老師語音來了,趕緊聽)

老師:那個上語文課的時候,我看到你孩子把那個紙條扔給前面一個同學,然後我就開啟,一看就看到了這張紙條。

(家長內心戲:不是我娃的字!!!)

繼續聽老師說:因為語文課上我就沒有仔細問她,下課之後呢,我剛才就留下來問了他們一下,說這個紙條是怎麼回事。她說,不是她寫的,是一個男孩兒寫的,然後呢,我說那個紙條怎麼就到她那兒了?她說是她撿的那個紙條,然後呢,她說她也在那個紙條上面,也寫了一點。

(家長緊張了,內心戲:還參與了!)

繼續聽老師說:她說她就畫了一下,就是那個拼音的地方,那個屎字吧,她說劃了一下,我們談話的時候,又被前面的同學聽到了。剛前面同學給我講,他說這張紙條就是你孩子寫的,然後呢,我一看我覺得這個字呢,也確實不太像她的,但是那個前面男孩子堅持說,“我就看到他寫了。”

(家長狐疑,內心戲:到底怎麼回事嘛)

老師:我就問她,我說:“這個是不是你寫的呀”然後她就哭了。然後她告訴我,說她寫了那個拼音,那個地方塗了一下。然後我說,上課的時候你都知道這個,這些是不應該的,而且你看到這個內容應該知道怎麼做呀,你怎麼會把它撿起來扔給前面同學呢?

(家長內心戲:對啊,無論如何上課不應該,必須好好聽課)

老師:不過她可能還是小,覺得當時就是遇到這種事情,要把這個紙條還給同學,或者其他。我也沒有問出她當時是怎麼想的,因為我才剛說幾句,她就立馬哭了,可能她也覺得自己的不對吧。然後中午這個時間也挺趕的,我也沒有再說她,中午的時候你可以再問一下,她當時是怎麼想的。

(家長內心戲:哎呀,怎麼辦呢,怎麼這麼煩人,明明不是她寫的啊,前面那個同學也這麼說,老師還抓到她了,我覺得應該不是她的錯,她不會的。)

正文

小姑娘放學了,咯咯笑著衝進家門,大聲喊:“媽媽,我回來啦!”

一轉眼就衝進來,抱著我親了幾下。

我笑著拉開她的手:“嗯,還很開心嘛,我以為你會哭著回家。”

“為什麼?”小姑娘很認真地看著我。

改寫一下:

“得了你,上課傳紙條,被老師批評了,還那麼高興,你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根本就不是我寫的”

“那是誰?”

“前面那個同學啊”

“那你為什麼沒跟老師說?”

“說了啊,我都說了”

“老師說,沒有!”

“沒有就沒有,反正我說了!”

——溝通之門關閉

“不是我寫的,我跟老師說過了。”

“嗯,我相信不是你寫的,你能跟我說說當時是什麼情況嗎?”

小姑娘一甩手,自顧自地換衣服:“能說的我都說了,是我前面的韋同學寫的,我已經把全部的線索事無鉅細地提供給老師了。”

“在這個時候還能用成語,看來聽的故事很是深入人心啊”我笑著說。

小姑娘紅著眼圈笑了笑。

改寫一下:

“過來,好好站著,看著我,我跟你說話的時候看著我!聽到沒有,大人跟你說話,你要懂得尊重大人,看著我的眼睛!”

——關於禮儀的教導,似乎“尊重”,“看著眼睛”交流,都有提到,然而這種要求恰恰在向孩子示範著什麼叫著“不尊重”,自然溝通之門會關閉。

“我知道你已經提供了,老師也告訴我了,我就是想從當時的場景中了解小朋友們在玩什麼。”

小姑娘不說話,我開始在筆記本上畫了起來:

“這個是你的座位,你坐在這,你的同學坐在這,然後呢,他把紙條遞給你了?”

“對,他轉過身來,嘿嘿地笑,不是很大聲,是把笑憋在嗓子眼裡,然後這樣給我的。”小姑娘比劃著,她一向喜歡角色扮演,更何況,我幾個小框框已經把她帶回了當時的情景中。

“然後呢,你接過來在紙上畫了?”我接著問

“沒有,我就是拿過來看。”

改寫一下:

“你為什麼要接呢?你不知道在上課嗎?上課的時候該做什麼你不知道嗎?你不會去影響別人?為什麼要別人來影響你?!”

——多麼正確的教誨,結果是溝通之門關閉。

“哦,看完了發生了什麼事?”

“我就還給他了。”

“哦,我看到這上面有塗改過的拼音,原來那個拼音不是這樣的。”

“對,因為屎的拼音是shi,可是他寫成sih,我就改了,才還給他的。”

改寫一下:

“你看,你不還是畫了嗎?畫了就畫了,為什麼還說沒有,明明告訴你不要撒謊,我都說了,你幹什麼都可以,一定要說實話!”

——顯然這不是在解決問題,是在揪孩子的小辮,在證明“你就是錯的”,“我告訴你你哪兒錯了!”,把這個場景中的人物替換一下吧,站著聽訓的那個孩子換成你,把坐著訓人的那個你換成你的老闆(或者客戶),你願意聽嗎?如果不願意,那麼孩子跟你一樣,此刻溝通之門關閉。

“哦,你還給他的時候是這樣拉拉他嗎?”

“不是,就是輕輕點了點他。”

“然後呢?”

“老師就看到了,老師就說為什麼上課傳紙條。”

改寫一下:

“對啊,看就看了,你還傳回去,你不是在傳小紙條,你在幹嘛?老師都沒說錯你!不管別人在做什麼,上課你要管好自己!”

——溝通之門關閉。

“哦,是的哦,那麼他為什麼會想起來寫這樣不文雅的話呢?”

“就是李同學嘛,他組織的,他說我們來玩寫信的遊戲。”

改寫一下:

“又關李同學什麼事?我看你們一天到晚就搞這些沒用的事,有這些精力好好學習多好,少惹點事!”

——溝通之門關閉

哦?又是一個新故事,小朋友之間的小故事還不少啊。

“嗯,這個部分我沒聽過,你講講。”

於是小姑娘把下課的時候,李同學怎麼說的,她怎麼給李同學遞便利貼,寫的是什麼內容,旁邊的同學怎麼說的,什麼時候打的鈴,老師是什麼時候進來的,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我。

說完了,我明白了,小姑娘也理清了思路。

改寫一下:

“好了,好了,我就知道,都上課了,你還問他寫了什麼,有什麼好問的,下課再玩不行嗎?”

“可是那時候沒打第二遍鈴啊”

“第一遍就讓你們準備了,就應該坐好,其他都得停止!”

——溝通之門關閉

於是我問她:

“如果現在你是老師,你會做什麼?”

“制止。”

“你意思是要制止大家上課傳小紙條?”

“對。”

“那麼,現在你是其中的一個學生,如果下次還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打算怎麼做?”

“我會把紙條看完收起來,下課交給老師。”

“哦,我猜,如果把紙條收起來,這個傳紙條的事就結束了,傳不下去了,對嗎?”

“對,我收起來了。”

“嗯,關於下課要不要交給老師,我有一點小看法:如果紙條上的內容是對其他人可能造成傷害的,比如說要打人,要報復,要對某人不利這樣的資訊,一定要交給老師,讓大人們了解正在發生的事;如果紙條上的內容是個人資訊,或者是一些隱私,我可能會選擇不告訴別人,這裡需要我們做一下判斷。”

“對,很多事情我們需要思考一下,要自己做出判斷。”小姑娘很是贊同。

改寫一下:

以上的問句全部都用語速加快,埋怨,責備,要求的方式,用祈使句來一遍,讀給自己聽,看看你會不會對自己關上耳朵。

我寫出來:

“想想看,你就是老師,你會不會制止,這多影響課堂秩序?你下次就不能再這樣做,聽到沒有?你說哪怕你接了紙條,也看了,把它收起來不就行了嗎?你不傳了,就傳不下去了呀!你不傳了,老師也不會怪你,對不對?所以說啊,還是要做好自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老師批評你,你肯定也有錯,你要是不管這事,老師想批評你都輪不上你!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

——這是典型說教,熟悉吧?嗯,結果就是溝通之門關閉。

接著,我和老師一起探討了關於孩子為什麼沒有完全說出真相的問題:也許孩子認為他已經說完了,而成人覺得不完全;也許孩子在那當兒就是說不出來。

關於這一點,我有特別深刻的體會: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上語文,老師講到揚場機,我突然想到那個轉起來的樣子,於是兩個手比劃了起來,老師極生氣,當場拂袖而去,跟班主任說我上課跳舞,太不懂事了,還是班長!當班主任責備我的時候,除了哭,我完全不想解釋。現在將近四十年過去,我還能清晰地想起來。人在某個時間點的心理起了變化,就是不想解釋或者說出來,所以有時候孩子沉默,我也會等待或者先放過去——因為我也有過這時候。

我們還探討了關於寫怪話的孩子如何引導:我往往會請他們換用尊重的說法,來表達他說的那句話;如果他用這個話來表達他的憤怒,那麼請他想想,怎麼表達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如果就是因為好玩,那麼讓他當那個聽這句話的人,感受一下,他的感受想法是什麼,他想怎麼辦。

我常常和老師一起探討類似的問題,於是家長和老師的革命友誼越來越深厚。家校融合目的不是家長投訴,讓老師解決問題;也不是老師投訴,讓家長收拾孩子,而是家長和老師為幫助孩子成長,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改寫一下:

以上部分請家長用“我沒錯!我的孩子沒錯!”的心態去想一想,你會和老師做何溝通?

“老師為什麼不能想想辦法,不理解孩子”,我們有了這個想法,長期會積累對老師的什麼印象,對解決問題有什麼影響?

最後的話:

家校融合,不是做表面工作,當家長碰到需要和老師、學校溝通的問題,心平氣和,帶著好奇的心態,“來,有事情發生了,看看我們能在這件事情裡學到什麼,我們有什麼成長和收穫?”

而一定要說辯個是非曲直,“一定是你錯了”,“我一定要證明給你看,我沒錯!”這樣的心態並不利於解決問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蘇曉航

成才養育專家,青少年成才顧問,清華附小培訓導師,兒童學習能力測評師,正面管教導師。服務了60000多名家長、30000多名孩子和2000多名在校教師。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哭鬧要玩具,別總把"太貴買不起"掛嘴邊,這樣回答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