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天跟表姐聊天,她提到4歲女兒就嘆氣:

最近很不乖,咳嗽感冒,都去醫院一個禮拜了還不見好,我懷疑是不是惹上不乾淨的東西。

我笑笑搖搖頭,沒當回事兒,表姐繼續說:

沒騙你,國慶帶女兒爬山,她指著空曠的地方說,媽媽,這是我的好朋友滴滴,跟我笑呢。最後下山的時候,還對著空氣說再見。

嚇死人了,我都不敢回她。這兩天又說,滴滴好可憐,沒人照顧她。

這樣的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媽媽都遇到過,尤其在農村,還流傳很多說法,

太小的孩子,晚上不要出門;

6歲內寶寶的衣服,洗了趕緊收下來,不能在外過夜;

小孩子眼睛乾淨,很容易看到髒東西;

說的有鼻子有眼,但小果今天告訴大家,你們都想太多了。

寶寶的異常舉動,並不是衝撞鬼神,也不是看到什麼不乾淨的東西,而是因為這4個原因。

一、孩子行為怪異,背後的真相是這樣的

1、自娛自樂

孩子內心單純,比大人簡單,但幼兒大腦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他們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看到有趣的東西,會目不轉睛地盯很久;

聽到奇怪的聲音,會探頭探腦地觀察;

作為寶媽,不必把這件事想的很複雜,平常心對待即可。

2、知覺恆常性

在這裡先給所有寶媽普及一下有關“知覺恆常性”的知識。

知覺恆常性就是環境發生變化時,人們的視力還保持它的穩定性。

對嬰幼兒來說,5個月之前是沒有這種能力,家長和寶寶看同一件事物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家長感覺很平常的,寶寶看著就會很新奇。

比如燈光下的樹影,傢俱一瞬間映在牆上的樣子,很多寶寶都會說出不同於大人看到的奇怪形狀。

這是寶寶發育的客觀規律。

3、寶寶觀感更直接

說說寶寶最經典的兩個“鬼故事”:

傍晚回家,媽媽騎著車子帶著娃,寶寶忽然說:公公跟著咱們。媽媽一看四下無人,到家了寶寶繼續說:公公,再見。最後寶媽壯著膽子問什麼公公?

孩子:太陽公公。

另一個是在公園寶寶玩到天黑,還不肯回家,媽媽催促了很久都無效。寶寶忽然說:媽媽你看,那裡有兩個人。媽媽看了一下,什麼都沒有,爸爸問那兩個人在哪裡?寶寶說:你看,在這裡。

寶寶指著草地上的牌子說,就是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哈哈哈,是不是很有趣,原是我們大人理解錯了。

有些時候,他們只是說出最直觀的東西,家長卻想入非非。

成人一廂情願的想象,在寶寶這裡行不通。

4、寶寶想象力豐富

孩子大腦活躍,想象力豐富,有時候會幻想出假想朋友。

尤其喜歡看故事書的孩子,隨時可能對著“空氣”說話。

這不會影響寶寶身心發育,但如果爸爸媽媽,抓住機會進行教育,寶寶和你都受益匪淺。

二、寶寶擁有假想朋友的時候,你該這樣做

1、不簡單粗暴地嘲笑,尊重寶寶的“假想朋友”

最近,我陪著孩子一起看《小豬佩奇》,其中蘇西就有假想朋友里奧!

豬爸爸的做法值得家長借鑑:用正式的禮節跟里奧打招呼。

一方面可以讓寶寶學到基本的社交禮儀,學會主動打招呼,交朋友。

另一方面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會更自尊自愛。

2、觀察寶寶和假想朋友的相處模式

很多孩子有角色扮演的現象,家長大可不必擔心,盡能力配合就行。

《小豬佩奇》中,豬媽媽將水果分成三份,包括給蘇西的假想朋友“里奧”。

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跟假想朋友對話,玩耍和日常相處。

比如,你吃了嗎?你是不是也想媽媽了?我不想上幼兒園,你是不是跟我一樣...

觀察寶寶的行為,聆聽孩子的自言自語,你能第一時間知道到寶寶最近的煩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

更有針對性地幫孩子解決問題,甚至減輕心理負擔。

3、藉機會強化規則

同事說,女兒有次沒完成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就推脫責任說:“我本來要認真做,但她把我的工具拿走了,說第二天還我”

同事一開始以為是幼兒園的同學,拿走了女兒的工具,溝通後才明白是女兒的假想朋友。

顯然,同事女兒把自己的偷懶歸咎於想象,推卸責任。

這時候家長不要生氣,更不要剝奪寶寶對“假想朋友”的控制權,而是引導孩子。

我同事回答:她現在還你了嗎?媽媽現在有時間,我們一起把手工作業完成。

下次她如果再跟你借東西,你就說上次被老師批評了,這次要先完成作業才能借...

2—3歲是制定,執行規則的最佳時機,千萬別錯過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寶寶想象中的朋友,有時候可以成為你的幫手。

4、多陪陪孩子,增加真實活動

假想朋友不會成為寶寶的負擔,孩子能區分真實跟想象,家長不用過分擔心孩子沉迷。

對孩子來說,無論是想象中的朋友,還是現實中的親朋,他想要的是交流和被愛。

家長要多抽空陪伴孩子,彌補現實世界中寶寶缺失的愛。

真實的玩伴,父母的疼愛和自由的探索時間,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覆解答

最新評論
  • 1 #

    孩子在7歲之前,是松果體感知力最強的時候,感知到一些東西不稀奇,所以學齡前教育真的非常重要,一旦錯過這個時期,以後學習效果,感情培養,甚至人格定型都會天差地別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總喜歡多動,運用“斯特普效應”,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