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中國家長最怕的是什麼,答案非“孩子叛逆”莫屬。“叛逆”這兩個字,就像是橫亙在父母與子女中間的一道鴻溝,不僅會破壞親子關係,影響家庭和諧氛圍,處理得不好,還會把孩子拉向萬丈深淵,毀滅孩子的一生。
而且,叛逆期幾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沒有繞行的辦法。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時,由於自我意識高漲,想要時刻體現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從而對於父母和成人的保護產生不耐甚至急於擺脫的心理。
然而,由於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成熟,對於事物的認知也比較片面,因此在叛逆期時,往往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如果家長不能及時關注並引導,很可能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
孩子叛逆期,爸爸的反應很重要有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於母愛的需要越來越少,對父愛的需要則越來越多。
如果說在孩子剛出生的嬰幼兒時期,對母愛的需要達80%,父愛只佔20%的話,那麼到了初高中階段,對母愛的需要就下降到了40%,對父母的需求則翻了三倍,達60%。
可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重要,在引領孩子成長方面,爸爸是當之無愧的“引路人”,因此,爸爸付出足夠的精力陪伴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1、學會尊重孩子
有這樣兩個孩子,他們都喜歡玩手機遊戲,課後也總是相約一起組隊打怪,在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後,兩個人都考得非常不好。
面對這樣的情況,兩位父親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
A父親跟孩子約定,每天仍然可以玩遊戲,但要控制遊戲時間和次數,同時保證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去。
孩子同意了父母的要求,到了學習時間就主動走進書房看書,A父親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從來不打擾孩子。
有的時候,A父親看到孩子學習特別努力,在遊戲時間還特意陪孩子一起玩遊戲,父子兩人經常交流遊戲心得,使得兩人關係越來越親密。
孩子還會主動把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告訴父親,讓父親給自己提供幫助。
結果,在期末考試時,孩子的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於遊戲也沒耽誤玩,還玩得越來越好,孩子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了。
B父母則完全不同。對於兒子,他沒收了手機,讓兒子再也沒有機會玩遊戲,還下定了決心陪讀兩個月。平時只要下班沒事,B父親就匆匆趕回家,督促孩子學習。
家裡的情景就變成了,孩子在書桌前拿著書本看,當爸的拿個小板凳坐在後面玩手機。這種“芒刺在背”的感覺讓孩子根本無心念書,心裡早就溜了號。
結果,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的成績根本沒有任何起色,孩子還越發產生了不想念書的想法。
可見,作為父親,一定要平等地看待孩子,從心裡上把他當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不要站在制高點上,以權威來壓迫孩子,這樣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2、精簡話語,態度平和
孩子進入叛逆期後,對於外界的情緒感知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無心的一句話,或者稍微不耐煩的態度都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反彈,並加重自己叛逆的行為。
因此,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儘量使用精簡的話語。很多家長都喜歡催促孩子,每天早上就跟打仗一樣,先催孩子起床,再催孩子吃飯,路上還得催孩子別磨蹭。
孩子本來就不願意被人管著,天天這樣被催促著,怎麼會高興得起來呢?
另外,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也不要緊盯著不放,一有點芝麻大小的事就把之前所有的“陳芝麻爛穀子”都抖落一遍。
作為家長,儘量做到“當日事當日畢,當時事當時畢”,把事情解決在當下,過後決不提起。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大人的批評與教育。
3、面對孩子要有誠信
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家長最忌諱的行為就是“說話不算數”,這也是引發無數親子問題的根源所在。
曾經有一位媽媽在網上發貼:稱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差,於是就跟孩子約定,如果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數學能考到90分以上,就帶孩子去上海迪士尼樂園玩。
這位媽媽只是隨口一說,覺得孩子肯定做不到,所以根本沒往心裡去。
可是孩子卻當了真,拼了命的學習,並且在期末考試中真的達到了90多分。看到這個結果,媽媽卻想反悔,覺得去一趟迪士尼太費錢了,想徵集網友的意見:改成獎勵個玩具行不行?結果網友的評價幾乎一邊倒:答應了就必須做到,不然孩子得多傷心。
家長如果不能誠信,孩子也就不會當承諾的話當真。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成為一個不守信用的人,這將是父母最大的失策。
孩子進入叛逆期的表現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只有在青春期才會“叛逆”,其實不然。事實上,在孩子從2-18歲的過程中,往往會集中出現三個階段的叛逆:即2-4歲、7-9歲以及12-18歲。那麼孩子在叛逆期都有哪些表現呢?
1. 聽不進去父母的話,我行我素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加強的時候,做事更願意採取主動,因此當父母對孩子進行告誡的時候,孩子往往就聽不進去。
比如,晚上9點了,到了孩子洗澡睡覺的時候,可孩子還是一門心思地在玩手中的玩具,任爸爸媽媽怎麼呼叫都沒有反應。
甚至有些孩子本來已經打算要去洗澡了,可父母一催促,心裡就開始不樂意,於是會再次拿起玩具玩起來。這都是孩子叛逆心理的表現。
2. 控制不住情緒,衝動易怒
小剛3歲的時候特別難帶,只要是他不想做的事,任誰勸也沒有用。一次,小剛奶奶給小剛餵飯,小剛怎麼也不肯吃,可奶奶覺得小孩子該吃飯的時候必須吃飯,於是兩個人就這樣對上了。
結果,小剛一下子把飯碗打翻在了地上,還用小腳使勁踩,整得滿身都是。
這還沒完,當奶奶拉住小剛打了幾下屁股後,小剛竟然用小手對著奶奶揮起了拳頭,使勁在奶奶身上打了好幾拳還是氣呼呼地直喘氣。
可見,孩子在叛逆的時候是很情緒化的,這個時候他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任何一點不順心的事都會讓孩子暴躁易怒,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3. 對權威比較反感,更相信自己
當然,身處叛逆期的孩子,更相信自己對事情的判斷,對大人講的大道理往往很難聽得進去。
當孩子覺得自己想做一件事的時候,任由大人說破了嘴皮,告知這件事有多麼危險,多麼困難,孩子都堅信自己能做到。
比如,父母告訴孩子不要下河遊戲,可孩子卻偏偏要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溜過去。他相信自己的判斷,覺得沒有問題,是大人小題大做而已。
了解了上述孩子這些叛逆期的表現,家長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媽咪嘮叨:如果通過各種表現察覺到了孩子叛逆的苗頭,家長千萬不要不重視,尤其是父親,要多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來,採用正確的方法適時加以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