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你的孩子在生活中出現了類似偷竊的行為,而且作為父母,一定會大為惱火,甚至責備、打罵孩子,但是身為父母,我們有沒有仔細想過孩子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想要某樣東西為什麼不告訴父母呢?

我想絕大部分人在自己的童年時代應該都有過類似偷盜這樣的想法或者行為,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該自問,那個時候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或者行為呢?

我猜你心裡應該已經有了答案:爸媽不給我買,我又特別想要,所以就動了歪心思。

那麼同理可得,你的孩子出現偷竊行為,其理由應該跟你相差無幾。

那我們再進一步想一想,為什麼父母不給孩子買呢?

“因為家裡沒錢唄,當年我爸媽也是這麼跟我說的。”

好,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已經出現了,但是僅僅就因為家裡經濟狀況糟糕,而且父母也告訴過孩子家裡沒錢,孩子就會不產生偷東西的想法嗎,那為什麼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呢?

這裡給大家講一下我小時候偷家裡錢的事情吧:

那會兒陀螺在小學生中特別流行,我像許多小孩一樣,想要但沒有錢去買,告訴爸媽說想要一個,但總是以家裡沒錢的理由搪塞我,後來我就抱著我爸的腿,非要他給我買,企圖用這種破釜沉舟的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但老爸並不吃這套。

但我也不善罷甘休,於是開始偷拿爸爸口袋裡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只要我起的比爸媽早,就能從老爸口袋裡摸一張錢而不被發現。

一開始我只敢拿10塊以下的零錢,由於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教育,慢慢的我的胃口也大了起來,敢拿10塊20塊的了,而這時父母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我的偷錢行為遭到批判,但由於教育程度不夠深刻,我並沒有就此收手。

後來直到我偷拿了家裡一張百元大鈔,買了一輛高檔四驅車。這是我最後一次的偷盜行為,而且那種感覺非常難熬,即使買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但只能偷偷摸摸地玩,還玩得不盡興,還有一種莫名的罪惡感。

結果不到兩天就被父母發現了,我被老媽從五樓追著逃到了底層,而且全小區的鄰里都聽到了我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面子碎了一地。

這還沒夠,老媽還讓爸爸帶著我去把東西退掉,但我沒臉再去那家商店了,並且之後再也沒進過那家的門,這件事情一直在我心裡揮之不去。

在我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我才意識到,那時候的我只是單純地想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其實原理就和“我和你媽掉進水裡先救誰”這個世紀難題如出一轍。

不久前我在知乎看到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小女孩,她小時候,老媽每個月發了工資,就把錢放在桌子上,並且用一張紙寫著:菜錢xx元、水電費xx元、儲蓄xx元…如果有剩餘的錢就會分給她一些作為零花錢,如果沒有多餘的錢,就會直接告訴她:這個月沒有你的錢了。

她看著同學有好吃的好玩的,雖然會羨慕,但她不會覺得自己非得有,父母的辛苦她是看在眼裡的,能掙多少錢她心裡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一個家庭的真實情況關係到每個成員,而且孩子也需要被大人們平等尊重地去對待。

在我小時候,我的父母只是不停的告訴我家裡沒錢,要省著點花,但我心裡總是沒有一個相對具體的概念,也許我的父母認為我年紀尚小,即使跟我說了也不懂。

而知乎故事裡的那個女孩兒的母親一五一十地告訴她家裡的真實情況,每筆錢都有什麼用,有多餘的錢會分一些給她。

這樣的做法可以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孩子也會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平等的對待。

所以在某些孩子遲早都要去面對的問題上,要以平等的身份去對待,不能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什麼都懂不了。

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是特別強的,而且他們的感知系統極其發達,家長忽視了孩子、看不起孩子、不愛孩子,他們分分鐘就能感覺到,雖然沒有表達出來,但這種感覺已經產生了,日積月累,積水成淵,慢慢的你會發現,你跟孩子之間漸漸的在疏遠。

也許你年老以後,孩子也以同樣的方式對你說,家裡沒錢了,湊合湊合吧。想一想那是一種什麼感受。

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孩子,有助於他們儘早建立自己的各種觀念,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哪有老師會以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告訴他這些幹什麼。如果都懂還要老師幹什麼?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了孩子。

16

玩具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12歲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明白這三點,孩子不會被寵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