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嚴格的紀律能塑造堅強的性格嗎,事實證明不完全是。有時候嚴格的紀律往往可能會事得其反。只要求孩子服從,而不是鼓勵孩子自我控制的發展,結果往往是孩子們完全順從了父母,如果一旦父母的權威無法控制他們,往往就會完全失控,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孩子。其實父母的過於寬容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他們的後代往往是自私、粗魯、不快樂、愛爭辯、不聽話。會認為規矩都是為別人制定的,與他們無關。另外,孩子們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寬容的父母是冷漠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呢?最有效的紀律既不是嚴格的,也不是放任的。這是一種更有益的方式,它介於兩者之間,通過設定公平的限制,並以愛的方式堅定地執行這些限制。

一.給孩子設規則的注意事項:

1.規則

選擇你的紀律規則。如果你每次帶著你蹣跚學步的孩子摔門或者用袖子擦鼻子,你會一整天都在碰撞。當然,安全限制是必要的,例如不能跑到街上去,不能碰熱爐子等。但是其它的規則取決於你的優先順序以及你有多少精力。也許“不要在屋子裡大喊大叫”是最重要的規則,但你可以忍受孩子把鞋子放在沙發上。也許禮貌的說“請”和“謝謝”是對孩子最基本的期望。所以制定一些你覺得可以執行的規則,但要把它們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2.要直截了當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你第一次說“不”沒有效果,那麼溫柔而堅定地抱起你的孩子,面對面的用輕聲音和肢體語言重複你的指令:“不要碰電源插座,是很危險的”。然後轉移注意力:把你的孩子轉移到另一個房間並和孩子做一些其他的遊戲。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很難控制自己的衝動,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你會說“不”。

3.保持規則不變

如果說昨天晚餐前洗手是強制性的,但今天卻被忽視了,那麼唯一的規則就毫無意義了。所以一定要遵守你制定的規則,否則你會在孩子心理失去信譽。當你真的破例的時候,解釋一下為什麼,比如:“你的表弟來家做客了,所以今晚你可以多呆一個小時和他們一起出去玩”,一定要做出解釋。

4.耐心一些

小孩子的記憶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做錯事,父母也不必感到驚訝。準備好重複同樣的語言,不管是“不要碰電腦”,還是“那個不能吃”,在幾周甚至幾個月裡每天都在重複。如果你想讓孩子停下來,你可能要經常對孩子說上述的語言,直到還能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

5.堅持你的立場

當你說“不”的時候,一個可愛的孩子會露出頑皮的笑容,這很容易讓你屈服。但父母不要放棄。要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如果他還這樣做,就要承擔後果,如果你對孩子說;“你再用玩具卡車打你的表弟,就會拿走卡車,”之後父母必須遵守,。讓他知道你不是再說笑,所以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

二.注意這幾個“不要”

1.不要做家庭獨裁者

蹣跚學步的孩子當他們有機會做出一些決定時會感覺更好。給他一些可以接受的選擇,比如餅乾或蘋果、鞦韆或滑梯、帶大象的衣服或帶宇宙飛船的衣服。記住,給你的孩子一種控制他的世界的感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很多很多麻煩。

2.不要批評你的孩子

如果告訴你的孩子他是個壞孩子,其實這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批評的是行為而不是孩子:比如“你打小朋友是不對的。”而不是“你是個壞孩子”或“你不聽話我不喜歡你了”,永遠不要對孩子說:“我不喜歡你了”,這樣會在無意中傷害了孩子。

3.不要過度使用“不”

“不”這個字我們經常說,如果過度使用很快就會失去效力。可以把它儲存在威脅你的孩子或你家人健康的情況下使用。不過對孩子每說一個“不”,可以試著提供一個“是”,例如對孩子說:“你不能摘玫瑰,但你可以為廚房桌子做一個大蒲公英花束”等。

4.不要失去你的冷靜

無法控制的憤怒會影響你的思考,教會你錯誤的應對方式,甚至會讓你感到恐懼。當你的孩子惹你生氣時,花點時間冷靜下來,然後解釋他為什麼做錯了,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把媽媽的盤子摔碎了,現在我難過”。記住,你的目的是教會孩子正確的行為,而吼叫或打罵的效果正是相反。當你真的失去冷靜時記得對自己說:“冷靜”,之後向孩子道歉,並告訴你的孩子,即使是父母也會犯錯的。讓孩子能夠明白和理解。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衝動任性,不光是減少父母的麻煩,也是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免被無節制的情緒所壓倒和傷害。那麼,父母不應為孩子的憤怒、不滿或抗議而感到內疚。你所做的是對孩子的未來幸福著想。所以你需要干預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接受這些行為規則,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家長制定的行為規則會逐漸滲透到孩子的心裡,最終會養成自律的習慣,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因此要明確孩子什麼是允許做的,鼓勵孩子在行動前進行思考,這樣才能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