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關於吼叫,相信每對父母,都有自己的認識,有的父母認為吼叫是為了教育和警示孩子,有的父母覺得吼叫是懲罰前的提醒……,但其實吼叫就是一種體罰方式,不折不扣的語言暴力,而且起不到任何積極正面的教育作用。

在我們帶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剛倒了一杯熱水,孩子也會湊過來,踮著腳想去端起杯子,這個時候父母往往就會大吼一聲,不準碰,會燙著的。孩子先是一驚,然後就縮回了手。

仔細看來,引發我們吼叫的原因,只是孩子的所作所為不符合我們的心意,激發了我們內心憤怒的情緒,但我們又迫切希望孩子服從自己的命令,所以就增大了聲音,加快了語速,甚至面目都有點猙獰。

可能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很無奈很無辜,但情緒失控僅僅是因為孩子嗎?其實並非如此,讓我們情緒失控往往有很多原因,比如被人誤解,和另一半的爭吵,職場上的不順心等等,都會讓我們情緒失控。

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情形,自己勞累了一天,身心都很疲憊,在單位被領導批評,合同事有點小爭吵,回到家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千頭萬緒,剛好在這個時候孩子打翻了桌子上的一杯水,於是我們千萬種情緒就在一瞬間化作一股火氣衝孩子發洩了出來。

表面上看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讓我們情緒失控,導致了大吼大叫,實際上是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情緒,而自己又無能為力,孩子的行為只是一個爆發點,實際上背後反映了父母本身的壓力和焦慮。不僅僅是來自外界,更來至於內心對孩子成長的一種期待。

因為我們總是期待孩子快點成長,儘早獲得各種各樣的成功,所以總是千方百計的想把他培養好。在這個時代,每個人好像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大家都在拼命的往前衝,想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

但往往越是太拼命,越是想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到頭來越會適得其反,因為我們永遠都覺得自己的做的不夠好,因為孩子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就會更加焦慮和抑鬱,面對孩子的問題,就會無法控制的大吼大叫。

父母的吼叫中,充滿了抱怨和對孩子種種的不滿,但是卻唯獨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否定,和對未來負面的語言,卻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溫暖。

對於父母的吼叫,孩子的反映只有2種,一種是聽從,一種是反抗,如果孩子聽從了,我們就感覺像是嚐到了吼叫的甜頭,以後更加會不自覺的加大對孩子的吼叫的頻率和力度。

實際上孩子只是口服心不服,等到他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就會用更加歇斯底里的吼叫方式,甚至會伴隨著某種不可預知後果的行為來表達對你的不滿,這個時候,父母除了傷心難過之外,就再也無計可施了。

從此孩子就名正言順地進入了逆反期,甚至會帶著這種逆反的情緒和大吼大叫的技能,與周圍的人相處,成為大家討厭的物件。

如果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了,為了避免再次聽到吼叫,他就不會主動去嘗試新鮮事物了,他會因為害怕犯錯而拒絕成長,從而漸漸變得膽怯懦弱,不敢承擔責任的人。

當然也可能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對父母的各種吼叫,已經處於免疫狀態,任你如何吼叫,孩子都把他當成耳旁風,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其實都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裡聽牧師演講,剛開始的時候,覺得牧師講的很感人,就打算捐款,可是等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馬克就有點不耐煩了,於是決定少捐一點,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結束演講,馬克決定一分錢也不會捐了,終於等到牧師演講結束,開始募捐的時候,馬克不僅沒捐一分錢,還從盤子裡拿走了兩塊錢來洩憤。

由此可見,就算是再感人,動聽的話,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個不停,即使再有耐心的人也會心生厭煩,更何況是父母的吼叫呢?已經不僅僅是嘮叨了吧!孩子肯定是聽不進去的。

父母長期的大吼大叫,會逐漸印刻在孩子的內心,成為他童年最主要的記憶,而童年的經歷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長期的大吼大叫,不僅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還會讓孩子進入兩個極端,叛逆反抗和膽小懦弱,所以通過大吼大叫來達到教育目的,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所以請不要再認為吼叫只是一種提醒了,它就是切切實實的一種體罰方式,當孩子不斷地接受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會在孩子的內心變成烙印,難以祛除,甚至還會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看到這裡,你還打算對孩子吼叫嗎?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很無辜的,他犯錯誤也是無心的,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更是如此,他就是在犯錯與改錯中不斷成長的,所以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不應該直接用吼叫的方式應對孩子的犯錯。

如果你能感受到吼叫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和負面影響,而又苦於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話,請關注我,在接下來的時間,我會陪你一起走進孩子的內心,並使用正確的溝通方式正確引導孩子。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媽媽,我要喝可樂!”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需求?第一句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