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覺得孩子越大越難帶,尤其是當孩子會走會跑之後,帶娃簡直就是“噩夢”,幾乎一眼照顧不到,孩子就會“闖禍”:不是把手夾了,就是吃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好好的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手欠”,甚至變身為“破壞王”?其實已經有此類研究為我們提供了解答。
國外的一些知名專家學者針對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們發現,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在在1歲左右就明顯地顯現出來。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也會越來越重,每天都有無法個辦法考驗家長的神經。
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難道只能束手無策,沒有更好更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孩子改掉“手欠”的壞毛病嗎?
寶寶在超市總喜歡亂捏商品,媽媽一招制服寶寶壞習慣前幾天,微博上出現一個熱貼:一位媽媽帶著1歲多的寶寶去逛超市,由於超市人多,寶寶走路不穩,媽媽就把寶寶放在了購物車的車筐裡。
媽媽提著小車到水果區去選購水果,寶寶可能是看到五顏六色的水果,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不停地伸著小手去觸控拿捏各種水果,尤其是在買橘子、柚子和橙子這類水果區,甚至把果皮摳個洞,將手指伸進去玩。
結果這幾種水果無一倖免,全都遭到了寶寶的“毒手”。
見到這樣的情況,媽媽沒有打孩子,也沒有罵孩子,將被孩子破壞的水果都買下來,並將寶寶默默地帶到了榴蓮銷售區。當寶寶用同樣的辦法,企圖用小手戳破榴蓮。
結果卻被榴蓮堅硬的外殼扎哭,自覺地把小手縮了回來,再也不敢亂碰了。網友紛紛讚歎:“這是位機智的媽媽無疑了。”
孩子好奇心重,家長應如何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想象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或者探尋者,是人的內心裡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種需求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尤為強烈。
但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沒有人去為他提供養料,也就是說不給孩子機會接觸相關的事情,他就無法產生認知的樂趣。久而久之,這種需求就會消失,好奇心也會與之一道熄滅。”
那麼,作為家長,要如何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呢?1. 不要以保護之名制止孩子
中國式父母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喜歡為孩子大包大攬,以怕孩子受到傷害為由,什麼事都給孩子鋪好路,孩子只管做就行了,實際上這會大大扼殺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
正確的做法時,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多給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當孩子喜歡跆拳道時,就不要怕孩子會摔疼,家長只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剩下的就是放手讓孩子去學習和嘗試,相信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穫。
2.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好奇是學習最好的動力,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在好奇的基礎上培養獨立自主探索答案的習慣。
比如孩子對天上為什麼有這麼多星星感到好奇,父母就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天文知識,幫助孩子去認識各個星座,跟孩子一起去對照每顆星星都對應在哪個位置。
當孩子越來越感興趣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去學習相關的知識。相信過不了多久,孩子在這方面的知識會讓父母都望塵莫及。
3. 當孩子受挫時,多多給予鼓勵
在探索好奇之路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進行打擊,而是要適當鼓勵,讓孩子保持前進的動力。
比如,孩子對小汽車為什麼能跑起來感興趣,但在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拆掉小汽車,組裝的時候卻組裝不起來了。孩子很可能會洩氣地放棄,父母就會告訴他:遇到困難可以慢慢來,實在解決不了的,先去學學相關的知識,再組裝也不遲。
媽咪嘮叨: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家長一定要因勢利導,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