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一對姐弟的坐姿火了,乘客直豎大拇指:“這才是富養的孩子”。
剛上車的時候,兩個孩子的舉止並沒有什麼特別,可是接下去的舉動特別善解人意,為別人著想,非常暖心。
姐地鐵過去了幾站之後,上車的人越來越多,此時姐姐便把樂器拿到了自己身上。
弟弟看到姐姐這麼做之後,也連忙往姐姐這邊靠近了一點,這樣放樂器的位置留出來就可以給其他人坐了。
西方有句諺語:“有教養的人,相處一時會使你親切、愉快;無教養的人,共居多年也會使你陌生、討厭”。
和有教養的人相處一起即使不說話也感到舒服自然,交談起來感覺如沐春風,沒有壓力,親和力特別強。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想成為受歡迎的人,可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使然,有時候說話做事顯得不很得體,雖然無關大雅,但總覺得欠那麼一點點。
古語有云:“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修身治國平天下。”
由此可見,禮儀學習對於個人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很多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說日本的社會禮儀非常好。
從日本的傳統教育來看,他們非常注重禮儀的傳承教育。
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日本人鞠躬。
在日本人的家庭裡,孩子要向父母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孩子向長輩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鞠躬時,要等對方抬頭以後才能把頭抬起。
過馬路時,日本孩子給讓路的司機鞠躬表示感謝。
日本家庭從小對孩子的禮儀教育: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日本父母從小就會教孩子禮儀用語、鞠躬和餐桌禮儀等問題進行指導,同時還會手把手的教孩子一些必須學會的行為規範。孩子懂禮貌是好家教的體現,這需要從寶寶小時候就開始認真教育,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入手,因為孩子的進步都是從點滴間開始延展的,而這些社交禮儀以及生活好習慣確實從實際生活中培養更加有好效果。
父母在這一方面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功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聰明又有禮貌的好孩子。
視訊顯示,2月5日晚9時35分許,廣西柳州某小區內,一名頭戴面罩的男子進入電梯按下樓層按鍵後,立即脫下面罩,往電梯門吐口水,電梯門上的口水痕跡十分明顯。
該小區居民韋女士說,當晚有居民在電梯門看到有痰液後立即向小區物業彙報,經過物業調取監控,迅速鎖定了當事人。
視訊在小區業主群傳開後引發小區業主強烈質疑。隨後有小區居民報警,加合派出所民警隨即趕到現場處置。
民警接報後隨即趕到現場處置,當事人家屬對民警稱當事人系未成年人,今年只有15歲,民警對當事人故意吐痰的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
居民也向轄區的窯埠社群反映,目前窯埠社群已經聯絡到了當事人家屬,家屬已對當事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當事人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歉意。
家屬還在業主群內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再對當事人進行“人肉”了,稱“你們這樣是要毀了這個孩子嗎?你們這樣比殺了他還痛苦”!
關於兒童的教育,我們講究平等對待孩子,但是對於某些原則,父母必須遵守。
無情的寬恕不是關懷孩子,而是在縱容孩子。當孩子行為不端時,父母不能允許孩子因外界原因就縱容。
2、試試看用滑稽方式來模仿孩子的“錯誤”行為禮儀的精髓就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尊重別人從而做到自己行為舉止得體,讓別人感到舒服不尷尬,這才是真正的修養。
如果孩子用發脾氣的方式要求某事,而且做出不禮貌的事。
媽媽請以滑稽且誇張的聲音、手勢和臉部表情來重複孩子剛剛說的句子,讓孩子知道他剛剛犯的錯,又會不禁大笑出來。別忘了歡鬧之後,再與孩子一起討論出更適當的表達方式。
3、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總會強迫孩子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裡,孩子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很害羞;孩子認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與自己沒關係;或者他正在專心看書或者看電視,一時忘記了打招呼……
這時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導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實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後,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裡,也希望他能夠熱情歡迎你呀。”
讓孩子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或許能夠幫助他理解。
4、每個時刻都是練習的機會家裡的餐廳也是練習餐桌禮儀的理想場合,例如學習如何使用餐具、正確地咀嚼和進行適當的交談。
在孩子過生日時,收到禮物後就引導他寫下感謝信。
引導在餐館安靜地吃飯,為其他人開門……等,這些小小的事情需要孩子每天不斷地練習。
結束語兒童的成長永遠不會一帆風順,他們遲早會遇到問題。幫助孩子度過這些困難時刻的方法是對父母進行一次大型考試。
父母對孩子的最大愛,不是為了給他們提供最佳的物質條件,而是要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如果您的孩子犯錯,或感到困惑,請站起來給他們適當的指導。採取行動,支援孩子,讓孩子感到安全和快樂。
END