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假期的時候,家長把孩子送到夏令營裡面,希望他能夠有所進步,無論是獨立自理的能力還是自我約束的能力,又或者是人際交往等等。而且為了能夠讓孩子有所改變,還會明確的提出孩子有哪些缺點,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希望他在這方面有所改善。

其實,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有所進步和改變,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想讓孩子改變之前,你有先表達對孩子的接受嗎?如果我們期待的孩子改變並沒有發生,那麼你會怎麼樣去看你的孩子呢?今天我要分享的話題是揚長和補缺,哪種理念是更好的?

所謂揚長,指的就是揚長避短,而另外一個就是查漏補缺。這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哪一種可以支援孩子更好地活出精彩的人生?接下來,我就從三個方面來好好的聊一聊。

第一個方面,是關於孩子:想讓孩子改變,就要先表達對孩子的接受。

有一句話叫做任何改變均須以接受為前提。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孩子的話,那麼就是在否定孩子的基礎上需要他做進步。這就相當於是先給孩子挖了一個坑,把他放進去,這個坑叫做不自信、叫做內向、叫做貪玩、又或者叫做磨蹭不愛寫作業等等。然後我們要求孩子說,你怎麼能夠處於這樣的一個水平的呢?你必須得讓自己趕快從坑裡面爬出來。

也就是說,我們先給孩子貼了一個負面的標籤,然後再想讓孩子把這個負面的標籤拿掉。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痛苦也很有壓力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強調,任何改變均須以接受為前提。

我們不是覺得孩子不好,而是希望他變好,而是認為孩子現在就挺好,並且相信他還可以變得更好。而且無論家長有沒有看到孩子變得更好,我們先去相信,藉助相信的力量,孩子將來終於有一天有變得更好的行為。反之,若處於一種不接受的狀態,驅趕孩子讓他做出改變和提升。這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我們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壓力和難度的事情。

當然,有的時候,在這種強烈的控制之下,孩子的進步也有可能表現出來。但是他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被我們逼迫著約束著去發生的。而一旦我們這種外力的作用消失以後,孩子能否憑藉自身的力量進步還是個未知數。所以,想改變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必須得先去表達對孩子的那份接受。

第二個方面,是關於家長:先對自己滿意,然後再不滿足。

為什麼我說這方面是關於家長的呢?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反思一下:你對於孩子的不滿意,真的是隻對孩子不滿意嗎?還是說有可能是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然後把這個不滿意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呢?你真的確定,當孩子變得優秀的時候,你自己內心就感到滿意,感到安心了嗎?我覺得未必是這樣。

舉個例子:一位媽媽問我說,她的女兒現在讀高中,成績是年級前十,媽媽很害怕孩子在暑假經常玩平板會影響學習,問我應該怎麼辦?

首先,你看家長就是這樣子,永遠都不會真正的滿足,哪怕孩子都已經表現的很優秀了,我們還會不自覺的想去控制,想去幹涉,然後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害怕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孩子表現的更好了,也許我們會感覺舒心一些,但是他並不能彌補我們自己人生的那個不滿意的空缺。

所以,我要重新強調一下那句話:先對自己滿意,然後再不滿足。尤其是要給我們家長自己說的。我們的人生其實還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實現很多自己想要的夢想,那麼別讓孩子去為我們背鍋,別讓孩子為我們人生的不滿意和遺憾背鍋。

當然,對於孩子而言,這句話同樣也是適用的。要先對孩子滿意,然後再與他不滿足。即便他沒有任何的進步,僅僅是他現在的這個水平,我們也要相信他足以活出幸福的一生。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相信這個孩子可以去收穫他想要的任何一種進步。這樣的態度,我想就會給孩子吃一顆定心丸。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揹負那麼多的壓力了。

第三個方面,是關於優點和缺點:查漏補缺、揚長避短,哪一個更重要呢?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沒有所謂的優點和缺點,只有特點。因為任何一種優點和缺點它都不是絕對的。比如,一個人脾氣暴躁,但有可能會讓他做事情的時候雷厲風行和威嚴。一個人體貼入微,但也有可能會讓他變成失去自我,有的時候思慮過多,變得很糾結。同樣一個人能言善辯,但有的時候可能就是誇誇其談,巧言令色。而一個人寡言少語,反倒可能會讓人覺得他少年老成、心思沉穩。所以說,任何一種優點或者缺點它都不是絕對的,都可以在某種情境下就發生轉化。

因此,用特點這個詞來表達是更合適的。而每一個人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那我們必須得學會別人的特點為我所用,這樣才可以活好自己的一生呢?還是說只管去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就可以活好自己的一生呢?

關於這個答案,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現在發現你的優勢》。它裡面表達了一個觀點,它把人類所有的優勢概括總結成了三十四個主題,然後每個人都會有相對排名靠前的那五個優勢。而剩下的二十九個,就是屬於你不太擅長的優勢。那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努力的把這五個優勢去活好就可以了。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地方,木桶理論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有一個短板放在那兒,它決定了這個木桶能夠盛多少水,所以要想讓這個木桶盛的水更多,要想讓我們的人生像這個木桶一樣變得更加的圓滿,就必須得不停的去提升自己的短板。這個理論在這兒不合適,這本書明確地表達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只需要把自己的優勢活出來,就足以讓自己的人生幸福成功快樂。

總結:我們想要讓孩子改變之前,要先學會接受孩子的一切。想要活出更好的自己,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可以了。

在這一點上,無論對於我們家長還是孩子而言都是一樣的,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人生的那一部分優勢,也可以說是我們最大的那個特點,去充分的發揮出來就可以了。如果你一直特別希望孩子發生某一方面的轉變,但他就是沒有發生。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表達對孩子的一份失望呢?不,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對孩子的那一部分特點,那些優勢給予充分的肯定。在這份充分的肯定之下,加上我們放棄要讓孩子讓自己改變的這份執著,無論是我們的人生還是孩子的人生,都能夠達成某種和解,過得更加輕鬆,更加的自然,也更加的快樂。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但同時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們不能忘了告訴自己,那就是,即便你沒有進步,你也可以活出你想要的人生。也許,與改變相比,接受才是我們人生中更需要學習,也是更重要的一個課題。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家裡老人說方言,娃的大腦接收普通話和方言,會影響孩子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