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聊聊孩子吃飯的問題。之前上班的地方經常會接觸一些小孩子,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一個男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竟然還不會自己吃飯。他奶奶經常帶著一個保鮮盒,裡面每天的食物都不一樣,經常是奶奶喂一口,孩子吃一口,然後跑開去別的地方玩,奶奶再跟著過去喂。後來跟他奶奶聊起這個事,我們都在擔憂這個孩子上了幼兒園怎麼辦,孩子奶奶說到時候就囑咐老師幫忙喂孩子。先不說老師會不會答應,幼兒園一個班那麼多孩子需要老師照顧,如果老師每到吃飯時間就喂這一個孩子,其他孩子肯定會照顧不到,時間長了,其他家長也會有意見的。
現在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可是這樣的溺愛難免會害了孩子。一旦孩子離開家長,就像溫室的花朵進到了殘酷的大自然,反而凋零的更快。
很多家長都說,不是我們願意喂孩子,是孩子不好好吃飯,沒辦法才喂的。剛生下來的嬰兒那麼小,都知道自己找奶喝,那為什麼長大了反而不好好吃飯了呢?
我覺得反思的應該是家長,在孩子吃飯的這件事上,是不是“過多操心”了。很多家長怕孩子營養不全,會逼著孩子吃這吃那,要不就是多吃,不管孩子是不是飽了。其實孩子的身體有他自己的一套吃飯系統,吃多少都是可以自我調節的。家長的過多幹涉,反而讓孩子喪失了吃飯的興趣。誰都不喜歡被“逼著”做一件事。
還有一些家長怕孩子弄髒衣服,弄的到處都是,一直不讓孩子自己吃,想著等孩子大了自然就會好好吃飯了。這就像是,你不先教他站立走路,一下子就讓他會跑一樣。孩子吃飯需要一個學習摸索的過程,你想省去中間環節直接得到結果,用腳趾頭想想,也沒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家長對於孩子的吃飯態度,最好就是順其自然,該教他吃飯的時候教他吃,哪怕他用手抓也讓他自己去做。如果怕孩子營養不均衡,就多做幾樣食物,讓孩子自己去選,吃多吃少,吃哪一樣,都不要干涉。
吃飯是人生存的條件,就像呼吸一樣。你有要求你的孩子每天必須吸多少氧氣,呼多少二氧化碳了嗎?如果沒有,那為什麼要過多幹涉孩子吃飯這一天生的本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