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上週末是李女士母親的60大壽,李女士帶孩子一起去參加生日宴。在吃飯的時候,李女士的兒子小佳看到有孩子正在喝可樂,他也想要喝可樂,於是便和李女士提出了自己的請求。但李女士連看都沒看就拒絕了兒子的請求。

李女士覺得,那些可樂都是碳酸飲料,對孩子的身體沒什麼好處,況且小佳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怎麼能喝那種不健康的東西呢?所以她拒絕了孩子的要求。小佳聽到媽媽的拒絕後感到很是傷心,他默默的坐回自己的座位,一言不合的發著呆。

站在李女士的角度想想,她不想讓孩子喝可樂原因是為了孩子健康,但是孩子卻不是這麼想的。可樂在這個時候更像是一種需求,孩子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導致其需求匱乏,也會因之而產生一些影響。

一、“媽媽,我想喝可樂”,孩子喝的不僅是可樂,更是幸福感!

1.孩子的需求很簡單。

其實孩子的需求是很簡單的,就像材料中的小佳那樣,他也僅僅只是想喝一瓶可樂而已,也許只是為了羨慕別人,也許只是為了滿足自己,但不管怎麼樣,這都是從他內心發出來的渴求,父母滿足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況且從科學理性的角度想想,即使孩子真的喝了那一瓶可樂,那又會怎麼樣呢?可樂雖然是碳酸飲料,但對人體的傷害並不如李女士所想象的那麼可怕。它的確會造成損害,但也是需要一定量的積累,只有量變才能達到質變,一聽可樂所造成的影響不會如李女士所想的那麼可怕,家長們大可放心。

2.孩子長大後,家長再想滿足孩子都不可能了。

退一步想想,現在孩子會和父母提出需求,父母會有選擇的權利。但是長大以後呢?孩子向父母提出需求的可能性就很少了,那個時候他早已擁有了豐盈的翅膀,也有了展足高飛的能力,他不再求於父母,而是選擇滿足自己的內心。到那個時候,父母即使再想要滿足孩子的需求,恐怕連這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了,您再後悔也晚了。

3.孩子喝的真的只是一聽可樂嗎?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孩子確實是想要擁有那一瓶可樂,但是請您仔細想想,他真的只是想要可樂嗎?其實更多的,他只是想擁有一種幸福感罷了。在可樂的背後,是這孩子對這個生活的渴求,也許在生日宴會上他過於孤單,又或許他對可樂產生了某種情思,但不管怎麼樣,這小小的可樂都凝聚著他對生活的點點希望,父母滿足了這個需求同樣也是給予了孩子幸福感,更是給予了孩子一個快樂的理由。

聽到這裡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了,不就是不讓孩子喝一聽可樂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今天不能喝,明天還可以喝啊!這又有什麼可討論的餘地嗎?其實你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罷了,長此以往下去,這會給孩子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

二、長期被禁止、被拒絕的孩子易產生“匱乏心理”

1.什麼是匱乏心理?

一提到匱乏心理這個名字,很多家長都一臉疑惑。這是什麼意思呢?匱乏就是缺乏的意思,顧名思義,匱乏心理就是因為孩子長期得不到需求的滿足,所以內心就會有一種極度缺乏愛的滋味。久而久之,他的心就再也填不滿了,因為早已乾涸。

2. 孩子的心態會因之發生變化。

的確,在某些家長的眼裡,孩子想要的不過只是一聽可樂、一個玩具罷了,當時拒絕了他又有什麼影響呢?您所看到的也只不過是表象罷了,換句話說,您只是從短期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更長遠一些,一次被拒絕、兩次被拒絕,當您形成了一種習慣,當孩子的需求總得不到滿足後,他的內心就會因為得不到而發生一些變化。有句歌詞唱得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當孩子總是得不到,總是無法被滿足時,他就會想通過一些偏激的方式來得到這種滿足,也會因之而走向極端。

著名演員張歆藝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坦言,她小的時候家庭條件非常困難,所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媽媽拆了舊物縫補做給她的。有一次她非常喜歡一雙99元的小白鞋,媽媽答應她,只要她能考到某個好名次,就會給她買。她興沖沖的去努力,儘管最後她考到了那個名次,但媽媽仍舊沒有給她買。

從那以後張歆藝的心中就有了一個疙瘩,成名後,她買了很多小白鞋來滿足自己的那份匱乏感,但儘管如此,她心裡的那個疙瘩仍然沒有解開。

和普通人相比,張歆藝是幸運的,她是當紅明星,更是知名演員,薪酬要比普通的工資高多了。按理說,母親當時不就是沒給她買那雙小白鞋嗎?她的內心為何會如此匱乏呢?為何成名以後會如此瘋狂的彌補自己呢?其實這是人的一種普遍心理。因為得不到而愈加想要得到,當他發現自己無法從某一方中獲得所需要的時,他就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其他的途徑來進行自我滿足。

滿足的越極端,就證明內心越匱乏。但是這種匱乏感是永遠無法被填合的,因為那是一種傷害,是一種童年的遺憾。

在看完了這些例子後,你也許就明白了孩子匱乏心理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那麼接下來,父母應該如何更好的去面對孩子的需求並滿足他呢?

三、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需求?

1.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當。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需求是一箇中性詞,也就是說會有好的需求,也會有不好的需求。作為父母,應該要準確的去看清孩子的需求是否正確,又是否符合他的成長軌跡。如果孩子的需求還小,也沒有什麼負面影響,那麼父母就可以直接了當的答應他如果產生的影響很大很惡劣,那麼父母就要及時止住,並通過合理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2.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尤為重要。

當孩子的需求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時,父母可以拒絕孩子,但是這個拒絕過程一定要準確把握,並不是說直接了當的拒絕孩子讓孩子下不來臺,這樣做產生的影響會更惡劣。父母應該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來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應該被滿足。當他了解到這一點後,他心裡匱乏的程度就會稍微小一點,同時,他和父母的關係也不會那麼尷尬。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想要得到的某個東西,但得不到的那種感覺既微妙又無奈。作為父母,如果孩子的需求並不是那麼的大,您就完全可以滿足他,讓他體會到被滿足的感覺,進而擁有幸福感難道不好嗎?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不喜歡學習,不是孩子的錯,父母需先改變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