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很多家長的眼裡,別人家的孩子不是優秀就是學霸,可是每每提到自己家的孩子時,往往都是“負面詞”——學渣、不愛學習、差生······

為此,很多家長都是操碎了心:拼死累活的掙錢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打罵逼著孩子去學習······

然而,孩子就是不願意學習,你逼急了他還給你玩離家出走,你不逼他,他就給你這麼表現:

◆讓他看書,他總是說“馬上馬上”,可你一回頭,他依舊在看著電視或者玩著手機;

◆每次一問作業,他都說做好了,可是第二天總能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你家孩子今天作業又沒做完”;

◆你若是站在他面前監督,他會嫌你煩,打擾他讀書;

◆每次總是一見你進他的書房,就假裝在翻書,其實書裡面不是藏著手機就是遊戲機;

······

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希望——失望——絕望之後,你終於得出了一個自己都不願意接受的結論:“我家的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

明明的爸媽是做小本生意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們一直都希望孩子能夠好好讀書,將來能考個好大學,有一口好飯吃,可以不用像他們這樣起早貪黑的賺著辛苦錢!

本來明明是在老家上學的,但是成績一直不好。明明的爸媽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管不住孩子,於是一狠心,花錢請人吃飯+送禮,把孩子搞到了自己身邊來上學。

可是孩子上了一個學期,連補習班也上了很多,可是老師卻說明明天天上課不認真聽,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花了這麼大的代價,卻換來的是這個結果,明明爸媽別提有多絕望!

最後,在絕望中得出一個結論:孩子不愛學習,可能天生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相信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打怎麼罵怎麼補課——各種方法都用盡了,孩子還是不愛學習,難道他們真的就如家長所說的,不是“讀書的料”嗎?

其實,真不是這樣!

沒有孩子天生就是讀書的料,也沒有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這種說法,孩子之所以不愛學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沒有學習慾望!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缺乏學習動力呢?

那是因為很多家長沒有激發出孩子的“好奇心”!

都說好奇害死貓,但是一個孩子一旦有了學習上的“好奇心”,家長不用打不用吼,他就會忍不住去學習!保持好奇心,就是孩子們學習的關鍵所在。

愛因斯坦說:“好奇心是科學工作者產生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這句話用來說明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再好不過!

·著名的教育家約翰·霍特也曾舉過這麼一個例子:

有一個小男孩,一天偶然讀到一篇關於潛水的文章,這讓他很好奇“人們為什麼要去潛水”。

於是,他主動的請求爸媽找來了很多和潛水有關的書,其中有一本書,告訴小男孩,人們最初潛水只是為了尋找寶藏。

“海底居然還存在著寶藏”,這立刻勾起他的好奇心。接下來,他開始了解寶藏是如何掉進海底的,然後又看了《荷馬史詩》,又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好奇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發電機,它會引導著孩子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下去。

蘇軾不愛學習 父親蘇洵想到了一“狠招”

提起蘇軾來,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東坡肉、想到他是"唐宋八大家”,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小時候的蘇軾和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弟弟蘇轍,也是“學渣”,還經常被老師罵“朽木不可雕也!”——調皮搗蛋,不愛學習!

不過好在,他們的父親蘇洵,不僅文學成就高,而且和妻子在育兒方面,也有一套。為了引導兩個孩子讀書,他有一天想出了一個“狠招”:

每當兩個孩子玩耍調皮時,蘇洵和妻子就故意當著他們的面,神祕兮兮拿著書去“藏起來”。結果一下去勾起了這2個“熊孩子”的好奇心,乘著“父母不備”,偷偷拿出來讀!

就這樣,蘇軾兄弟倆慢慢對讀書產生了興趣,並最終成就了“一門三傑”的歷史佳話。

其實,蘇軾父母的育兒高明之處就在於,當孩子不喜歡學習時,絕不像絕大多數父母那樣,靠吼靠打來使得孩子愛上學習,而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其實,這種育兒的理念,在當代,還有一個對應的名詞,叫“潘多拉效應”。就是利用人類“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的好奇心,讓孩子迷戀上學習。

所以,當孩子不愛學習時,你各種方法都嘗試過後,仍然不管用時,可以試試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讓孩子愛上學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既然好奇心對於引導孩子愛上學習如此重要,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呢?

1.

孩子想法再幼稚問題再刁鑽 父母也要積極迴應

一般來說,孩子2~3歲後,好奇心會瞬間爆棚,會對周圍的很多事物都產生疑問以及在家長看來很幼稚的想法。

有的父母可能會被孩子的問題問煩了,就隨便找個答案敷衍孩子;有的父母因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會把孩子的話當成玩笑······

然而,父母如果這樣做很容易就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迴應孩子,會的答案就告訴孩子,不會的就陪著孩子一起找答案;不嘲笑孩子的任何想法,要認真的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2.

不要逼著孩子死讀書 要讓孩子學會思考

一般來說,孩子4歲以後就會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家長不能老逼著孩子學這個學那個,更不要逼著孩子死記硬背單詞或者文章,那樣很可能會扼殺孩子的思考能力!

我們都知道舉一反三的道理,一個孩子如果只知道死讀書、死記硬背公式等,那麼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極其欠缺,時間久了,就可能會變成“學習的機器”,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所以,如果要想孩子學得更好,就要給予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激發孩子進一步探索更多知識的好奇心。

3.

鼓勵孩子拆東西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天生就是“終結者”,剛買的玩具,可能3分鐘不到,就可能就被他“大卸八塊”——都成了一堆零件。

這個時候,可能有的家長會吼孩子是‘“敗家玩意”,也有的家長可能壓根就不當回事,下次再買個新的······其實,這些都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好奇心被家長扼殺掉。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去研究一下玩具的構造,然後試著幫助孩子一起拼出玩具!這樣不僅不會培養出一個破壞王,而且搞不好今後還能培養出一個大發明家!

4.

不吼不叫

教育的歷史證明,家長越是通過打罵的方式逼孩子學習,越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所以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就必須要不吼不叫。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別忘了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這是對作者最大的讚賞!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求求媽媽,我下次一定努力,不要打我了”一個孩子跪著請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