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森森老師到外地學習。
搭載火車時,看到一位母親與孩子一番對話,旁邊的乘客都被逗樂了。
車間裡充滿了歡聲笑語,紛紛加入了這場親情之間的交流。
1
生活即教育
自從上了火車,孩子就開始低頭玩手機。
剛開始,母親還是由著孩子。
時間長了,母親對孩子說:“你最多玩30分鐘,現在還剩下5分鐘。”
玩著手機的孩子似乎沒有聽到母親的話,完全陶醉在手機的世界裡。
母親也不著急,從容淡定。每過一分鐘,她大聲為孩子倒數。
5分鐘!
4分鐘!
3分鐘!
……
讀到還剩1分鐘的時候,孩子開始有點小緊張。
……
3,2,1!
母親堅決把手機繳走,孩子嘟起嘴巴,搓著小手,表情十分委屈,看起來就要哭了。
這時,母親突然指著窗外的江上大聲說:“小顏,你看外面有大船!”
小女孩順著母親指的方向,車窗外一條茫茫的江河上,幾隻大船徐徐駛來。
母親接著說:“如果到了外婆家,外婆問你,你是怎麼來的?你怎麼回答?”
孩子脆生生地說:“我會告訴外婆,我是搭火車過來的。”
母親又問:“你是搭火車過來,但是你能講出你看到什麼了?”
孩子定定地看著母親,似乎在思考著怎麼回答母親。
母親說:“對啊,既然你是搭火車過來的,那你就要看著沿途的風景,你可以告訴外婆你看到了大船,看到了果園,看到了一些動物……你可以把你看到的世界告訴外婆,外婆一定很開心的。所以你要看清楚外面的風景……”
果然,孩子專心地看著外面的風景。
看到黃牛,母親就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放牛的故事。
看到果園時,母親就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摘果的故事。
孩子聽到津津有味,旁邊的乘客也給孩子講起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回到事情本身,火車上的母親通過生活中的小細節來教育孩子。
她沒有強行奪走孩子的手機,她給孩子定下規則,通過聲音的暗示,用倒數加強孩子的反應機制收回了手機。同時運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把孩子引導到現實的世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孩子理解世界。
現在,很多父母因為忙碌,一看到孩子鬧就把手機交給孩子。
是的,手機是可以讓孩子停止哭鬧。
但這個方法是治標不治本,反而讓孩子沉迷於手機裡的虛擬世界,從而對現實生活缺乏了理解。
於是,我們看到的現象是這樣的:
孩子不會與同伴交流,獨自坐在一個角落,社會參與度低;
孩子不懂禮節,與長輩說話的時候,總是低頭玩手機;
孩子自我控制力差,無論是做事情,還是學習,無法集中精神;
不要小看孩子在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如果我們不能通過生活來教育孩子,將來生活必定會給孩子一個沉痛的教育。
我們反過來想,這些現象的本質背後意味著什麼?
我們不妨看一些有趣的心理行為模式,或許這些生活的現象可以幫到我們。
聽到鬧鐘的鈴聲,你會自覺地爬起來。
走在大街上,你的注意力很容易會被放廣播的商店吸引。
……
同樣的道理,生活中也必須給孩子一個“鈴聲”,讓孩子進入這樣的一個反應機制。
正如火車上的那位母親:
她用倒數的方法告訴孩子,你是時候放下手機了;
通過提高聲音,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車窗外的風景。
運用講故事的力量,幫助孩子理解世界。
生活就是一場活的教育,一場行走的教育,無時無刻都可以,只要我們能把握好孩子的“鈴聲”。
2
細節決定孩子的品質
很快,火車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孩子在與母親對話時,孩子說口渴了,想喝水。
母親開啟自帶的水壺,發現沒有水了。於是她對孩子:“小顏,等阿姨推著小車過來賣水,媽媽就給你買水喝。”
孩子點點頭。
但是過了很長時間,沒有等到賣水的阿姨來,孩子又嚷起來了,聲音越來越大,纏著媽媽要水喝。
這時,這位母親站起來,神情嚴肅地說:“媽媽是怎麼教你的,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哭鬧!大聲說話是很不禮貌的,會影響到別人!你答應過媽媽,不能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你忘記了?”
果然,孩子說話的聲音立馬變少了,她說:“媽媽,我要喝水。”
母親起身說:“你坐好,媽媽去給你打水。”
母親拿著水壺去打水間打水了,當她回來的時候看見孩子坐在座位上翹起二郎腿,東倒西歪的,很不雅觀。
母親放下水壺,站在孩子的對面,嚴厲地對孩子說:“起立!”
孩子應聲站起來!
“立正!”
孩子筆挺挺站直!
“休息!”
孩子稍微放鬆。
“立正!”
“休息!”
……
整整10分鐘,母親居然給孩子上一堂軍訓課!其他乘客,包括森森老師都被這位媽媽震撼到了,而且孩子也很認真地完成母親的指令。
眾人紛紛給這位母親和孩子掌聲。車廂裡,其他帶孩子的父母都指著小女孩給自己的孩子講一些道理。
軍訓課完成後,母親讓孩子坐下來,她對孩子說:“坐好!坐要有坐姿,站要有站姿!”
孩子立馬坐得端端正正,母親才把水遞給孩子喝。
不難看出,這位母親很關注孩子行為語言的細節。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小小的壞習慣,也會導致孩子性格的走向。
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學生經常跟我反應的一件事,老師,這道題目我會做,但是考試的時候,粗心大意,計算錯誤,導致丟了很多分,本來我可以考90分的。
很多學生與家長,總是把能力和粗心大意分開,其實不然。細心,它是一種能力,有關於運算的細節,思考問題的方式與習慣,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是有賴於孩子的生活,學習細節。
所以不要小看孩子表現出來的細節,這些細節包含了孩子對待事情的一種態度與思考問題的方式。一個好的教育,一定是從細節開始的。
廣告
京東
下火車的時候,小女孩給車廂裡的乘客打過招呼之後,牽著母親的手離開了。車廂裡的乘客十分不捨,有的人還送了孩子一些小禮物。
無疑,這位母親的教育是成功的。一個成功的教育,必定會教出一個讓人喜歡,給人歡樂,給人力量的孩子。同時也給與我們一些啟發,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場活的教育,一場行走的教育,作為父母的,應該做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從生活的細節出發幫助孩子理解,探索世界。對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是我們的生活,用心教育孩子是生活的一堂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