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對孩子發脾氣的家長,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小寶貝”們但凡不高興,就隨時可能會大叫、摔東西、甚至打滾。為了不過多的引起他人關注,媽媽們似乎只有用發火的方式來讓孩子快速的安靜下來。

其實孩子發脾氣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對他們做出要求。就像小月齡的寶寶,大腦還未發育成熟,控制能力差,又難以和父母溝通,那隻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媽媽**日記

有一次,我抱著手機看視訊,看到盡興

女兒拿著書走到跟前塞到我懷裡:“媽媽,給我講故事”

我沒抬頭隨手將書放在一邊不耐煩地回她“等一下好嗎?”

女兒不依不撓又重複了一遍“不行,媽媽講故事”

說著還不停地用手掌拍打我,結果手一滑手機跌落在了地上。

我當時是又急又氣忍不住大聲訓斥

“媽媽不是說了等一下嗎?為什麼要這樣!”

女兒很委屈也很生氣,大聲說了一句

“不喜歡媽媽”轉身就走

我立馬認識到自己剛才太沖動,趕緊起身跟上前去,拉住女兒的小手。

“對不起,媽媽不該凶你”

“媽媽玩手機不理我”女兒帶著哭腔說道。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女兒並不是真正的想讓我給她講故事,

僅是為了引起我對她的關注而已。若是我一直處於不理解的狀態,只會以為女兒一味地無理取鬧亂髮脾氣。

所以弄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真的很重要!

在生活中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身體不適

比如說生病了,身體不舒服,又或者吃的太多導致積食,這些都會讓孩子情緒極其的敏感。

這個時候家長們要多一些耐心,包容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情緒穩定,身體儘快恢復。

2、想引起大人的關注

孩子不會一直無事生非不聽話,當他發現自己不被大人重視和忽略時,自然而然會通過調皮搗蛋、哭鬧、嚎叫等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

爸爸媽媽們此刻需要放下手中的事物,多抱抱孩子,可以一起做做遊戲、讀一讀故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暖暖的愛意。

3、大人的不良情緒感染到了孩子,也會造成孩子情緒的不穩定。

就像“流感”一樣,情緒也會傳染,家長情緒的不穩定,也會連帶孩子處在這種負面情緒裡。

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狀態,讓家裡有一個愉快的氛圍,孩子情緒也會慢慢平穩下來。

4、處於成長過程中某個特殊的階段

譬如2歲的孩子漸漸有了自主的意識,想要掌控一切,想做某件事情做不好。

家長要學習和了解孩子成長過程的各個階段,在適當的時期多鼓勵並接納孩子的小叛逆、一起成長。

家長錯誤的處理方式:

1、以暴制暴、恐嚇威脅

"再調皮我就打你了““再不聽話就把你扔掉”“以後不給你看動畫片了”像此類話語最容易從家長口中說。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都不可取,這些舉動不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影響親子關係且日後可能還會出現叛逆、暴力等性格問題。

2、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只要孩子不鬧、不哭,用喜歡的零食、愛看的動畫片等來達到讓孩子安靜下來的目的。時間長久就容易形成驕縱、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3、放任不管

無論孩子是哭還是鬧,家長始終保持一種與我無關的狀態。孩子以為父母不再愛自己,會讓其內心匱乏,極度的缺乏安全感,隱藏的問題會隨著孩子成長暴露出來。

處理孩子情緒問題需注意

家長首先是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可以深吸幾口氣,喝點溫水。對於小寶寶大人需蹲下和孩子處在一個高度與之對話,給予尊重。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哭鬧不止,也可能是在向大人發出“求助”的訊號,因為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如此肆無忌憚,而做家長的要從內心去接納,進行傾聽,適當地給予擁抱和安慰。理解孩子的行為,待情緒緩解後,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達到糾正錯誤的目的。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家長可用感興趣的事物將孩子注意力引開,這裡並不是指零食或者電子產品,而是通過一些有趣的語言、動作、玩具等來吸引寶寶注意。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告訴家長們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要做到四不要:

一是你不要打他,孩子那麼小,大人打小孩也不公平。

二是你不要罵他,因為這很不文明。

三是你不要說教,這個時候你說什麼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

四是你不要走開,孩子哭鬧是哭鬧給你看,那麼你就看著她哭鬧。

這只是針對一種情況,並不是每個孩子哭鬧都要用這一種方式來對待。還是那句話要看清楚孩子脾氣背後真正隱藏的原因。

最後想告訴各位爸爸媽媽,養育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一定要多些耐心!孩子發脾氣對其妥協、打罵、哄騙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先接納自己,再接納孩子,給自己和寶寶一個共同的成長機會!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天才即瘋子?愛因斯坦如此聰明,為何他的兩個孩子卻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