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各位好,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批評孩子這個話題。那到底能不能批評孩子呢?如果能的話,該怎麼做才會有效呢?首先我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答案就是當然可以批評,這一點還特別的重要。因為很多的家長,在學習一陣子家庭教育以後,就會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畏首畏尾,生怕自己一個不留神,又犯下了新的錯誤。

所以看到孩子行為上有什麼偏差,惹了什麼亂子,犯了什麼錯,明明自己心裡面也生氣,也知道孩子做的不對,但還是選擇憋著什麼也不說。如果是憋一回兩回吧,也不是不行,要是這樣一直逼下去,估計我們自己也受不了。關鍵是我們的隱忍並沒有換來孩子的主動進步,恰恰相反他們更加肆無忌憚了。

為什麼家長包容孩子,孩子反倒越囂張?

前兩天,就有個家長分享了這樣一個事情,晚上孩子喝粥的時候非得要放糖。然後媽媽就說已經吃了很多糖了,今天就不要再吃糖了,還是不聽自己去拿糖罐,一不小心把糖罐摔碎在地上。然後就在那裡哇哇的大哭,有孩子不聽話在先,糖罐摔碎在後,所以這個媽媽的心情,也特別的不好。

但是她還是強忍著自己的怒氣,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對孩子說,沒關係,摔碎也沒關係,本以為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安慰。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反倒哭鬧的更凶了,這位媽媽的特別的鬱悶,我又沒有批評他,怎麼我的包容反倒讓他變得更加囂張了呢?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批評孩子才是正確的?

問題就在於我們所說的“沒關係”並不是真話,我們是裝出來的不在意的樣子,這一切孩子都是完全能夠感受的到的,所以這種虛假的安慰不會起到任何的作用,只會讓他變得更加的惱怒。之所以說我們今天的分享特別的重要,就在這個地方。很多家長受挫以後,可能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還沒有以前打一頓罵一頓管用。打罵一頓,孩子的確會顯得有效果。但在這個過程中,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也往往我們都會伴隨著情緒的發洩,要麼指責抱怨,要麼諷刺嘲笑,要不然貶低打擊,“給你說過多少回了就是不聽,讓你不聽我的話。活該,遲到這點事還老是讓我提醒,將來你還能有什麼出息?”

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了,而且我們越牽動孩子就越容易反抗。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做錯了什麼?他是期望我們遷怒於他的。因為我們遷怒以後,他就會感覺扯平了,也抓住了我們的把柄,更方便反抗我們了,所以他們會反駁我們說,“說話至於那麼大聲嗎?和我以前的事有什麼關係,回回都說個沒完,就算我沒出息又怎麼了,顯然摻雜了情緒的批評,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孔子說“過猶不及”,所以,無論是我們壓抑自己的情緒,還是宣洩自己的情緒都是不對的。當我們把情緒放在一邊,批評也就會變得更加有效。

對於怎麼批評才會有效?我準備了六招建議:第一招:描述事實

當孩子有一個錯誤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描述事實的方式提醒他,馬上做出調整。我看見你把書包扔在沙發上了,或者我們直接說倆字兒書包這樣的話,孩子就知道我們在提醒的是什麼了。特別是對於大孩子來說,我們儘量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如果是我們聽別人轉述過來孩子的一些錯誤,那我們就不能直接在那陳述事實,而是要給孩子一個成熟的機會。我聽你們班主任說,你今天在學校裡面和小明打架了,你願意跟我講一講究竟發生了什麼嗎?你讓我們僅憑的一面之詞,見到孩子就直接批評他的話,那很容易變成冤案,所以不妨再聽聽孩子他會怎麼說?這一招的優勢就在於他把情緒和事實區分開來,所以他沒有任何的攻擊性。

第二招:溝通情緒

也就是說,我們要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我看牆上有你有彩筆劃過的痕跡,我感覺很鬱悶”。如果我們的情緒的特別的強烈,我們還可以用想怎樣做的方式來表達那份強烈的情緒。“看到牆上被你劃的那些痕跡,我很無奈也很頭痛,我簡直想直接在你的臉上畫上幾筆,讓你親自查一查亂畫以後的滋味。當然了,我們只是說我們想這樣做,而不能真的這樣做。如果當時那個場合,我們跟孩子都特別的情緒激動,那可以選擇暫時先聽一聽,不要著急進行溝通。我們可以主動走開,得到情緒有一些緩和了,再重新過來跟孩子進行溝通。

第三招:明確做法。

我們要把正確的做法或者我們希望孩子做的行為明確的告訴給他。有的時候,孩子自己並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我們也光顧著批評孩子錯誤的行為了,忘了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樣的。如果你想畫畫應該畫在紙上,而不是牆上。

第四招:叫做就事論事

我們既不翻舊賬,也不過度推論,更不會借這個機會,去證明自己比孩子厲害。什麼是翻舊賬?你說你哪一天早上能夠按時起床過,這就是翻舊賬。過度推論是什麼樣的?自己的房間都打掃不好,又怎麼能夠管好自己的人生?這就是過度推論。再就是證明我們自己是對的,“我早說什麼來著,讓你穿上羽絨服,你就是不穿這家感冒了吧”。所以說,如果我們不就事論事的話,就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摻雜了自己的需求,用來滿足自己。

第五招:叫做照顧面子

有一句話叫做看破不說破,要知道孩子們他們也是很要面子的。如果我們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也顧及到他的面子,那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當一個孩子做錯了什麼,他自己心裡面也心虛,他也知道不對,馬上就要見到我們了,他心裡面會想好,要怎麼解釋怎麼矇混過關。甚至會琢磨著怎麼會激起我們發洩情緒?然後抓住把柄,使他的對抗變得合理化,所以我們不妨看破不說破。

前兩天剛看了一部外國電影,裡邊有一個十五歲的男孩沒有給家裡麵人說一聲,就跟自己的朋友們到海邊去露營。等到第二天回來以後,媽媽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他也如實交代。然後媽媽聽完以後,就說了一句“我知道了,記得下一次晚上出去一定要提前告訴我,這樣我就不用做你的晚飯了”。那這個孩子就覺得特別的差異,他沒有想到他的媽媽會是這樣說的,雖然媽媽只是說不用做晚飯。

但這孩子他心裡清楚,這是媽媽在給他一點面子。如果孩子在開學前假期作業沒有寫完,拼命的在那裡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說“早讓你寫你不寫,現在知道忙了吧”,這樣的話孩子肯定聽不進去。我們不妨稍微照顧一下他的面子,“我應該更早一些提醒你的,也應該對你要求嚴格一些,這樣你就不至於這麼趕了”,我們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一點,也會減輕孩子的自責感。

第六招:激發責任

這招難度比較大,不容易使用。激發責任的意思是,我們通過激發起孩子的一份崇高感,進而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主動做出改正。舉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有一天他進了家門,就看見上高中的兒子氣呼呼的跑過來說,“爸爸,你說喝可樂能喝死人嗎”?他一聽就知道發生了什麼,肯定是媽媽不讓孩子喝可樂,那孩子一定要喝。於是媽媽就說了些難聽的話,然後被孩子抓住了把柄。孩子這是告狀來了,所以他先回答說,“當然喝不死人,接著就追問了一句是發生什麼事了”。然後孩子就憤憤不平,一五一十的說了一大堆,他聽完以後,不置可否。

然後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你媽媽也很生氣,咱家一共就三口人就只有你媽媽這一個女人。我不在家的時候,你非但不把咱們家唯一的女人照顧好,反倒惹他生氣,還等我回來給你們評理,你這男子漢是怎麼當的”?這一番話說完以後孩子的那個氣,直接就消了,嘿嘿笑了兩聲,接著就去做自己的事去了。這個過程裡面,爸爸看似是在批評孩子,實際上,是在高看孩子一眼,我沒有把你當一個孩子,看我是把你當成一個男子漢。所以這種的做法,就是在激發孩子的一種崇高感,激發他的責任心,他當然能夠聽得進去這樣的批評,還願意主動進步。

總結:好了,再次回顧一下我們今天的內容。當孩子有錯,我們憋著不敢批評的時候,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倒會讓孩子更加肆無忌憚。但是如果我們帶著強烈的情緒去批評孩子,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要把情緒和批評區分開來,這樣才會讓批評變得有效來。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最渴望父母說的這五句話,你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