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早上吃飯,小寶又一次是最後一個,大寶和姐姐已經背上書包吵著要走,小寶還在不緊不慢喝著粥。

我看小寶的樣子火騰一下就起來了:“每次你都是最後一個,起的最晚,吃的最慢,你看看姐姐什麼時候讓我催過,不要等他了,你們兩個先走吧”。

小寶這才三口兩口吃完,連鞋子都來不及穿背上書包就跑,開啟門才發現他們兩個在門外等著。

而小寶並不領情,反而抱怨道:“都是你們,害我又挨批”。

我聽到小寶的抱怨驀然驚醒,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說好的不在孩子間比較,怎麼又忘記了?

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個習慣,不是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就是讓孩子跟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較,美其名曰為孩子好,而實際上榜樣的力量沒發揮,殺傷力卻幾可致命。

尤其是總拿自家兩個孩子比較,更是百弊而無利。

對比不能使人進步,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當父母經常說“你看哥哥/姐姐怎樣怎樣”“你怎麼不能跟哥哥/姐姐學學”“哥哥/姐姐就是比你聽話”等等,在孩子的理解中就是父母覺得自己特別差勁,各個方面都不如哥哥/姐姐。

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其實是特別殘忍的,他可能會努力做得更好,但在日復一日的否定中,自信和自尊會一點點消失,感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超越眼前的對比目標,無法得到父母的肯定,輕則性格受到影響,重則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完全放棄努力,一生都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影響兄弟姐妹間的感情

當父母拿孩子跟另一個孩子對比的時候,實際上不是樹立了一個榜樣,而是樹立了一個競爭對手和敵人。

雖然父母的本意是樹立一個榜樣,但實際往往相反,當我們拿孩子對比的時候,批評這一個也就意味著表揚另一個,被批評者傷心被表揚者開心,而往往當被批評者努力做的更好的時候另一個人也會更努力,這其中的競爭有時候是無形的,但對手卻是現實存在的。

而本應該是相互幫助的手足卻變成了最為直接的對手,別說手足之情,不反目仇就算好的了。

影響親子關係

當父母總是在孩子間對比,被批評的那個孩子會覺得是父母偏心,自己做任何事都不如哥哥/妹妹,父母是肯定是不喜歡自己的。

雖然在物質方面父母可能是一視同仁,但在孩子心裡,經常被對比,經常被貶低,在情感和心理上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不會那麼親密。

也許等孩子長大會理解父母的好心,但被疏離的親子關係卻是難以修復的。

其實,說起父母拿孩子對比的傷害,恐怕每個有兄弟姐妹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感觸,而有不少人更是留下了一生的陰影,而我也曾特別反感父母總拿我和哥哥對比,所以有孩子後我不斷提醒自己:我愛我的每個孩子,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拿他們對比,同時我也要讓他們知道,在我的心裡,他們都是一樣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無論表揚還是批評都僅限於個人

我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拿孩子去對比,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比如像今天早上吃飯,我讓小寶快點吃飯的時候完全只需要提及他自己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去跟他們兩個對比,這樣一比較,反而讓小寶覺得他們不應該吃那麼快。

所以,有時候就是嘴邊上的話,稍不注意就脫口而出,我們自己覺得沒什麼,但聽到孩子的耳朵裡去是另一層意思,以後必須注意。

孩子之間可以有良性的競爭

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相對於一個孩子,兩個孩子間也是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的,我們不拿孩子去對比,但不代表他們之間不可以比較,良性競爭是可以促使孩子進步的。

家裡一個孩子的話可能吃飯要喂、睡覺要哄,而兩個孩子則相對好的多,主要是孩子之間自己也會有對比,吃飯時比賽誰吃得快,睡覺時比賽誰能更快安靜下來,寫作業時看誰字寫的更好,這種良性的競爭不但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還會讓孩子覺得特別有意思,很多時候在遊戲的狀態中孩子就學到了許多。

所以父母的引導很重要,同樣的一件事,換一種方式效果完全不同。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毫無意義的比較只會增加我們的焦慮,消耗我們的自信,而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我們應該做到,給每一個孩子給足夠的信任,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讓他們知道並真切體會到:我們愛他們。

8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鼓勵孩子,誕生奇蹟——繪本故事《點》帶給我們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