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一段時間一個小孩兒走失的事件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這個孩子剛上小學,因為和父母吵架所以選擇離家出走了。但是沒有走多遠就在外面迷路了,傍晚時她一個人走在路上碰到了警察,警察叔叔從她的神色中發現了異常,便詢問她家長的名字。但是由於孩子比較害怕,名字和電話都沒有告訴警察。在警察耐心的勸說下,她才漸漸把手機號告訴了警察,家長趕到後便滿是責備的教育孩子。其中網友們都很疑惑,“孩子為什麼面對警察如此害怕呢?”其實這僅僅是因為一句大家常常聽到的話:“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了。”

孩子的年紀小,還沒有建立成熟的是非觀念。家長這樣子嚇唬孩子,往往會讓孩子覺得警察是一個負面的形象。這使得當他們遇到危險的時候,總是驚慌失措又不敢找警察叔叔幫忙。所以用正面的形象去嚇唬孩子很可怕,而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僅僅只有這一種錯誤的恐慌孩子的行為。

中國式家長的恐嚇教育方式。

1.你再不聽話,媽媽就把你丟到大山裡了。

相信很多成年人在小的時候都聽到過這樣的話。家長屢次發現孩子調皮而使得他們十分生氣。他們便拿這樣的話來要挾孩子,希望孩子得知自己將被拋棄,而能夠規規矩矩的讓家長滿意。雖然大家都知道家長說的只是氣話,並不會真正的將孩子丟到山裡,但是這種方式對於孩子的傷害卻是無法彌補的。

2.你再不寫作業,我就把你的玩具都丟掉。

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總是沉溺於遊戲或是動畫片當中,覺得她們的作業一直被推遲完成。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按時寫作業,或是能夠積極的上補習班。經常用這種要挾的方式來使得孩子努力學習。但是原本就是屬於孩子的禮物,卻能夠輕而易舉的被家長丟掉,這往往使得一些孩子缺乏安全感。

3.再不努力學習,以後就只能端盤子了。

圓圓的爸爸帶孩子去飯店吃飯,上菜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待小夥兒出去之後,爸爸便對圓圓說:“你以後不好好學習,就只能來飯店端盤子了。”在爸爸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圓圓內心覺得十分愧疚,她覺得不應該這樣評價別人的職業,但是爸爸卻覺得這種事情是正常的行為。惠特曼說:“對人不尊重,首先便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所以爸爸的這種行為,非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觀念。

雖然這種恐嚇式教育有的時候能起到效果。但是往往讓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偏見,有些偏見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但是有些卻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

恐嚇式的教育對孩子有哪些壞影響呢?

1.會讓孩子變得缺乏安全感。

試想一下,當孩子覺得自己要被媽媽丟到了大山裡,一瞬間他的腦海中便會出現黑漆漆的山林,時不時的有蟲子過來咬他,沒準兒還會遇到大灰狼。有些孩子聽到家長說這樣的話,不但是場景的恐懼讓他們十分顫抖,家長要拋棄他們的行為更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家長喜愛。有些孩子從這時候起便會缺乏安全感,為了能夠獲取他人的喜愛,他們逐漸變得喜歡討好別人,生怕別人說出和家長同樣的話來。

2.孩子會逐漸對家長缺乏信任。

如果家長總是覺得可以肆意控制孩子的生活,對於孩子的物品他們可以隨意送人,甚至是丟棄。往往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尊重的,而且面對那些家長送給他的禮物卻不被家長重視。也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守承諾,而這種行為使得一些孩子無法相信家長的話。有時家長想要和他們約定獎勵,以此來提高孩子成績。孩子也不會相信家長的話和家長達成共識了。

3.出現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行為。

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和青年都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去貶低別人的職業,原本就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孩子在沒有是非觀念的情況下,學會了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往往孩子也會帶著和家長同樣的態度去批判別人,甚至會在別人辛苦勞作的時候不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比如一些孩子隨地丟垃圾,即使環衛工人就在他們面前清掃,他們也不願把垃圾丟在垃圾桶裡。

一個具有道德的孩子往往是在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家長身邊成長的。而相反,那些不尊重他人的孩子,往往都是因為家長的行為被孩子習得而導致的。

不用恐嚇,家長該如何應對熊孩子?

1.理解孩子行為出現的原因。

一些家長之所以十分生氣的去批評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一些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往往會做出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行為,如果家長沒有滿足他們的秩序感,往往會使一些孩子大哭大鬧。而家長這個時候在不理解孩子的情況下,想要用恐嚇的行為去制止他們的哭鬧就不足為奇了。所以理解孩子很重要。

2.端正家長的行為,傳遞正面的資訊。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展現出的美,來確認精神的高尚,並以此來完善確定自己內在的品德。”為了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的人。家長就必須在生活當中也表現出自己善待他人的一面。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經常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家長在他們眼中的形象是無比高大的,所以嚴格遵守各種規則並且將良好的形象展現給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3.陪伴比批評更重要。

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做出一些讓人生氣的舉動,往往是他們覺得一個人玩太無聊了想要家長和他們一起玩。但是他們叫家長,家長卻總是以忙碌為由拒絕他們。所以他們便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再去接受到父母的恐嚇教育,往往能夠讓一些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所以與其批評孩子不如拿出一些時間去陪伴孩子。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為什麼會忍不住對孩子吼叫,原因很無奈,結果是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