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很焦躁,回家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以前那麼有耐心了,我覺得有必要檢討一下自己。
每次回到家,看見孩子不好好吃飯,東張西望,就是不認真,我一下就冒火了,收拾完孩子之後,發現孩子並沒有改正,心裡那個火啊。
好不容易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孩子自己拿著平板學習英語,本來感覺有點愧疚,於是坐他身邊,聽他學習。發現他讀錯了幾個單詞,想糾正,但是我害怕自己的發音不太準,於是就讓他自己多聽幾遍,慢慢聽。孩子卻把我推開:我不要你陪我學習,你走開。然後就開始哭起來了,我剛開始跟他講道理,說到後面真的忍不住,就抽了他,媽媽看了就說我不能這樣教育孩子啊。後來只要我坐在孩子身邊就會把我推開,不要我陪了,動用武力,好像也解決不了事情,心裡開始埋怨他媽媽了。
我找時間讓自己冷靜一下,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期望太高,孩子這個時候是否超出他的學習範圍,或者對他的指責太過於苛刻,是不是我打的不對,還是我其他方面的情緒遷移到孩子身上,後面也沒有指導他學習,讓他自己學習。
我就在旁邊自己看書,有時候看他自己在玩,有時候就不學習就聽平板上的故事,我也沒有管他,但是我拍攝他不專心的視訊,他媽媽回家的時候,我就跟他媽媽看視訊,媽媽二話不說就說你在打小報告,你怎麼當著你兒子做這些事情。
反而我比較委屈了,但是我不能跟孩子去計較這些啊!管他呢,只要不是大的方向錯誤,我做父親不至於什麼都管著呢?
要想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我開始看自己喜歡的書籍,一週的時間看完了三本書,感覺自己的思想覺悟更高了,有時候覺得寫得比較好的地方,還朗誦出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自己的習慣。
有一天,吃完飯的時候,我兒子突然來了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們都驚奇地看著他,他說我聽爸爸讀過的,我感覺教育不應該死記硬背,而應該潛移默化,找到新的方向的時候,就去實踐,每天晚上都會看看書,陪他玩一會兒玩具,陪他講講故事。也許這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