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來陪各位老師和家長一起,為培育祖國的下一代澆水施肥啦~今天我們的話題是,玩、遊、戲!
放假的時候,相信各位爸爸媽媽都發現了一個痛心的事實——孩子不是在玩,就是待會兒要玩,就是再玩一個小時,然後在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你就不能看看書!
寫寫作業!
練練英語!
拉拉小提琴嗎!
就知道玩玩玩!
留下孩子一臉懵逼,我已經寫完了啊
你為什麼總是見不得孩子玩呢?
玩遊戲真的不是件好事嗎?
今天我們就來矯正一下長期以來,對玩遊戲的錯誤認知。
通過遊戲,孩子一邊探索著世界,一邊嘗試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成熟。
——選自《遊戲力》,勞倫斯·科恩(美) 著
玩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
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動物,玩遊戲的時間越長。
幼獅經常沒事就在一起打打鬧鬧,對同伴抓撓撕咬。無論是在草叢裡追趕,還是圍著樹繞圈,獅爸爸獅媽媽都不會過多幹涉,因為童年的打鬧行為是一種非常好的鍛鍊,可以為他們成年之後進行捕獵積累經驗和合作技巧。
你有見過海星嬉戲打鬧嗎?
它們正在因為brincle而被凍死 ▼
與海星和樹木不同,人類對於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過主動的探索和實踐來進行的。有些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會自動進行,但許多學習則在遊戲中發生。
人類的童年期之所以越來越長,為的就是使人擁有更多的遊戲時間,即學習時間。
遊戲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玩」遊戲,也是由於,即使是最平常的遊戲,其中也蘊藏著層層深意。
舉一個最簡單的遊戲作例子,親子間相互打羽毛球▼
假如父母能像用顯微鏡觀察事物那樣認真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就能通過孩子的一個接球動作,而了解到他當時許多的心理與情緒。
父親與孩子玩得非常開心;
連續失球孩子很沮喪,手臂軟軟的;
父親的誇讚,如「漂亮」、「接得好」,都會給孩子帶來自信,並對父親產生信賴感;
孩子正在訓練手眼以及身體的協調性;
經過苦練,孩子終於掌握一個新技巧,還得意地露了兩手。
遊戲是孩子嘗試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徑,就像幼獅們從廝打當中獲得的學習一樣。
不同的是,人類世界的兒童們不僅學習相互爭吵,也學習和諧相處。打羽毛球就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通過遊戲,孩子一邊探索著世界,一邊嘗試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成熟。
玩遊戲可以發現孩子的情緒問題
遊戲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甚至如何與別人重歸於好的方式。
黑猩猩喜歡在同伴的手掌上搔癢,特別是它們剛吵完架的時候。因此,遊戲的第二個意義可以歸結為:滿足人們對親密情感聯結的無盡需求。這一點對人類來說格外重要。
有一位向我諮詢的父親,描述他兒子怎麼用力打球給他。他從兒子打球的力道看出孩子很生氣很沮喪。一起分析後我們發現,孩子其實很可能是在問:
「你能夠接住我投給你的球嗎?我對你是不是太情緒化了?我這樣發洩情緒合適嗎?你不會不知道我是在發脾氣吧?」
另一位父親也曾提到,他的孩子很喜歡玩羽毛球,但是一旦他漏接了,孩子就會哭,而且還衝他發起無名火:「我叫你低一點,但你從來不聽!」
這個例子中的孩子所發洩的情緒,跟壘球遊戲毫無關係,他是將別處積累的情緒藉機發洩了出來。
只有你了解他真正想表達的情緒,才能夠恰當地安撫他,而不是一拍子甩過去——連球都不會打!我教的你都忘了吧?
所有遊戲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有意義。
玩遊戲可以讓兒童修復心靈創傷
遊戲對兒童的第三個意義,可能也是人類特有的,就是從情感創傷中得到康復。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過得不怎麼順心,回到家裡,他就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表現給你。他們可能把學校的遭遇嘮叨一番,更可能的是遷怒他人;他們或者把自己鎖在屋裡,或者大鬧一場。
但孩子也經常自發地通過遊戲的方式來放鬆自己。他們可能會坐在電腦前,對著外星入侵者來一陣狂轟濫炸。大孩子們也許會打電話跟朋友聊聊天。他們也可能「表演」上課的情形,所不同的是由他們自己來扮演老師。
通過假裝扮演老師,孩子重新回顧了故事的經過,不過這一次的故事中,掌控者是孩子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情也就逐漸恢復過來。
難熬的一天過去之後,將自己託付給安靜的故事書,或者痛快地打一場激烈的網球,也是有效的辦法。
除此之外,遊戲是有趣的,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將給父母帶來歡樂。
要知道,學前班的孩子一天要笑三百次。如果我們都能達到這個水平,那我們會多麼開心?
讓我們享受更多的歡樂吧——唱一些傻乎乎的歌,假裝不小心摔一跤,說話的表情也不妨誇張一些,掄起枕頭對打一場,再說一些笑話。
附《人物》週刊與勞倫斯·科恩的對話
提問 = P
回答 = C
P:你非常推崇遊戲對孩子的作用,為什麼?
C:遊戲是孩子生活的重心,當你用自己的語言體系跟他們說話時他們可能不聽,但當我們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跟他們溝通時,他們就會聆聽。
孩子們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源自幾個因素。一個是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愛的、受歡迎的、有安全感的。另一個是他們確定有某些人會理解和支援自己。
遊戲就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聯結的方式,也是孩子願意使用的唯一的交流方式。而且遊戲也能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當你做數學題時,它只能讓你大腦中的一個部分活躍起來,但是當你做遊戲時,你想象自己在太空中,想象自己下一步該去哪裡,做遊戲會使你的整個大腦活絡起來,你用到了肢體控制,用到了想象力,用到了情感。
P:為什麼你更鼓勵父母陪孩子玩,而不是孩子們自己玩兒?
C:孩子們不會照顧玩伴的感受,經常讓同齡的玩伴感到無助、愚蠢或能力不足,這樣他就不需要自己去承受這些感受。但在孩子們以犧牲別人的方式來獲得力量感受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最終勝出,這樣做通常只能以衝突和混亂收場。這就是大人需要參與這類遊戲的原因,防止孩子之間彼此傷害。
P:為什麼父母的工作是幫助孩子生根和使翅膀強壯?
C:生根意味著有愛的自信,翅膀強壯意味著有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勇氣。每個孩子都需要根和翅膀。不幸的是,對男孩和女孩的區別待遇,傷害了他們的根和翅膀。我們的社會所預設的程式,把男孩變得孤寂,而把女孩變得無力。男孩就應該為了競爭和勝利而犧牲聯結和情感,而女孩就應該為了不傷害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成就。遊戲的目標之一,就是治癒這些傷害。
P:性別差異完全不必考慮嗎?
C:我相信男孩和女孩存在天生的差別,但是我認為差別是非常小的。父母、文化和教育的後天因素,可以縮小或放大這些天生的差異。我們的社會則一直傾向於把差異放大。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以男性為主角的迪士尼動畫片,主題都是追尋自我,例如匹諾曹;而以女性為主角的卻都以浪漫作結局,如小美人魚、白雪公主和睡美人。
P:你為何願意陪女兒玩芭比娃娃的遊戲,那不是在培養公主病嗎?
C:我女兒曾經非常喜歡玩芭比和迪士尼公主。謝天謝地,她現在已經長大到快脫離這個階段了。我很討厭跟她玩芭比娃娃, 覺得既無聊又愚蠢,而且違反我的價值觀。不過當我的女兒要求時,我也會跟她玩。既然孩子是通過遊戲來理解世界,那麼女孩當然也非常需要弄清楚這些形象所代表的意義—保持身形,講究衣著,化妝愛美,浪漫情調等等—女孩所接收的這類資訊誤導人心,削弱了女孩的力量,她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才能理清頭緒。
P:什麼樣的變動能讓女孩在玩芭比的時候意識到「力量」?
C:只要在你坐到地板上和她一起玩芭比時稍微做一些變動。讓洋娃娃們變得有活力一些,讓它們跳起舞來,穿的衣服也不再那麼淑女,甚至會說一些叫人瞠目結舌的話。我經常讓一個娃娃扮演社會文化中典型的女性角色,而讓另一個娃娃勇敢地站出來。一個說:「我是裁判,能決定誰是合格的女人,你看起來不夠女人!」另一個會說:「別管我,我就喜歡跑跑跳跳,你不能阻止我。」
愛情、婚姻等浪漫情節是女孩遊戲和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因此我在遊戲時,也會引入與之大不相同的其他情節。跟女孩們玩時,我扮演一個膚淺追求外貌的人,只關心時尚和髮型。有時我也扮演一個英俊的王子,只在意洋娃娃的外表和穿著,而實際上這個王子卻是一隻非常搞笑但很大男子主義的豬,引起鬨堂大笑,這樣就可以讓女孩對陳腐的社會性別角色產生心理拒絕。
P:對於男孩呢?
C:在遊戲中,我不僅會引入一些現實的感受—「哎喲!真痛」,也會盡量與孩子發生親密接觸:假如中彈了,我就倒在他們身上,假如有敵人,我就緊緊縮在他們身後,總之尋找任何藉口來與他們發生身體接觸和情感聯結。幾乎所有男孩都有被強迫不哭的經歷,或是曾因為哭泣而遭受同伴嘲笑,所以我發明了一個角色叫「不哭俠」。我用誇張的口吻炫耀說:「英雄有淚不輕彈;我從來不哭;我是不哭俠。」接著,僅僅是因為帽子掉到地上,我就立刻假哭了起來。媒體用許多荒唐的形象鉗制著孩子的思想,而遊戲可以打碎那些荒唐。
P: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過於溫和地對待男孩會讓他們變得懦弱。
C:男孩未來是要成為父親的,我們需要讓他學會如何對待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扔出去。安慰、擁抱和珍惜孩子,並不會讓男孩懦弱,相反會使他們在情感上更加堅強,使他們更有人性。相對於從前,我們現在已經開始不懼怕女孩的運動細胞、力量和才智了,但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