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位媽媽,我一直很欽佩她,為孩子可謂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孩子還沒出生前,就開始做準備,學習各種育兒的知識。孩子出生後,更是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親子關係。

工作之餘,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盡心盡力陪孩子讀書、玩遊戲和運動上。孩子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發育也很好:健康,快樂,能說會道。

但是,由於上班的原因,她不得不請老人和家裡保姆來協助帶孩子。可是,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卻是一口方言。

平時她和孩子爸都說的是普通話,但孩子一口方言,語氣和語調都與老人和保姆相似。於是,她想,這是不是受了老人和保姆的影響呢?

她開始有點擔心:孩子這麼小,說話就有口音,以後會不會很難糾正過來?

01 孩子有著驚人的學習能力

嚴格來說,方言和普通話是同一種語言的不同表現形式,區別最大的是語音,語法與語義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同時接觸普通話和方言的孩子,會把不同的發音識別為不同人的語言習慣,不會影響他順利習得母語。

一般孩子在開始學語言時,主要是模仿身邊的人,比如爺爺奶奶。等他長大一點,發現身邊很多小朋友都說普通話,就會自覺地把語言切換到普通話上,而之前對方言的模仿,不過是語言學習中的發音擴充套件練習。

所以,如果孩子能夠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發音器官發出不同型別的語音,這對他以後學習外語是有大的幫助的。而且,孩子與之談話的物件越多,可能會帶來更多元的詞彙輸入,這對孩子詞彙量的增長是有大的幫助的。

可是,問題來了,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在講話時,詞彙更豐富,描述更細緻,而有的孩子看起來詞彙量會少很多呢?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驚人的詞彙學習能力。

有資料表明,一些英語國家的孩子,兩歲時,平均掌握200個左右的單詞,而到了6歲,差不多會掌握一萬個單詞左右。經過短短几年時間,詞彙積累量就有了質的飛躍,能滿足絕大部分的日常交流。

那麼,孩子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描述孩子學習能力的詞,叫快速對映能力。

啥意思呢?

就是快速地把詞彙和概念一一對應起來的能力。

也就是孩子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這種快速對映,迅速地將語言的發音和意義對應起來,即使這個詞他從來沒有聽過,也能根據上下文快速做出一個假設,並驗證這種假設。

比如,如果孩子從來沒見過狗,突然看到一條狗,大人會指著狗對孩子說,”你看,這就是狗。”之前,孩子可能經常聽大人說這是什麼什麼,在他的意識中,這是大人要告訴他一個新事物的訊號。

於是他會認真地去看眼前這個可愛的、會動的小動物—狗。但他下次當他再聽到這個詞時,腦海裡就會回想起第一次見到狗的場景。這樣一次次的重複,這種語言的意義就越來越精準。

在了解了孩子通過這種快速對映來學習詞彙的驚人能力後,我們就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學習語言了。不過,要注意以下三點:

1) 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語言輸入的難度,不要給太多的概念,給多了就記不住了,而且容易混淆。

2) 即使孩子出現了語言上的表達不完善或一些明顯的錯誤,不要馬上糾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遇到類似的情況,多重複幾次即可。不然,以後孩子一說錯就糾正,只會打消孩子掌握新詞的積極性。

3) 學齡前的孩子是學詞彙的最佳時期,這也是一個語言飛躍期。如果這個階段,提供比較多的、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輸入,那將會大大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02 影響孩子詞彙量多少的因素包括哪些?

既然學齡前的孩子能快速掌握很多詞彙,那為什麼有的孩子詞彙量大,有的詞彙量小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比較有名一個”3000萬詞彙差異”的研究。

這個研究是美國兩位學者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所做的一項研究。

他們找了42個家庭,按照家庭經濟條件,分為高中低三組。從孩子半歲開始,一直追蹤到3歲,每個家庭至少追蹤了兩年半。

研究發現,孩子每天使用的詞彙,有百分之八九十,都與父母使用的重合。那些高收入的家庭,父母每小時對孩子說大概400個不同的詞彙,而孩子約300個;而那些低收入的家庭,父母每小時對孩子說約170個單詞,孩子約150個。

這樣一比較,會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詞彙量要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少了近1倍。

後來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不同家庭親子互動時,與孩子說話的總量,最終發現,到孩子4歲,高收入家庭孩子,累計可以聽4500萬個單詞,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能聽到約1300萬個單詞。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少聽了約3000萬個單詞。

當然,這個數字是在研究的資料基礎上推算出來的,實際生活中,還可能會存在不少影響孩子接收到詞彙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巨大的鴻溝還是存在的。

那麼,這項研究的結果,說明了什麼?

孩子與孩子間詞彙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詞彙量的影響,如果孩子沒有機會聽到足夠多的不同詞彙,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機會。

不過,雖然學齡前的孩子有快速學習新詞的能力,通過相應的方法,短時間內讓孩子提升詞彙量也許並不困難,但這種提升效果卻很難維持,而且孩子上學後,這種效果會慢慢消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僅僅是靠標準的發音、大量的詞彙或熟練的語法,後期還要掌握大量的語言相關的背景知識。比如,表情、動作,聲音,影象等來綜合判斷。這些能力,必須在實際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提升,短期的記憶,是很有限的。

也就是說,即使把不愛講話的父母變成話癆型父母,並不能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即使教孩子更多的詞彙也沒有用。因為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不僅僅是他們聽到的詞彙量,還有詞彙本身的品質。

那麼,孩子的詞彙量能提升嗎?

03 孩子的詞彙量如何提升

孩子語言能力越強,就說明他掌握的詞彙量還是不錯的。那麼,要想提升詞彙量,父母可以採用如下這幾種方式:

1) 大量,真實的互動

如果想給孩子增加詞彙量,如果只是低水平地重複,這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只有在不同的語境當中反覆使用,在一定的層面上構建出一種語言使用的意義,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所以,作為父母,平常不管多忙,一定要抽時間和孩子多交流。這種交流,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的方式。比如,很多父母喜歡問:今天在學校過的開心嗎?幼兒園好不好玩?。這類問題,沒有太多的意義,通常孩子都不太愛回答,更別說彼此深層次的交流了。

其實,你可以換種方式,比如,你可以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吃什麼了? 或者今天學校的籃球比賽怎麼樣,給媽媽說說?

然後根據孩子的回答,給出相應的反饋。特別是要表現出交流的興趣。

比如,你看到孩子玩一個玩具,可以表現出很有交流興趣的樣子,”這個玩具我們家沒有,怎麼玩的?能教教我嗎?”甚至可以向孩子描述一個自己遇到的,令你煩惱或愉快的事,請孩子幫忙出出主意,哪怕他給的建議讓你啼笑皆非,也要像與成年人一樣,平等地與孩子對話。

一次次的互動,讓孩子能在對話中,不斷掌握新的詞彙,強化其語言能力。

2) 使用”腳手架語言”與孩子溝通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過一個腳手架理論,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曾被廣泛的使用。

那麼,什麼是腳手架理論呢?

意思是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可以為他提供大量的幫助,等他熟練掌握了,再慢慢減少幫助,逐步拆掉腳手架,讓孩子獨立。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主要是控制語言的學習難度,在同孩子交流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從一開始需要提供大量的非語言資訊幫助,再到簡單的語言,常規語言等階段,一步步引導孩子提升。

聽起來似乎有點複雜,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比如,孩子很小,我們給他講故事時,可能會動用很多表情、肢體動作,甚至是道具等幫助孩子理解;然而,等他聽懂了,我們會改變講故事的方式,把長句改短,讓孩子開始適應這種表達資訊的方式;之後,我們就不需要再通過語言給孩子講故事了,因為在腳手架的幫助的幫助下,他的語言能力已經大大加強,是到了腳手架該”拆卸”的時候了。

3) 做好親子閱讀和使用玩遊戲的方式

如果你想讓孩子語言能力強,就必須加大詞彙量。但如果每天只是和孩子天馬行空地聊,那麼孩子能掌握的詞彙是很有限的。

怎麼辦?通過閱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在實踐中,我們還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能更好地用詞和學會表達。

這種語言遊戲,不限時間、地點,走路,坐車、走路,睡前都可以和孩子玩玩。

( 1 )詞彙遊戲

玩法還是很簡單的。家長和孩子可以通過說不同的詞,來相互pk。

在孩子詞彙量還不是很大的時候玩比較合適。家長說一個,孩子說一個都可以,只要說的不一樣就行。

剛開始,只需要詞語不同即可。慢慢地,隨著孩子記憶容量的加大,可以要求孩子,他說的每個詞,必須跟前面說的每個詞都不同。

當然,為了避免找不著北,可以以主題的方式,分一下類。比如,如果你說”雲”,那麼孩子可以回答相關聯的詞,像”雨”這樣的;或者你說”手”,孩子可以回答” 腳”這樣的關聯詞。

如果遊戲想升級的話,可以玩玩說”反義詞”,這也是擴大孩子詞詞彙量,體會不同詞彙間的細微差別的好機會。

(2)讓孩子進行故事接龍

父母可以說一個故事場景,讓孩子進行語句的接龍。比如,在動畫片《小豬佩奇》中,有一集是大家聚在一起講故事。孩子們一人接一句,任意發揮或聯想,最後把一個不錯的睡前故事,說成了一個恐怖的故事。

故事說成啥樣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通過這種方式,能鍛鍊孩子的想象力、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說上面那個遊戲是增加孩子詞彙量的,那麼,這個遊戲就是語言表達層面的。它既可以讓你和孩子輪流說,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玩,甚至可以邀請更多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

不過,這個遊戲要注意的要點是:每個小朋友都要注意聽別人說的內容,同時關注故事的走向。

也許剛開始時,他們可能記不住前面的小朋友說的內容,那麼,我們就要善意地提醒一下孩子,注意前面的人所說的話,接著再問孩子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孩子經過這樣的引導,會有興趣參與到故事創作中來的。

當然,遊戲只是手段,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製造機會讓孩子創造性地使用好語言。

綜上所述,孩子要想擁有更豐富的詞彙與更好的表達,光靠簡單的交流是不夠的,必須採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但不管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什麼樣的互動方式,都不要忘了,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反過來影響我們,讓我們做父母的,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調整。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給孩子一個魔法的世界,這個媽媽的腦洞,不要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