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活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許多孩子喜歡上了玩手機,並且深深地陷入其中。

前陣子我和朋友閒聊,她12歲上初中的孩子對手機痴迷,一個小男孩,每天所想的事情不是和朋友一起出去打球、踢球,而是整天悶在家裡,和手機遊戲“交朋友”,當她阻止孩子玩手機時,孩子就說出了前面這句話。

朋友感到憤怒,卻無計可施,是她自己放鬆了孩子的教育,現在終於得到教訓。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學會了退讓

一開始,孩子只是不喜歡學習,成績排在班級倒數,但是朋友覺得,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於是強調了幾遍之後也就放任了。

後來看到同學都買了手機,朋友的孩子也想要一臺,說沒有手機就不能和他的小夥伴們聯絡了,於是朋友咬咬牙,也給他買了一臺。

再然後,就成了現在的樣子,現在隨隨便便一臺智慧手機,執行那些大型網遊都毫不費力,於是很快,這個孩子便沉迷在了遊戲中,和朋友的交流也僅限於QQ,似乎從那之後,他和家人就越來越“陌生”了。

不光是他這樣,他的很多同學、朋友,也都如此。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這些較為經典的手機遊戲,它們幾乎全都滿足這幾個特點:

對局時間短

平均20分鐘內能夠完成一局,快一些的甚至一兩分鐘就可以結束,讓孩子不用花費多少精力就能夠享受其中。

隨機性較高

對手的不同、武器的不同、使用角色的不同讓競技類的網遊變得豐富多彩,每一場對局,都能夠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

反饋及時

每一局遊戲都能夠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情感反饋,在遊戲中“殺”了人、打敗了小BOSS、贏得了勝利,這些都能夠鼓勵孩子進行下一局;相反,被別人“殺”掉、對局中遭遇失敗,這些會讓孩子產生“不服輸”的心理,想要再進行一局,反敗為勝。

就這樣,一個20分鐘過去……無數個20分鐘過去,孩子根本不會對手機遊戲這件事產生厭倦,有的,只是在不斷進行遊戲後的疲憊,以及在興奮、不甘這些情緒不斷重演過後的消極。

這裡的興奮只是對於遊戲對局的興奮,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賭博一樣,輸了和贏了都會有相似的情緒,而不論是興奮還是沮喪亦或是不甘,這些在外人看來,都是一種“變態”的情緒。

或許很多家長會想問:“這些遊戲公司不知道這樣會毒害青少年嗎?他們為什麼還要做這樣的遊戲?”

拜託,遊戲公司自然什麼都知道,但就像一個遊戲廠商對於90後、00後的評判一樣,總共有兩句話:

第一句:他們非常沒有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滿足。第二句:他們會千方百計地避免和真人進行溝通。

或許有一些偏激,但這就是遊戲廠商的真實想法,也是大部分人沉迷遊戲的原因,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錯誤的方向,對於商業來說,卻是一個大的商機。

而在美國矽谷,那些有名的科技企業老總們是怎麼做的呢?喬布斯生前禁止自己的小兒子使用iPad;被稱為“資訊時代的精神領袖”的Chris Anderson,禁止給成年以前的孩子使用一切智慧裝置。因為他們都知道,這些東西具有怎樣的“威力”。

結果呢?他們的孩子並沒有因此而與世界脫節,反而成為了某一個領域的佼佼者。這就說明,不讓孩子玩手機,並不會妨礙他們的成長,相反這會是一個對孩子更好的選擇。

如何讓孩子停止手機癮?

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制定規則。

而且是由孩子自己制定的規則,作為教育,從小就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行事是很重要的。不過如果孩子已經開始沉迷遊戲,那麼就用一些強硬的方法來約束孩子。

最開始可以奪去孩子的手機,和孩子約法三章,學習/閱讀多少內容可以玩;之後再慢慢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把玩手機的獎勵變成“吃好吃的”、“買好看的衣服”等等。

這樣轉移注意力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顯著的效果。

重要的是,要使用正確的方法。

這裡不得不打一個小廣告,推薦給家長閱讀這套書《忍住!別插手!》,這是日本一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所編輯而成的,專門針對孩子“不會整理身邊的物品”、“不知道合理利用時間”、“對於金錢沒有任何觀念”這些方面,進行系統的引導。

“教孩子合理利用時間”,就是引導孩子減少手機的使用量,這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有著很大的幫助。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當孤獨症孩子與地震和洪水“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