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我們分享一例復旦杯幼兒園STEM活動方案徵集大賽的優秀獲獎作品《海洋玩水組》,以及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王春燕教授的獨家點評,快來看一看吧~

海洋玩水組一、活動背景

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水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物,大部分的幼兒都喜歡玩水,記得小班入學時我在班級區域投放了各種容器取水,這個遊戲總能很快讓哭鼻子的幼兒停止哭鬧。

《3-6歲兒童發展指南》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收集了一些廢舊材料製作了這個“海洋玩水組”,分別設定了“救出小魚”、“水的滑梯”、“風車轉起來”、“按壓出水”、“小魚躍龍門”五個情景的探究遊戲,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希望幼兒可以自由探究和發現水的物理特性,學習使用各種容器和工具進行測量和比較,從而發展初步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適合班級

大、中、小班

三、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探索,學習使用各種容器和工具,感知“水”的特性,從而獲得科學探究的經驗,激發探究興趣。

四、活動準備

1.製作材料:洗淨的礦泉水瓶、油瓶、洗潔精瓶,粗、細水管,剪刀,熱熔膠,紮帶,鐵網格,泡沫箱,KT板,泡沫小魚,瓶蓋。

2.遊戲輔助材料:各種盛水的空瓶子、罐子、塑料碗,小勺,針筒,水槍,水壺,漏斗等。

五、活動過程遊戲一:救出小魚

玩法:

1.幼兒選擇容器,盛水倒入綠色瓶中。

2.觀察水通過管子流入透明的瓶子中,水流下後,透明瓶中的小魚浮上來。

3.中大班幼兒可以兩人比賽,看誰先救出小魚。

通過活動幼兒能獲得的經驗:

1.感知不同大、小容器盛水的多與少。以及體驗水往下流入透明瓶子時小魚浮起來的有趣。

2.中大班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如何更快救出小魚,發現兩個瓶子中,安裝了2兩個管子的比裝了1個管子的流水速度快。

遊戲二:按壓出水器

玩法:

往下按壓瓶頸,使水流出。

通過活動幼兒能獲得的經驗:

體驗按壓出水原理--利用活塞的移動來排出儲液筒裡的空氣,造成內外氣壓差,而使液體在氣壓作用下上升從出液管裡排出管外。

遊戲三:水的滑梯

玩法:

1.小班幼兒選擇容器盛水注入水管中,觀察水在直水管、彎水管、旋轉水管中往下流的軌跡。

2.通過比較,找到適合三種大小不同管口容器,使得注水時水不溢位。

3.中大班幼兒可以用比賽的形式,在水管下面分別放一個小桶。比賽開始,一人選一條水管注入水,看誰的小桶先裝滿水。

通過活動幼兒能獲得的經驗:

1.感知不同造型的管道它的流水速度不同。

2.知道要對準管口注水,必須選擇與管口大小相符的容器。

遊戲四:水車轉起來了

玩法:

1.選擇容器給最上面的瓶子注水。

2.開關水龍頭,控制出水。

3.觀察水車是否轉動。

通過活動幼兒能獲得的經驗:

1.體驗注水、開關水龍頭的樂趣,觀察水流下能讓風車轉動。

2.大班幼兒操作思考“什麼時候開水龍頭才有足夠量的水讓風車連續轉動起來。”

遊戲五:小魚躍龍門

玩法:

1.泡沫小魚擺在起點處準備,水中可放些瓶蓋當障礙。

2.遊戲開始,幼兒可以用嘴巴吹氣也可以選擇針筒抽水噴射泡沫小魚,使小魚前進,越過“龍門”(有高低)到達終點。

通過活動幼兒能獲得的經驗:

1.吹氣時感知風力。

2.用針筒吸水、射水,感知壓力、主力、推動力。

六、教師反思

喜歡玩水是幼兒的天性,這個海洋玩水組投放在沙水區深得幼兒的喜愛。小班的孩子不停地取水、注水,看到水流非常開心。他們似乎不關心遊戲的玩法,就喜歡瓶子罐子、針筒、勺子等取水工具,一遍又一遍地變換工具玩水。有的孩子會按按壓取水,但這個遊戲比較枯燥,玩的持續時間較短。中大班的孩子喜歡競技遊戲,他們喜歡玩“小魚躍龍門”,用針筒來射小魚。“救出小魚”、“水的滑梯”接下來可以投放記錄表,讓中大班的孩子進一步探索記錄,感知容器與出水量的關係、速度等。

專家點評

許老師的《海洋玩水組》系列活動設計以幼兒感興趣、喜歡玩的水的探究操作作為載體展開,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 以科學探究為核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海洋玩水組的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無論是“救出小魚”還是“水車轉起來”,或“小魚躍龍門”等,均強調對幼兒的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情感態度的關注,強調幼兒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習觀察、推測、實驗、反思、交流等探究能力,也強調在動手玩與做的操作中獲得關於水的相關經驗,這是特別值得肯定的。

2 問題匯入具有情境性

基於幼兒特定的認知、學習方式,創設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有一定生活場景的探究學習情境,如:如何救出小魚、如何擠壓出水、水車如何能轉起來、怎樣讓小魚躍過龍門等問題,讓孩子在與環境、材料及同伴的互動中面臨問題,不斷感受、體驗、操作,既拉近了與生活的距離,又在情境中不斷思考、解決問題,獲得經驗。

3 適用範圍廣

活動設計沒有拘泥於某一個年齡段,而是在不同年齡段設計、引發不同層次的問題與情境,既基於幼兒原有的經驗,又有很大的適應與拓展空間,比較巧妙。

但結合STEM教育的理念與取向,我們發現《海洋玩水組》的探究學習需要繼續加強以下幾點:

1 加強整合性

原設計中雖然已經整合了科學、數學等方面的經驗,但STEM教育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整合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強調內容組合的有機整體,以更好地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 凸顯設計性

STEM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節包含設計作品,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原設計可以繼續加強幼兒設計及工程產品方面的內容,凸顯幼兒動手產出的產品及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不能僅僅侷限在教師設計好的情境裡,幼兒只是動手玩與做。設計是STEM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3 呈現過程性

原設計雖基於科學探究活動呈現了比較清晰的5個遊戲與探究活動,但從教師提供的文本里看不到孩子探究學習的真實過程,看不到兒童探究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只能靜態地看到玩法設計,希望教師可以更多從幼兒學習、探究的過程來呈現案例與設計。

4 關注協作性

STEM教育強調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案例中基於真實任務的解決問題肯定離不開其他兒童的協作,包括教師的支援,可惜案例文本里無法看到。

案例中教師的反思也太寬泛與淺表,希望繼續加強。

——王春燕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副院長

教授,博士

*宣告: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幼師寶(YOUSHIBAO2016),活動方案與專家點評由獲獎選手與王春燕教授獨家授權幼師寶釋出,抄襲必究。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婦產房順產,為何準爸爸卻“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