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接孩子放學,聽到相熟家長的感慨:自家孩子小時候奶聲奶氣多可愛,又乖又聽話;現在不行了,愛玩手機,連作業都不好好寫了,說他幾句,他竟梗起脖子學會頂嘴了。想想就氣人,想要端起家長的架子又怕他反彈得更厲害。
可憐天下父母心,就是因為家長太愛孩子了,想給孩子最好的,教養時反而會縮手縮腳,怕自己把握不好尺度,給孩子留下陰影。
而小學階段的孩子呢,他們在學校學習了很多知識,交了很多朋友,他們的行動和思想正在逐步走向獨立,急於掙脫父母的掌控,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
在這個階段,往往父母越強勢,孩子就越叛逆。比如寫作業,如果你坐在他旁邊緊緊的盯著她寫,孩子會覺得學習是被迫的,反而學習起來不情不願,效果不好。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越是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反而不做,不讓他們做的事情卻非要做。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處理不當,孩子會越走越遠。
育兒專家伊薩貝爾•菲約扎說過一句話:“孩子的教育,首先是一種關係。如何處理關係,是最首要的問題。從孩子的叛逆到糟糕的學習成績,不良的親子關係會引發各種問題,良好的親子關係則可以幫助孩子父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共同面對。”
那麼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在錢兒媽白雁飛的書《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一書中,記錄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
錢兒小時候有一陣特別叛逆,大錯小錯不斷犯,還不聽管。為了教養好孩子,錢兒爸非常嚴厲地訓斥了他,同時沒收了他所有玩具。這下好了,本來梗著脖子犯倔的孩子,一看玩具被沒收了,忍不住大哭起來。
看著錢兒哭得傷心的樣子,錢兒爸並不勸阻安慰,反而忽然冒出這麼一句話:“你和爸爸都清楚,今天這個懲罰是針對你的行為和態度,但是,就像爸爸之前跟你說的,無論我用了多嚴厲的手段懲罰你,都跟我愛你這件事怎麼樣?”
錢兒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回答:“跟你愛我沒關係。”
錢兒爸又說:“是的,所以雖然爸爸今天狠狠懲罰了你,但爸爸依然怎樣?”
錢兒非常自然地接話說:“深深地愛著我。”
之後錢兒就冷靜下來正視問題了,兩人就像平時經常在聊天節目裡那樣,你一言我一語,有來有往。
錢兒媽說,在這個過程中錢兒都是比較積極的,不是被動接受。他真的認識到問題所在,同時又知道爸爸對他愛不的會有絲毫減少,問題就是問題,懲罰就是懲罰,無關乎愛與不愛。
一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立就這樣在相聲一樣的對話中消弭了。
所以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首先,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愛他的,這是溝通順暢的前提。
就拿錢兒同學來說,因為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堅定的,而又被愛包裹著的,所以在回答“爸爸依然深深愛我”這句話時,不是害怕,不是躲避,而是一種對自己所犯錯誤本身毫不猶疑的自責,以及對無條件愛的深信不疑。這樣的前提下,無論有什麼樣的糾錯與懲罰過程,溝通都會是順暢的。
前兩天,我孩子學校搞了個關於感恩教育的活動,要求家長去參加。在活動中,孩子們喊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很容易,反倒是做家長的不太容易把愛說出口。
傳統文化裡中國人的感情是內斂的,表白的話總是羞於出口。管教孩子時,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會知道我們愛他,可事實上因為你平時羞於表達對他的愛,管教起來卻不遮掩壞情緒。孩子只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你不愛他了,逆反心理一起來,就跟你反著來。
做父母的要習慣把自己對孩子的愛清楚的表達出來,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羞恥,沒關係,慢慢來,習慣是一點點累積的,重要的是先邁出這小一步。
其次,平常要給孩子多做心理建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錢兒同學能迅速冷靜下來正視問題,得益於他的父母經常在給他做心理建設,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錢兒爸會告訴他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犯了錯就該認,也理所應當接受懲罰,否則犯不犯錯都一個待遇,那人人都去貪圖享受、為所欲為了。錢兒同學開始不是太理解,但是架不住經常被灌輸這個理念,久而久之在心中形成了頑固的印象,繼而在他爸爸發作的時候也能對答如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祖宗傳下的智慧用在育兒上也很行的通,別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就不跟他講。嬰兒一生下來是不懂怎麼說話的,那做父母的就不跟他講話了嗎?就是因為他不懂,才要多多的講給他聽。父母是幫助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人,有責任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最後,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心情來決定對孩子的態度,這是大忌。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犯錯,父母也應當採取合理的措施糾正孩子。但如果說你心情好的時候,孩子犯了錯也不在意;心情不好的時候,怎麼看孩子都不順眼,又變得極為苛刻,一點小事都能招你一通火。這樣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到那時,你說再多的“我愛你”也沒有用,因為孩子永遠找不到合適的分寸,反而更加不知道應該怎麼表現了。因此做父母的心中一定要有根弦,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事不對人。
道理講出來很容易懂,可要做到就不太容易。就像我學習寫作,成文的各個步驟我都知道,可要達到高手的筆力,我就得不停地寫寫寫才行。育兒也是一樣,就怕遇上“知道答案卻沒耐心與細節”的狀態。養育好孩子更多的是在日常中的細節裡要做到位,要有耐心,不憑心情育兒,讓孩子明白父母永遠站在他那邊的,立規矩也是為了他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