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斯伯格朗說過: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於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現在手機普遍了,拍照的功能也先進多了,隨時隨地可拍下或錄下自己的心情,當有了孩子後,許多父母都抑制不住對孩子的喜愛,害怕錯過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立刻把孩子拍下來,這種為人父母的欣喜是可以體諒的。孩子成長中,特別是進入校園的年紀時,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學到了或發現了許多新知識、新玩意,有了些許進步,有些父母會特別驕傲,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孩子有多厲害,有多優秀。大事小事,必有照片晒出,久而久之,形成了拍照的習慣,為了使照片效果更加唯美突出,還要求孩子做出擺拍的最佳效果,甚至連孩子也學會了如何配合父母,並和父母有了無聲的默契。

現在流行拍照這個事,在外面只要稍微留意下,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我就將自己觀察到的,拿幾個來給大家分享下:

在公園,父母取好景讓女孩在那拍個照,小女孩十分熟練的擺起各種各樣的pose,可愛的、妖嬈的、生氣的、開心的……看起來完全來不像一個6歲的小女孩,像一個成熟的模特兒,那些固定的姿勢和表情,惹得周圍的群眾哈哈大笑,有的還大喊:"太可愛啦……這小女孩不得了,長大了可是個大明星!"周圍的人越誇,小女孩越興奮,擺的姿勢越來越多,而且帶上一副傲嬌的臉,小女孩的父母也十分的開心,邊拍邊指導,越拍越拍越起勁,直到看的人都覺得累了,他們才罷休。

小男孩興高采烈的跟著父母來到公園,父母讓他站在某個地方站好擺個拍個照,小男孩很不情願的定了一秒,立馬又往前跑了,他看見前面有很多好玩的,總想往前跑,而父母無時無刻的在大喊:"給我停下!停下!停!停!等等!等等!還沒拍還沒拍……快點!別走別走!你個臭小子……你在幹嘛呢?叫你站一下那麼難嗎?……"小男孩委屈巴巴的,最多停留四五秒,馬上又溜了,父母又在屁股後面叫喊:"別走!你剛剛的表情沒擺好啊……你笑一個不行嗎?哎喲……要你拍個照那麼難!"直到父母非常生氣,小男孩才開始安安靜靜的,順著父母,再也沒有心情去玩了。

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一個孩子在那裡大哭,衝著自己的父母大喊大叫。他的父母說:"好好,重新拍過,重新拍過,沒事,不就再拍一張嗎?"小男孩依然不依不饒的:"你看,都拍成什麼樣了?多難看啊,你會不會拍的!你要是上傳了,給別人看到,說我這麼醜!怎麼好意思見人?"發了一會脾氣後,又開始擺pose,父母又乖乖的在一邊幫他拍著照片。看了一遍,又拍,拍了一遍又再看,反反覆覆,直到滿意為止。

還有些家長說,每次他們在家裡忙的暈頭轉向的時候,小孩子總會說:“媽媽快點幫我拍個照!拍個照,快點,你再不來就就失敗了,快點!拍完還催媽媽媽媽,你快點,拍了照,你還得發給我老師呢,我們老師要我們完成這個任務的,要不然我就沒有貼紙了!”媽媽說:"好,等我忙完再說行不行?"小孩著急:"不行不行!等會兒我就沒心情了。"如果媽媽晚一點或者說忙完之後,讓他等久了,小孩子又在那大哭大鬧的。拍完之後,小孩還不忘提醒媽媽:“你記得要分享給老師哦,還有小朋友們,要告訴他們我表現得很乖喲!”

還有一次下午放學去幼兒園接孩子,一位父親牽著小女孩,那小女孩突然站著大哭起來,那位父親沒有馬上去安慰孩子,也沒有說一句話,十分興奮的立馬掏出手機,然後近距離對著小女孩的臉,這父親臉上還一副非常開心的樣子拍著自己的孩子,這位父親可能感覺小孩子太可愛了,要把她哭泣的樣子也拍出來。我在一旁看到,簡直哭笑不得,這畫面太搞笑了,我心裡想:這小女孩心裡應該崩潰了吧,他一定會問,這是我親爹嗎?我都哭了,我都這麼傷心了,你還開心的拿起手機來拍我,你就不能哄哄我嗎?

搞笑吧,說實話,旁觀者看起來會覺得好有趣,太可愛了,小孩可愛,大人也超級可愛,這一家人太有趣了。但是,要是為人父母了,自己親身經歷過上面故事,估計就不會這麼認為了,要麼有甜有苦,要麼就覺得是個煩惱,更甚者會惱火。

看似一個小小的拍照的舉動,長期下來父母養成了習慣,同時也從剛為人母的那種欣喜變成了炫耀的心理。孩子呢,也從剛開始的被父母表揚而覺得開心,並自我鼓勵,自我加油,到不知拍照為何意義,最直接的只是迎合父母,同時也被父母感染,變得虛榮起來,家長必須十分清楚:如果兒童試圖取悅教師而不是他自己,他將失去自己的美感並停止自己的發現過程。而且如果只注重拍照,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身,那麼將錯過生活中的許多樂趣,比如帶孩子去公園玩,玩才是重點,但父母卻將樂趣定在拍照那一瞬間,是的,也許當父母的那一刻感覺到美好,想要記錄下來,但孩子感受的美好是能盡情的自由的玩,孩子在玩時,他們的思維想象都很豐富活躍,如果每次玩著遊戲,大人又要求孩子停下作秀,這樣會中斷孩子的樂趣,使孩子感受不到快樂,這樣是否可說大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身上呢?

我記得福澤諭吉說過:對尚未成熟的幼兒家風是最好的老師。而父母從欣喜轉變為炫耀,或者說毫無重點的晒娃,併成為一種習慣,實際上便是家風的一種體現。父母可以晒娃,但前提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對孩子的鼓勵,而非將重點轉移在炫耀或毫無意義的機械的晒照,而且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晒照的深層含義,讓他感受到積極正面的力量,而不是迎合,更不是作秀。

除了父母自覺晒照片外,我發現許多學校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求家長們每天發個關於孩子勞動或學習的圖片或視訊,也許學校的用意是想讓家長們配合學校,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學校的動機當然沒有錯,但學校忽略了實際操作中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現在人手一部手機,動不動就擺拍,晒照片,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對孩子來說肯定是有影響的,如果這種行為也放在教育中,甚至讓孩子成為其中的主角,那麼這種影響是深刻的,會更加強化孩子對晒照的膚淺理解,反而減弱了教育的意義與作用。孩子對勞動,對閱讀也只停留在擺拍上,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那麼這種負面影響是十分大的。

其實,也不是說不能拍照,不能晒照。可以,只是家長和學校要清楚拍照的意義,而且不必每日都拍,最主要是記住初衷: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閱讀能力等。拍照並非是必要的手段,只是個輔助而已,家長可以用拍照來當做鼓勵的一種方式,比如孩子自覺完成任務,孩子有進步了,父母以一種開心的方式拍下記錄並分享給學校老師,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肯定與鼓勵,如果說拍照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為應付老師,把教育的方向搞反了,那教育又有何意義呢?

學校也要清楚一切方式方法都是以教育孩子,讓孩子全面進步,並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為主。目的才是核心,至於方式方法是可以靈活運用,最怕學校注重方式方法,還給家長和學生施壓,這種觀點和方式是極其呆板,也可說對學生極不負責的表現。

當出現了教育理念不合時,家庭和學校是需要溝通的,孩子的教育,本身就離不開學校和家庭,需要家校聯合,採取最有利孩子的教育,一切以學生的進步為主。

伯頓·L·懷特說過:家庭給予兒童的非正規教育比正規教育制度對兒童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還要大。爾·格·古羅娃也說過:兒童在家庭中度過了自己的第一個學校,正是在家庭裡,往往可以找出兒童行為性格特徵和道德面貌的根源。所以別小看這小小的拍照,晒照的行為,同一件事,同樣的行為,如果出發點不一樣,給孩子的影響也不一樣,給孩子的教育也不一樣。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身為家長的,最好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不管孩子是哭、笑、怒、悲、喜……不管孩子是幹活、做作業、靜靜思考……請讓孩子盡情的去享受、去感受當下。父母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張照片,更不要讓孩子變成一張照片,記住,孩子是個可愛的小生命,千萬別讓孩子錯誤的以為自己只是張照片!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1歲寶寶擁有40歲滄桑眼神,是孟婆湯摻了水?網友:比我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